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轮作条件下种施肥模式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磷径流流失情况农田规划利用论文。
由表可知,月日产流事件径流水磷素浓度相对较高,处理稻田径流水各形态磷浓度显著低于处理,其余产流事件两区径流水磷素浓度均较低。
月日处理稻田径流水有机磷显著高于处理。
小麦季麦田径流水磷素浓度较低,总磷平均浓度为。
径流水磷素浓度随水稻生育期变化幅度不大,且径流水有机磷浓度略高于无机磷。
水稻和小麦生学报,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年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陈红金浙江省冬小麦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浙江农业科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杜加银,茹美,倪吾钟减氮控磷稳钾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石丽红,纪雄辉,李洪顺,等湖南双季稻田不同氮磷施用量的径流损失中国农业气象,刘琛,张莉,林义成,等不同施肥模式下苕溪流域水稻田和蔬菜地氮磷流失规律浙江农业学报,王桂苓,马友华,孙兴旺,等巢湖流域麦稻轮作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研究水土保持学报斯圆丽,朱少威,王季丰,等施用包膜尿素对水稻生长和氮磷流失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马晓焉,刘明,李忠佩不同猪粪施用量下红壤水稻土表层水氮磷动态土壤,郑小龙,吴家森,陈裴裴,等不同施肥与生物质炭配施对水稻田面水氮磷流失及产量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吴俊,樊剑波,何园球,等不同减量施肥条件下流氮磷流失比例。
本试验得出,稻田氮素流失以铵态氮和有机氮为主,优化控制施肥会降低铵态氮流失比例,主要通过降低径流水铵态氮比例,从而有效控制氮素流失。
麦田氮素流失主要以硝态氮为主,这与王静等研究结果相似。
整体来讲,施用有机肥会增加有机氮和有机磷流失,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有机肥料的施用量。
结论与习惯施肥比较,优化控制施肥水稻减氮减磷,小麦减氮减磷增钾,种施肥模式下,水稻和小麦的地上部总生物量籽粒产量植株的地上各部位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
优化控制施肥下,水稻和小麦的氮肥磷肥的偏生产力均显著大于习惯施肥。
优化控制施肥可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保持作物正常生长和籽粒产量,有效提高氮磷肥的利用效率。
优化控制施肥模式能较大幅度降低水稻小麦生育期间径流水中氮磷浓度和总氮总磷的累积流失量,削减农田面源污染负荷。
氮磷减施结合配施有机肥料的优化施肥模式可以在保持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农田氮磷径流流失,对比稻麦轮作条件下种施肥模式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磷径流流失情况农田规划利用论文显著差异,优化控制施肥可保持作物的正常生长。
作物产量是衡量施肥效果的重要参考,哈丽哈什依巴提等研究表明在施氮量减少的情况下,有机无机配施可以保持作物产量。
本试验可得优化控制施肥水稻和小麦籽粒产量分别为,与习惯施肥相比并无显著差异,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这说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减氮后用部分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施用可以保持水稻产量,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减氮后用部分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施用可以保持小麦产量。
植株各部位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可以有效反映土壤供肥能力和作物生长情况,为确定适宜施肥量提供依据。
本试验水稻生产优化控制区减氮减磷和等钾施肥,植株地上各部位氮磷钾含量积累量和地上部积累量均与习惯施肥差异不大。
小麦生产优化控制区减氮减磷增钾施肥,植株地上部氮磷钾含量积累量秸秆除外和地上部积累量与习惯施肥差异不大,稻麦各部位氮磷钾含量均符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结果,说明优化控制施肥可以满足水稻和小麦的营养需求处理稻田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处理与处理相比降低,主要归功于和有机氮流失量的大幅度下降,处理和有机氮累积流失量相比处理分别降低和。
处理总磷流失量分别为,处理与处理相比降低。
处理稻田无机磷和有机磷累积流失量均显著低于处理。
处理麦田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处理与处理相比总氮累积流失量降低,处理麦田径流水各形态氮素累积流失量均显著低于处理。
处理总磷流失量显著高于处理,分别为,处理与处理相比总磷累积流失量降低,处理麦田无机磷和有机磷累积流失量均低于处理,显著不差异。
表麦田径流水氮素浓度表农田径流水磷浓度表农田径流氮磷累积流失量处理两季作物农田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处理与处理相比总氮累积流失量降低。
处理两季作物农田径流水各形态氮素累积流失量均显著低于处理。
处理总磷流域是太湖流域个重要源流,同时也是浙江大水系之,流经杭州和湖州等县市,太湖苕溪流域整体水质情况较差,总氮污染超标比例高,处于磷限制状态。
苕溪流域农作物种植以水稻小麦为主,水稻小麦化肥污染负荷居整个苕溪流域前位。
长兴与安吉肥料污染负荷较高,主要是因为当地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化肥施用量最高。
苕溪流域水质的恶化必然会影响太湖流域整体的环境质量,所以合理利用肥料资源以降低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势在必行。
关于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研究较多,国内外研究表明,农田土壤氮磷流失程度受降雨情况施肥状况坡度作物类型及覆盖度土壤条件及人为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试验研究报道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结果差异较大。
陈秋会等研究表明,苕溪流域稻麦轮作系统下,有机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农田总氮流失负荷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因年际降雨量不同而产生差异。
现研究多集中在模拟试验及风险研究,忽略了环境因素对处理水稻植株秸秆瘪粒和糙米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均低于处理,稻壳磷含量和磷积累量高于处理,地上部磷积累总量低于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习惯施肥区地上部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分别为。
