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DOC | ❒ 页数:24 页 | ⭐收藏:0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3-09-14 20:25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

议调解委员 会制度这种构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逐渐展 现出时代的弊端。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默许下各地开始 了探索新型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的历程。 深圳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田从上世纪 二〇〇五年八月四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函号正式许可了各地探索和试行新型劳动争议 基层调解制度。 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的改革与探索。目前 深圳市已经形成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站和劳动争议人民 调解委员会三类基层调解组织共同组成不过倒也应 了句俗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那么劳动站调解制 度这颗无意之柳能否给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遮风避雨呢从深圳市 进入仲裁和诉讼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和增长幅度见表和表 二来看答案不容乐观。劳动站调解制度之所以无法完成分流过滤 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的重任是因为其无法解决下列四大矛盾。 无法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制度再好也要人去执行。劳 动站街道办的个部门受编制制约不可能建立广泛覆盖的调解网 络人员短缺使其分流过滤案件的能力越发显得捉襟见肘。近年来 深圳市劳动争议案件以年均以上的速度疯狂增长劳动站案多人 少的矛盾异常突出。为了提高调解效率调解工作越发简单粗暴这 必然反过来制约着劳动站调解作用的发挥。 无法解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 治原则与调解过程中法律规避现象之间的矛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法治原则。劳动站作为地方劳 动行政执法部门肩负着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职责理论上必须按照 宪法规定的法治原则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而调解则被称为正当化了 的规避法律的纠纷解决方式。因为从法理上讲调解意味着争议双 方当事人互相妥协和让步妥协和让步则意味着适用法律法规的折 民间法第卷山东人民出版社年月第版第页。 扣。劳动站兼具执法者和调解者双重身份无法回避宪法规定的法治 原则与调解过程中法律规避现象之间的矛盾。 无法解决调解过程中自愿与强制之间的矛盾。调解是由中 立的调解人以种种方法促成纠纷当事人的合意以解决纠纷的过程和 手段。调解人的介入会使其意志不可避免地渗透进当事人的合意之中 从这种意义上说调解中的纯粹合意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合意不 失自愿达成自愿履行的本色调解的纯洁性就不会受到质疑。在 调解者相对于当事者来说处于社会的上层或者当事者在经济上对调 解有所依靠的情况下调解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对于当事者具有不可忽 视的分量。劳动站作为当事人的主管部门对于双方当事人而言当 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权威。不可否认定程度的权威通常是获得调解 人资格的必备条件原因在于调解人利用权威可以对当事人使用强 制或者进行教化并且调解人的权威越高调解的成本越低效率越 高调解越容易促成。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利用权威去调解劳动 争议是否会触犯调解自愿原则这样纠纷处理功能向行政强制功 能的转移是否符合程序正义以及是否会带来其他负面的社会效应 更何况面对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案件案多人少的矛盾是如此突出 背负着快速高效的解决纠纷的沉重使命极易造成对权力资源的过分 仰仗从而将遵循自愿原则的调解变异成为似是而非强制性的行政裁 决使调解过程充斥着恣意与专横。 民间法第卷山东人民出版社年月第版第页。 日棚濑孝雄著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月修订版第页。 民间法第卷山东人民出版社年月第版第页。 无法解决当事人次解决争议的渴望与调解协议不具有强 制执行力的矛盾。劳动站作为地方劳动司法行政部门从法理上讲 其组织的调解具有行政调解的属性。行政调解虽然也是行政机关的活 动但却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原因有二是行 政调解虽然由行政机关主持但却不涉及行政权利的行使二是行政 调解同样应遵循自愿原则从调解的开始进行到最后达成或不 能达成调解协议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意志完全处于自治状态他们可 以不经过调解程序或不达成调解协议而直接申请仲裁即使是已经达 成了调解协议该调解协议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调解协议缺乏强 制执行力致使调解即使达成当事人仍然可以反悔而申请仲裁并提起 诉讼使得劳动争议不能次性解决。无法满足当事人希望次性解 决纠纷的强烈渴望。 劳动站调解制度是实践中发展起来且未加雕饰的作品。因其从实 践中来故略有成就因其未加雕饰在制度设计上欠缺精致考虑 故难成大气。 劳动争议人民调解模式成效初现制度未成有待观察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在深圳市司法系统内掀起了股调解热。劳 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再次受到重视和关注。劳动争议人 民调解的概念与设想就在这个时候被提出并付诸实践。目前正在试行 的深圳市劳动争议人民调解有两种模式。种是以龙岗区横岗街道六 约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代表的模式因为具体实施该模式的调解组 张树义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第页。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 深圳市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的解析与重构 沙井人民法庭 内容摘要 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被称为解决劳动争议的第道防线。 深圳市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的低效能是造成深圳市劳动仲裁和诉 讼高比例的直接原因。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第二部分分别对深圳市劳动争议现状 及其发展趋势和深圳市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 行了分析指出重构深圳市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第三第四部分分别介绍了市外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的探索和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并就两者对深圳市劳动争议基 层调解制度重构有益的启示进行了抽象和归纳。