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DOC | ❒ 页数:70 页 | ⭐收藏:0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2-06-24 07:58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

产建设情况 第页 井田内无村庄,在井田中部西侧边缘为后沟村,人口约人,大牲畜约 为头,耕地面积为亩,大部分分布在井田内沟谷边缘,区内多为山区荒 地,树木极少,以杂草丛生为主,东南部边缘局部地带为灌木丛。区内未有工矿 企业。 矿区的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电源,回电源引自距工业场地的张家 庄变电站母线段,另回电源引自距工业场地的武家庄 变电站母线段。 矿区的水文简况 本区地表水属黄河水系。沟谷内般无水流或小溪,在雨季遇暴雨时,雨水 短时聚集,顺沟向西南流入古寨村附近的龙风河,龙风河向西流至介休汇入汾河, 汾河向南在河津流入黄河。 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根据沁源县气象台观测记录,本区三个月为雨 季,降雨量最小为年,最大为年,蒸发量最小为 年,最大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倍。冬春 两季雨雪较少,夏末秋初雨量较大。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零下,七月 份气温最高,为,年平均气温。十月份开始结冰,次年三月 份开始解冻,冻土深度最大为年,最小为 年。 本区夏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位置,勘探程度和地质层位 井田地处太岳山区,地表为山区侵蚀地貌,沟谷纵横,地形十分复杂,总的 地势为中北部高南部低,地形最高点为井田南部后家山梁上,标高为,地 形最低点为井田中北部河谷,标高为,相对高差。属中低山区。 该井田范围内地质层位情况如下 中奥陶统峰峰组 主要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角砾状泥质灰岩,厚度平均。 中石炭统本溪组 第页 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之上,厚度,平均。以铝质泥岩 粘土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及煤层。底部以结核状块状黄铁矿为主的铁铝 质岩,向上渐变为粘土泥岩铝质泥岩,即层铝土矿。上部以泥岩粉砂 岩为主,夹层薄层石灰岩或泥灰岩,钙质泥岩及层薄煤层,煤层多不 可采。 上石炭统太原组 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厚度。由 粗至细粒的砂岩泥岩石灰岩和煤层组成。下部含稳定可采煤层号和 号煤,中部以三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的浅海相石灰岩为主,上部则以粗至 细粒的碎屑岩为主,夹黑色泥岩及薄层钙质泥岩和层较稳定可采煤层号煤 层。 下二叠统山西组 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与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厚度,平 均。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石英长石砂岩灰黑色粉砂岩黑色泥岩,炭 质泥岩及层薄煤层,富含植物化石碎片,具水平层理及脉状层理。其中井田 内号煤层断层以北不可采断层以南全区可采,号号煤层全区不可采。 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 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之上,地层厚度。按照岩性组合可分为上 下两段 下段 由砂岩底至砂岩底,厚度,平均。以黄色中粒砂 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夹黑色泥岩及薄煤线层。 上段 水岩层的存在,且在矿区南部边缘,因此, 对矿井开采影响极小。 矿区的含水层自上而下有 第四系砂砾层孔隙潜水含水层 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分布在矿区山间河谷地带,岩性为灰白色 砂质粘土亚粘土砂砾层及砾石层,厚度变化大,层位不稳,依地形而异,该层 渗水性含水性均好,由于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条件好,埋藏厚时可成为地下 水较丰富的孔隙潜水含水层。 上石盒子组底部砂岩裂隙含水层 砂岩含水层较稳定,多呈透镜体,岩性为黄绿色,浅灰绿色中细粒厚层状 石英长石砂岩,埋藏浅时,风化裂隙及节理发育,局部含小砾。钻进消耗量达 ,般钻进消耗量在以下,泉水流量,因此,该层为 较弱裂隙含水层。 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砂岩含水层位于号号煤层以上,为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 白色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石英长石砂岩,多为钙质胶结,裂隙稍发育,钻进 第页 消耗量在以下,般在之间,因此,含水层为较弱裂隙 含水层。 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石灰岩为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也是太原组的主要含水层,岩性 为深灰色,致密坚硬性脆石灰岩,般含有燧石层及透镜体。厚, 平均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厚下层薄,中间夹的灰黑色泥 岩粉砂岩。石灰岩裂隙稍发育,局部较发育,钻进消耗量般在以 下,钻孔单位涌水量,水位标高,因此,属弱富水性裂隙含 水层。 中奥陶统峰峰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地层出露于矿区外西部,峰峰组石灰岩是本区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 水层,可成为开采下组煤号的主要威胁。岩性为质纯致密性 脆,裂隙发育程度随埋深而减少,本井田处在相对埋藏较深地带,因而裂隙发育 程度相对弱,上段以石灰岩为主,厚左右,下部以泥灰岩石膏为主,为 相对隔水层,钻进时冲洗液消耗量般在以下,井田南部的 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水位标高,本井田推断水位标 高左右,由此推断,属岩溶弱富水性溶隙含水层。 号煤至含水层之间隔水层,由铝土泥岩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等 致密岩层组成般厚,其间的石英砂岩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具 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上号煤以上含水层与含 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峰峰组下段泥灰岩石膏层隔水层,详查区内只有号孔见到石膏层,石膏 层厚度,深灰色灰白色,以深灰色块状石膏为主,含不规则纤维状石 膏,局部为斑块状,多与泥灰岩交织在起,岩芯较完整,为相对隔水层。 号煤至石灰岩之间隔水层,由致密的粉砂岩泥岩组成,般厚, 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及陷落柱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使号煤经上含 水层与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由于其间存在厚度较大的粉砂岩泥岩,且各砂 岩含水性又不强,因此,垂直方向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第页 井田的正常涌水量为,最大涌水量为。 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煤层的层数厚度间距 含煤性 本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 山西组平均厚度,含煤层,含煤总厚度为,含煤系数。 山西组含煤性总的特点是煤层厚度小,变化大,号煤层局部可采,号煤层属 于稳定可采。 太原组平均厚度,含煤层,总厚度为,含煤系数。总 的特点是煤层层数多,达可采厚度者层数较少,但可采煤层厚度较大。