优化控制施肥区地上部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分别为。
处理水稻植株秸秆瘪粒和糙米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均高于处理,稻壳钾含量和钾积累量低于处理,地上部钾积累总量高于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对比稻麦轮作条件下种施肥模式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磷径流流失情况农田规划利用论文。
摘要稻麦轮作是太湖流域典型的集约化粮食作物种植体系,化肥用量大,氮磷流失控制广为关注。
采用大区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和优化控制施肥种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及氮磷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种施肥模式下农田径流水中各形态氮磷的特征和径流氮磷损失的差异。
结果表明优化控制施肥水稻和小麦地上部总生物量籽粒产量植株地上各部位养分氮磷于自然降雨条件下,减施氮磷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相结合与习惯施肥种施肥模式对氮磷径流流失的田块尺度对比研究还少见报道。
本文以田块为尺度分析了安吉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稻麦轮作系统中种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旨在验证减量施肥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模式对控制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效果,以期为农田合理施肥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
处理水稻植株秸秆瘪粒和糙米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均低于处理,稻壳磷含量和磷积累量高于处理,地上部磷积累总量低于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习惯施肥区地上部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分别为。
优化控制施肥区地上部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分别为。
处理水稻植株秸秆瘪粒和糙米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均高于处理,稻壳钾含量和钾积累量低于处理,地上部钾积累总量高于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表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及籽粒产量水稻和小麦收获期地上部营养状况及氮磷肥料偏生产力水裴,等不同施肥与生物质炭配施对水稻田面水氮磷流失及产量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吴俊,樊剑波,何园球,等不同减量施肥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径流损失研究生态环境学报,王静,郭熙盛,王允青,等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王新霞,左婷,王肖君,黄山,王剑,冷明珠,倪吾钟稻麦轮作条件下种施肥模式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磷径流流失比较水土保持学报,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摘要稻麦轮作是太湖流域典型的集约化粮食作物种植体系,化肥用量大,氮磷流失控制广为关注。
采用大区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和优化控制施肥种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及氮磷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种施肥模式下农田径流水中各形态氮磷的特征和径流氮磷损失的差异。
结果表明优化控制施肥水稻和小麦地上部总生物量籽粒产量植株地上各部位养分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与习惯失量,削减农田面源污染负荷。
氮磷减施结合配施有机肥料的优化施肥模式可以在保持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农田氮磷径流流失,农学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明显。
实际应用时,推荐的施肥方案为水稻,小麦,并用有机肥氮替代的化肥氮。
参考文献蒋孝松,刘彩玲,隋标,等太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施肥现状分析与对策中国农学通报,彭兆弟,李胜生,刘庄,等太湖流域跨界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郭茹,杨京平,梁新强,等太湖苕溪流域氮磷的生物学阈值评估环境科学学报,张忠明,周立军,宋明顺,等太湖苕溪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及对策环境污染与防治,虎陈霞,周立军,黄祖庆,等苕溪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评价浙江农业学报,陈秋会,席运官,王磊,等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下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北累量与习惯施肥差异不大,稻麦各部位氮磷钾含量均符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结果,说明优化控制施肥可以满足水稻和小麦的营养需求,保持其正常生长,这与杜加银等研究结果相似。
减少肥料施用量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均可降低农田氮磷径流流失,。
径流流失是农田氮素流失最直观的种表现形式,本试验中控制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稻田总氮和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降低和,麦田总氮和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降低和,年际农田总氮和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降低和,表明优化控制施肥可有效控制氮磷径流流失,降低氮磷流失风险,这与王桂苓等斯圆丽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径流水氮磷浓度对氮磷流失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