第五部分提出了本题 调研者重构深圳市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设想构建社区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制度。 深圳市劳动争议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劳动争议亦称劳资争议或劳资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 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台湾学者史尚宽将劳 动争议分为广义劳动争议和狭义劳动争议。广义的劳动争议系以劳动 关系为中心发生的切争议。狭义的劳动争议则仅指其中个别劳动者 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及劳动者团体与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 体发生的集体争议。这里所说的劳动争议是指狭义劳动争议即用人 单位和劳动者及其团体之间因劳动合同或集体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 议。近年深圳市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如下特点 劳动争议案件基数较大且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表和表二可以看出近年来深圳市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数已 经相当大而且总体上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以宝安区人民法院 受理的审劳动争议案件为例年月份受理的劳动争议 案件数量为件已经超出年件增长率为。 表深圳市宝安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历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 根据深圳市宝安区年鉴统计数据制作 年度 案件数量 郑尚元著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前瞻中国方正出版社 年月版第页。 年江苏省全省法院受理的审劳动争议案件为件。数据来源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庭编 著江苏省法院系统劳动争议审判的基本情况及实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江苏省法院系统劳动争议审判的基 本情况及实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表二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近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 根据宝安区人民法院立案系统统计数据制作 年度月 案件数量 劳动争议的成因和类型复杂多样争议的处理难度很大。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经济结构的不稳定 性导致矛盾发展的总趋势更加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争 议成因的复杂性加大争议类型的多样性更加明显争议的处理难度 很大但仍然呈现出定规律。从本题调研者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来 看具体情况纷杂诡异的非法解雇加班工资计算标准低于法定基准 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增长势头明显。争议的焦点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解 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发放问题。前者可能与深圳市产业升级政 策的落实有关后者则与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施行后用人 单位未作出及时调整工资制度有关。 劳动者申诉比重大胜诉率高。 从深圳市宝安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案件 是由劳动者申诉启动仲裁程序的。且劳动者仲裁胜诉率很高。这和深 圳市劳动关系市场化程度高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强资本弱劳动 劳方往往成为劳动争议的受害者存在定关系。 用人单位滥用诉权现象比较严重。 与启动劳动仲裁程序的主体为劳动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启动 审诉讼程序特别是二审程序的主体为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滥用诉权 拖延时间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可能和深圳市劳动争议案件按照非诉案 件收取元的诉讼费用具有定关联。 从深圳市劳动争议现状来看未来几年深圳市劳动争议案件案 件数量仍有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如下是深圳市产业升级政策正 在紧锣密鼓地落实之中。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动基准条件在不断提升 劳动监管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提高批劳 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裁员或向市外搬迁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在未来几 年会逐渐增加。二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 性改变。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可能进步增加。在低端劳动力 市场下岗失业人员和大批外来劳务工竞争着相对有限的岗位资本 掌握完全的话语权和处置权

下一篇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1页
1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2页
2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3页
3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4页
4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5页
5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6页
6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7页
7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8页
8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9页
9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10页
10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11页
11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12页
12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13页
13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14页
14 页 / 共 24
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机制研究第15页
15 页 / 共 24
温馨提示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文档助手,定制查找
    精品 全部 DOC PPT RAR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