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DOC | ❒ 页数:17 页 | ⭐收藏:0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2-06-25 22:19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

,高效运作。建议设立市高校研究院工作推进机构(由科技、财政、人社、编办、各责任主体负责人组成),为高校研究院提供服务支撑,重点优化解决集中用因不满足试验条件和缺少搬迁费用,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因多数处于维持状态,这些高校研究院的薪酬设计远低于市级事业单位同类人员,每次招聘平均1个岗位虽有100多人报名,到录用双向选择时想留下的人才往往缺留不下来。高校研究院自身建设和长远发展也因为无法自我把握,不少的建设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五、推进高校研究院的工作建议(一)充分认识高校研究院品牌价值,打造成全市性集聚创新资源平台载体13个高校研究院的成立是在领导重视、政策刺激、案例示范、自身需求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促成的结果,几年来走完了从酝酿、签约、筹备、建设到运行的第一个成长周期,已在科技研发、创业孵化、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随着省计划项目如期完成,校市合作协议执行期满,对高校研究院,是任其发展,还是积极推进,取决于双方对其品牌价值的判断高校院所品牌的无偿输出,终究要看发展的最终效果地方政府的前期投入,得难失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具有号召力的承载科技资源的平台载体。(二)紧密结合产业规划,帮助研发和公共服务精准定位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当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我市部分县区、板块对高校研究院不能及时发挥作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失去了耐心,甚至在履行政策和资金承诺时打退堂鼓,没有从计划经济兴办研究机构人财物全调配优势上,也没有从市场经济兴办研究机构优胜劣汰的法则上充分认识高校研究院的竞争残酷性和任务艰巨性。二是先天投入不足,量入为出,难以迈开步伐。我市高校研究院3年投入预算平均2000万元,资金投入主要靠自筹。我市给予的财政支持额度最多为500万元,最少仅150万元,平均不足300万元。13个高校研究院统计下来,总投入不足南京大学扬州光电研究院一个机构的投入强度(财政支持5000万元),平均强度也不及兄弟城市淮安和盐城(财政支持800万元)。所有能力建设项目和平台建设项目限于市级计划单个项目金额限制,体量偏小。研发类项目,政府只提供引导性支持,半数以上还需要自筹解决,自筹任务重外。不少高校研究院承担项目虽达20个以上,但大项目很少,领域方向难以聚焦,还面临着项目分散的矛盾。因量入为出,抵御风险能力低下,新拓展业务需要慎之又慎,以确保投入产出取得平衡。三是格出让土地200亩,支持研究院多元化经营,但承诺没有得到真正兑现。从收入来源看,除2家研究院外,其余研究院获政府补助、科技计划资金收入比重占80%以上,而来自企业横向收入明显偏少。从节余来看,除2-3家研究院尚有100万元以上节余,其他研究院无节余,处于低成本维持运营状态。三是尚未取得核心技术,形成核心服务。13家高校研究院,平均研发方向定位有4个以上,联合企业承担或独自承担的科研课题平均10个以上。这些课题大部分处于前瞻性研究阶段,或源自帮助企业申报,因此,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体现办院立院标志性市场化转化技术,与传统老牌研究院所无法竞争抗衡。从这个意义上讲,东华大学连云港新材料研究院聚焦聚酰亚胺制备及其应用开发,因自身掌握核心技术,将来会进一步促进形成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南京大学连云港研究院发展的加氢催化剂技术,刚刚取得实验室成果,走向中试和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从核心服务来看,除2家研究院在教育培训、知识产权、环保咨询已形成规模品牌外,其他研究院尚无特色性服务。四是研发设施建设分散,利用率不高。根据协议要求和研发课题需要,各高其中邢传宏为****年省双创人才。南京农业大学对研究院灌云研究院,每年有6-7位博士进院工作,按学校要求锻炼半年再回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四)作为高校院所教学科研功能延伸的桥头堡高校研究院自建设以来,通过实验室分室、大学科技园分院、研究生分院、远程教育连云港基地、研究生实习基地等形式,将高校院所教学科研力量延伸服务到地方。南京大学连云港研究院,引进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盐生植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连云港合成药物研发实验室、有机有毒重污染化工废水环保实验室、连云港先进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连云港盐生植物实验室,设备投入总达800万元。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连云港分院,培养在职研究生300余人,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帮助90家企业申报专利2370项,为124家企业提供了科技查新服务。中国农科院东海实验站,依托院属郑州果树所、水稻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确立了功能性水稻、球根花卉种球繁殖技术、果树品种选育与46万元。(二)作为科研平台的设计建造师高校研究院自建设以来,共计搭建科研平台59个,平均每个研究院的科研平台设备投入约150万元左右。其中,科技部立项中小企业产业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1项(支持经费99万元),列入省公共服务平台1项(支持经费200万元),列入市重点实验室1个,列入高校研究院能力建设项目6个。市先进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联合金桥公司,总投入金额达400多万元,完成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具备加氢催化剂合成及评价、加氢试验的条件。江苏省东海汽车车轮科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现有仪器设备10台套,设备总值300余万元完成省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并领取计量认证(CMA)证书。南京工业大学东海研究院石英制品深加工研发培训服务平台,近200万元设备已经落实到位,石英平台已经正常运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江苏赣榆试验基地,获得农业部立项批复,核算总投资997万元。省级旋耕机检测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灌云研究院联合灌云县技术质量监督局共建基础设施2000平方米,已完成400平方米,已具备一定的服务圩新区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连云港研究院、连云港纤维新材料研究院第3类,由县区政府主导,县区财政承诺配套的,如河南科技大学东海农业综合实验站、南京农业大学灌南食用菌产业研究院等其余7个高校研究院。按照隶属关系变化情况分,为2类第1类,有变化的,如水科院东海所赣榆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院隶属该所江苏赣榆试验基地,并在****年12月获得国家农业部批复立项。