其中 号煤层为本区稳定的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 区内主要可采煤层是山西组号太原组的号煤层。现将批准开采的和各可 采煤层分述如下 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号煤层左右,煤层厚度,平 均,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依据测点,属全区 可采煤层。 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段,煤层厚度,平均。上距号煤层平均间 距左右。属较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顶底板多 为粉砂岩和细粒砂岩。依据测点属全区可采。 可采煤层特征览表 时 代 煤 层 编 号 煤层厚度煤层间距夹 石 层 数 稳定 性可采性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 平均平均 第页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函授人员 专科毕业设计 中文题目山西省沁源县潞安甲义鑫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矿井煤层开采设计 姓名董立峰学号 学院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开采技术班级 指导教师李金龙职称副教授 完成日期年月日 第页 目录 第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第节矿区概述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第节井田境界 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 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第节矿井工作制度 第二节矿井工作制度及服务年限 第四章井田开拓 第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置 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第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第二节井底车场 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第六章采煤方法 第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第三节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 第四节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第七章井下运输 第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第页 第八章矿井提升 第节主井提升 第二节副井提升 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第节风量的计算 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第四节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第页 摘要 本次设计是开采山西潞安甲义鑫煤矿煤层,设计图纸共七张,说 明书共十章。根据采矿工程的需要和特点,重点设计为第四六九章,其他如 井底车场井下运输及提升设备仅做般的选型计算。 潞安甲义鑫煤矿位于山西省沁源县,汾阳屯留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 往北可达南同蒲铁路线的平遥车站,往南至交口与沁县太焦铁路线相 接。本矿交通比较方便。 本井田的煤层埋藏较浅,地势总体西高东低,煤层倾角。 本井田内有多层煤,此次设计只考虑煤层,号平均厚度为 ,号煤层平均厚度,煤层没有爆炸性和自燃性倾向。矿井瓦斯低属于低 瓦斯矿井,号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本井田划分为个采区,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回采工艺采用后退式综采 次性放顶煤机械化采煤法,采用四六制作业制度。工作面的设备有双端可调 双滚筒采煤机滑移支架可弯曲刮板运输机破碎机转载机等。顶板管理采 用滑移支架,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本矿井设计年产量为万吨,采用套综采来满足产量的要求。 矿井运输大巷采用皮带运输作为主运输,采用矿车作为辅助运输,矿井通风 采用轴流式扇风机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方式。 第页 第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第节矿区概述 矿区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山西省沁源县潞安甲义鑫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沁源县北部王和镇后沟 村带,行政区划属王和镇管辖。 汾阳屯留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往北可达南同蒲铁路线的平遥 车站,往南至交口与沁县太焦铁路线相接。本矿交通比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情况 第页 井田内无村庄,在井田中部西侧边缘为后沟村,人口约人,大牲畜约 为头,耕地面积为亩,大部分分布在井田内沟谷边缘,区内多为山区荒 地,树木极少,以杂草丛生为主,东南部边缘局部地带为灌木丛。区内未有工矿 企业。 矿区的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电源,回电源引自距工业场地的张家 庄变电站母线段,另回电源引自距工业场地的武家庄 变电站母线段。 矿区的水文简况 本区地表水属黄河水系。沟谷内般无水流或小溪,在雨季遇暴雨时,雨水 短时聚集,顺沟向西南流入古寨村附近的龙风河,龙风河向西流至介休汇入汾河, 汾河向南在河津流入黄河。 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根据沁源县气象台观测记录,本区三个月为雨 季,降雨量最小为年,最大为年,蒸发量最小为 年,最大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倍。冬春 两季雨雪较少,夏末秋初雨量较大。月份气温最低,

下一篇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1页
1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2页
2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3页
3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4页
4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5页
5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6页
6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7页
7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8页
8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9页
9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10页
10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11页
11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12页
12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13页
13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14页
14 页 / 共 70
煤矿矿井2号、6号煤层开采设计第15页
15 页 / 共 70
温馨提示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文档助手,定制查找
    精品 全部 DOC PPT RAR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