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毓养育,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
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
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大巧若拙讨论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
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
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
这句诗用了个典故。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不是。
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个小人之所以奸计得逞,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
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鉴赏语言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去”对“独留”,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个富丽繁华,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切消化切,但是独有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年年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句话写尽了昭君生的悲剧。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
深入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明王嗣奭杜臆因为昭君的身世正暗合了诗人的人生经历。
昭君在汉宫时,因为奸佞小人的从中作梗,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远嫁塞外,死后也没有归葬故里诗人自己也是因为忠贞于朝廷而遭到排挤,加上时局的动荡不安,以至于漂泊在外,不能回到故乡,处境与昭君何其相似。
所以说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不过诗人只是从形象落笔,不发抽象的议论,但是“独留青冢向黄昏”“环城空归夜月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是跃然纸上。
积累与应用课本第页课外阅读宋代王安石明妃曲,并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相比较,看看这两首诗给“王昭君”的故事各自赋予了什么意义明妃曲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
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
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
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昭君故事是曲悲剧,昭君的怨恨是帝王不见遇的怨思。
但同时诗人也赋予了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这也是千百年来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
有关王昭君的故事流传很广,自汉代以来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很多,但主旨往往是悲昭君流落塞外或责备毛延寿的贪赃弄权。
王安石的明妃曲却不落俗套,议论翻新。
他认为杀毛延寿是冤枉,因为像昭君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妙意态是画不出的。
这议论并不只是为毛延寿开脱罪责,而是含蓄地揭示出昭君的悲剧实际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所造成的。
同样,对昭君的思念汉室,诗人也没有作般的悲悯之语,而是由昭君想到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想到在南的失意,由美人的失宠联想到才土的不遇,揭示了封建时代“人生失意”特别是才士不遇的普遍性。
明妃曲欧阳修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赏析欧阳修这诗因昭君的故事,而感慨世上那些漂亮出众的女人的命运大多薄命不好。
此句和东坡的“自古佳人多命薄”意思样。
比较鉴赏同样是咏叹王昭君,杜甫写了咏怀古迹其三,李白则写了王昭君,比较阅读,说说两诗在风格上有怎样的不同。
王昭君李白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注释汉代长安附近的月亮,月光照着昭君。
走上去玉门的道路,从此去向天涯再也不会归来。
汉代的月亮还是从东海出来,可昭君嫁到西方没有回来的日子。
长年严寒的燕支山只有雪当作花,美丽的昭君憔悴了,湮没在胡地的风沙中。
活着时她没有黄金送人,致使画师将她画丑。
死后留下了青冢使人叹息。
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李诗飘逸,杜诗沉郁。
两人都对王昭君的不幸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停留在同情惋惜这步,还进步表达了沉郁怨愤之情。
诗开始,就似有千钧之力,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势,以致古人说“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
”李诗第二联是“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而杜诗则更沉郁,“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生前寥落,死后孤寂,写得何等入骨。
最后两联,两诗都写出了凄婉的氛围,而杜诗中因为用了“空归”“月夜魂”“千载”“分明”等词语,就更显得凄凉。
课堂巩固见课三练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完成后面题目。
有人评论说起句气象雄伟,从哪里可以看得出作者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特别是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简要分析颈联的涵义。
“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只看图画不看人,使王昭君等人的命运完全由画工们决定,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环珮”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她生长的父母之邦。
尾联中那个词点明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王昭君的“怨恨”包含了哪些内涵“怨恨”,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包含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作业布置背熟咏怀古迹其三预习“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导入新课•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间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将她的汪秋水化成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朝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
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学习目标•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些名句。
•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
•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般技巧及方法。
•重点•品味语言,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难点•鉴赏咏史诗的般方法,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抒发的感情。
咏怀古迹简介咏怀古迹五首是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气贯成,为组诗。
第首写庾信。
诗人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格。
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
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五年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己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
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当初汉元帝仅从画像中见过昭君美丽的面容,但死后带着环佩的魂灵仍然在月夜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百年来传说为昭君所作的琵琶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赏析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怨恨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幅什么样的画面“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
1、该PPT不包含附件(如视频、讲稿),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