如南京农业大学灌云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列入该校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新农村发展服务基地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因科教园区撤消主管部门调整为市科技局。第2类,没变化的,包括其余10个。按照单位性质分,市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4个,县区自收自支、差额、全额事业单位8个,企业法人1个。三、高校研究院作用与成效根据校市合作协议以及所承担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重大载体项目要求,13个高校研究院确定了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自我发展目标任务。5年来,在高校院所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各县区、各部门帮助下,高校研究院在以上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积极的探索。(一)作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和大菱鲆等主要病害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泥鳅养殖品种及其养殖、繁殖技术引进与推广应用先后申报科研项目8项,获立项3项。(11)中国矿业大学连云港徐圩新区高新技术研究院****年12月市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签署共建中国矿业大学连云港徐圩新区高新技术研究院协议,经市编委批准为市级自收自支事业法人单位,****年3月完成机构注册。举办单位为连云港徐圩新区管理委员会,法人代表石海波。徐圩新区提供160万元运行经费,代租用房。目前研究院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洁净技术研发中心一期3号楼A区,在职人数53人,设备76台套,资产3814万元,拥有专利34件,各类项目立项数19项,获拨资金9673万元。建院以来营业收入155万元,结余0万元。核心技术是清洁能源加工及利用、化石资源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侵蚀环境下结构稳定性等,核心服务是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和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12)中国药科大学连云港研究院****年9月,市政府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署共建中国药科大学连云港研究院协议,经开发区编委批准为区级自仿真建模分析,核心服务是轮毂检测。(8)南京农业大学灌云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年10月,灌云县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签署共建南京农业大学灌云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协议,经县编委批准为县级自收自支事业法人单位,****年3月完成机构注册。举办单位为灌云县科技局,法人代表丁为民。灌云县政府提供100万元运行经费(已到位30万元),代租用房。目前研究院位于县经济开发区A座3楼,在职人数19人,设备50台套,资产200万元,拥有专利7件,各类项目立项数12项,获拨资金534万元。建院以来营业收入20万元,结余5万元。核心技术是智能农业装备开发,核心服务是为农业装备产业提挡升级提供技术咨询。(9)南京农业大学(灌南)食用菌产业研究院****年5月,灌南县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签署共建南京农业大学(灌南)食用菌产业研究院合作协议,经县编委批准为县级自收自支事业法人单位,****年10月完成机构注册。举办单位为灌南县科技局,法人代表赵明文。连云港市政府提供0万元运行经费,代租用房。目前研究院位于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职人数8人,设备43台套,资产拥有专利7件,各类项目立项数9项,获拨资金215万元。建院以来营业收入55万元,结余0万元。核心技术是石英提纯技术、微波介质陶瓷制备技术、稀土掺杂技术、碳化硅改性技术,核心服务是技术开发与咨询。(5)河南科技大学东海硅产业节能技术研究院****年6月,东海县政府与河南科技大学签署共建河南科技大学东海硅产业节能技术研究院协议,经县编办批准为差额拨款事业法人单位,****年7月完成机构注册。举办单位为东海县科教园区管理委员会,法人代表马建伟。东海县政府市政府提供200万元运行经费(已到位95万元)。目前研究院位于东海县科教创业园区研发楼A幢4楼,在职人数21人,设备25台套,资产1000万元,拥有专利18件,各类项目立项数3项,获拨资金360万元。建院以来营业收入100万元,结余0万元。核心技术是石英熔融节能炉的研制,核心服务是为硅产业企业提供节能技术解决方案。(6)中国农业科学院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年9月,东海县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协议,经东海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为县级自收自支事业南楼3楼,在职人数43人,设备182台套,资产489万元,拥有专利51件,各类项目立项数55项,获拨资金1477万元。建院以来营业收入2200万元,结余5679万元。核心技术应用于环保产业、化工产业、医药产业,核心服务是环保咨询、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二)南京工业大学连云港研究院****年12月市政府与南京大学签署共建南京工业大学连云港工业技术研究院协议,经市编委批准为市级自收自支事业法人单位,****年6月完成机

下一篇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1页
1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2页
2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3页
3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4页
4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5页
5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6页
6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7页
7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8页
8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9页
9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10页
10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11页
11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12页
12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13页
13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14页
14 页 / 共 17
高校研究院建设发展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第15页
15 页 / 共 17
温馨提示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文档助手,定制查找
    精品 全部 DOC PPT RAR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