昌元年月十日午时刻,告弟子清浚清高吾当灭矣。
‛宋孝宗为宋高宗祝寿,‚遣长奏知太上,午时刻,恭请赴坐‛。
水浒传第十回,宋话本沈鸟儿画眉记和喻世明言第十卷任孝子烈性为神,都有午时刻处斩犯人的记载,似为宋制。
午时刻相当于今十时十分秒。
中国古代漏刻计时,行用了两千年以上,到了清代,随着西方钟表的输入,才被废弃。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也有十进位制,但与十进位制相比,使用范围仍窄小得多。
生辰算命地支与十生肖相配隋朝临孝恭著禄命书十卷。
从唐初吕才对此书的批评看来,它已按生辰算命,詻‛‚在戌曰掩茂‛。
史记天官书又称‚摄提者,直斗枃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但古人大多还是通用尔雅的名号。
岁星木星‚十岁周天‛之说只是近似值,现代天文学测定,木星公转周期为年,距离十周年尚差日。
岁星纪年法用久了,就会与实际天象不符,因此东汉时期在改用分历之后,就废止了岁星纪年法,沿用干支纪年法。
汉以后用地支十进位制纪时和漏刻计时古人用干支纪日纪年,用地支纪月,还用地支纪时。
地支纪时就是将日均匀地分成十个时段,分别用十地支表示,即纪每天的时辰是采用十进位制。
十地支纪时的起源可能较晚。
后汉书郎传曰‚今月十日戊午,徵日也,日加申,风从寅来,丑时而止。
‛此为汉时以地支纪时之证。
十地支纪时的次序是子时相当于今半夜十时到时,丑时相当后半夜时到时,寅时相当于今时到时,卯时相当于今早时到时,辰时相当于今时到时,巳时相当于今时到十时,午时相当于今十时到时,未时相当于今下午时到时,申时相当于今下午时到时,酉时相当于今傍晚时到时,戌时相当于今晚上时到时,亥时相当谓立木为表以视日景,下漏谓下漏水以知刻数也‛。
漫谈干支纪日法十二进位制纪时及十进位制纪时历法论文。
李学勤齐文心艾兰英国所藏甲骨集,中华书局年版。
束世澂殷商制度考,载中央大学半月刊第卷第期,年。
此处转引自胡厚宣殷代年岁称谓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年。
卜辞‚伐‛作祭名时多指砍杀人。
徐光启新法算书卷〇测量全义。
为缩短文章篇幅,每时期般只举例或几例,对铭文尽量采用不需造字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年。
对尧典的成书年代采顾颉刚刘起釪说。
见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册尧典篇,中华书局年版。
战国包括春秋晚期时的‚岁星纪年法‛,用十进位制古人认识到木星约十年运行周天,人们把周天分成‚十次‛,次者,指位次,即将周天划分为十个位次,木星每年行经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区位纪年,纪十年,因此木星被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法‛。
有人说尔雅释天的‚夏曰岁‛是说岁星纪年法始于夏代,但目前尚无法证明。
但由古文献知岁星纪年法在春秋战国之漫谈干支纪日法十二进位制纪时及十进位制纪时历法论文官书说‚岁行十度十分度之,率日行十分度之,十岁而周天。
‛宋人说‚岁星十岁周天,所以纪岁。
‛尔雅释天记载有特殊的干支记岁名号‚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以上名称,与史记历书中的记载颇异。
如此别扭而费解的名称,在淮南子天文训注和史记历书注中各有解释。
今列成下表据史记历书记载,‚太初元年公元前年,岁名焉逢摄提格‛,即甲寅年。
汉书天文志则说太岁星‚在酉曰作詻‛‚在戌曰掩茂‛。
史记天官书又称‚摄提者,直斗枃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但古人大多还是通用尔雅的名号。
岁星木星‚十岁周天‛之说只是近似值,现代天文学测定,木星公转周期为年,距离十周年尚差日。
岁星纪年法用久了,就会与实际天象不符,因此,有‚浙人陈彦‛算出他为‚天子命‛,后来竟‚官至节度使‛。
文天祥有两子,‚丙寅咸淳年戊戌庚戌丙子,长男道生生‛,‚丁卯咸淳年壬寅甲午丙寅,次男佛生生‛。
今难以确切判断,用字算命始于何时,但大约到唐宋时,用字算命较为流行,其基础当然是以干支纪年月日和时。
另个问题就是地支与十生肖的相配关系,这大概是在春秋前后时期出现的。
诗经小雅吉日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似表明‚午‛与‚马‛相配。
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发现的日书甲种盗者篇简,证明至少自战国时,已出现十生肖。
但‚午,鹿也‛,‚未,马也‛,‚巳,虫也‛,与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盗者篇不同,后者午和未为马与羊,巳为鸡。
人们般据东汉王充论衡卷物势篇和卷言毒篇所载,‚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辰为龙‛。
两处记载只是少了寅虎和戌犬两位,证明当时的十生肖已经定型。
其中龙是传说动物,除畜之外,另有鼠虎兔蛇和猴为野生动物,应都是中原最常见者。
先秦,分以日夜‛。
郑玄注‚县壶以为漏。
‛此处的‚漏‛,就是漏刻。
大致反映在春秋时,已出现此种计时器。
汉哀帝太初元将元年公元前年,另外规定‚漏刻以百十为度‛,颜师古注曰‚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十。
‛但此种计时法却只是昙花现。
说郛漏刻经说‚日夜通计百刻,每刻十分为时,惟寅申巳亥有刻,皆以子午定其昼夜。
‛隋书卷经籍志记载有种漏刻经,全是后汉到南北朝时之作。
说郛所载,已无以判断是哪部。
代马重绩说‚漏刻之法,以中星考昼夜为百刻,刻十分刻之十为时,时以刻十分为正,此自古所用也。
‛北宋虎钤经卷传箭第十有‚每时有刻十分,刻十分,日十时,合百刻。
冬至前日,改第箭,昼十刻日出,辰时刻,夜十刻日入,申时刻‛,‚夏至前日,改第箭,昼十刻日出,寅时刻,夜十刻日入,戌时刻‛。
总计昼夜百刻,则每刻相当于今分秒,每分相当于今秒。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宫集卷百刻说‚历家分日百刻于十时,毎时该刻分刻之。
说自子至亥,毎时刻,子午卯酉时,毎时多刻。
‛与漏刻经之说不同。
古人以午时刻作为正午。
宋高僧传卷夏代有孔甲履癸等名,似表明已用甲乙等十进位制。
商代纪日纪月纪年计数用十进位制干支纪日法及十进位制在商朝后期都城殷墟出土的十余万片甲骨刻辞中,记有干支的甲骨俯拾皆是,还有不少干支表,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属商晚期的合集,在这块胛骨上刻着由甲子至癸亥十个干支,分作行,每行由甲至癸,它应该是作查检日期用的。
殷墟甲骨卜辞中,商人纪日绝大多数是天干与地支均书,但也有不少是只书天干的,还有少数是只书地支的。
如庚寅贞辛亡祸。
屯南辛至壬其遘大雨。
合集第辞于庚寅日卜问‚辛亡祸‛,天干‚辛‛是指庚寅日的下天辛卯日。
第辞卜问由天干‚辛‛到天干‚壬‛日会不会遇到大雨,辞中没有说明是指哪个辛日至哪个壬日。
甲戌贞乙亡祸。
乙亥贞子亡祸。
合集乙丑卜,内翌寅启。
丙允启。
合集第版的第辞于甲戌日卜问乙日是否无祸,天干‚乙‛是指甲戌日的第天乙亥日。
第辞于乙亥日卜问子日是否无祸,地支‚子‛是指乙亥日的下天丙子日。
第版于乙丑日卜问‚翌寅启‛,‚翌‛指第天,验辞说‚丙允启‛。
乙丑日的下天是丙寅日,所制西周末至春秋时对日的时段划分仍是不均匀的,时称名也多沿用商代,但对时称的使用已注上了等级的限制。
春秋晚期至战国,纪月已采用十进位制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的‚岁星纪年法‛。
汉代以后用地支十进位制纪时和漏刻计时。
唐宋以后流行生辰字算命。
战国汉代始用地支与十生肖相配。
关键词十进位制十进位制历法干支纪年纪日纪月远古时期,人类尚没有系统的纪时概念,最初的纪时计事是采用结绳刻木等方法。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积累,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产生了各种纪时计时方法。
再往后,又逐渐产生了根据定的法则,用年组合起来纪录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历法。
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为受到当时本民族天文历法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使用的纪时方法是不相同的。
本文拟对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十进位纪时十进位纪时及其相关问题,作些简要叙述。
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和自身的自转,产生了白昼和黑夜的循环交替,庄子杂篇让王称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白昼和黑夜的循环交替之间,故可借‚祀‛以名年。
尚书尧典正义引孙炎云‚祀取时祭祀讫也。
‛即是此意。
晚商以‚祀‛名年采用的格式是‚隹王几祀‛或‚王几祀‛,也是记的时王在位年数。
另有例以‚司‛名年的合集,‚司‛与‚祀‛意义相同。
束世澂说‚殷人称岁曰祀,亦曰巳,亦曰司。
与尔雅合。
今按祀巳同字,司者祀之假借字。
‛以‚祀‛纪年,至今未见‚祀‛或‚元祀‛,十祀以内是用数字十记录,十祀以上则用十进位制,如合集的‚十祀又‛,合集的‚十祀又‛,合集的‚十祀又‛,‚小臣艅犀尊‛铭文的‚十祀又‛,‚宰椃角‛铭文的‚十祀翌又‛等,是将‚祀‛字插在十位数与个位数之间,并加‚又‛字连接,与商晚期的纪月格式相同。
‚宰椃角‛铭文有月庚申日,其‚十祀翌又‛,是在‚祀‛后‚又‛前加上了祀典名‚翌‛,表明十祀月庚申日是举行翌祭的日子。
计数用十进位制除了纪日纪月纪年,商人纪其他事也采用十进位制。
如合集反‚甲辰方征于,俘人十又人,日戊申方亦征,俘人十又人‛该辞说甲辰日‚方‛国征伐,俘获了‚十又人‛,到第天戊申黑夜的循环交替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于是产生了第个纪时单位‚日‛。
目前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系统纪时方法是在殷商时期盛行的干支纪日法,即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互搭配,组成十个干支单位循环往复纪日,即‚干支所以配时日而用之也‛。
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古代的大发明,用干支纪日不会发生,不会造成重叠,欲查找历史日期,只要顺着干支往上推,都会准确无误。
关于干支纪时的起源,古籍中有不少记述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