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PPT | ❒ 页数:121 页 | ⭐收藏:0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2-06-24 19:58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

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问题本诗尾联构思奇妙,请就其构思特点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问题综合全诗说明作者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小结这首诗情景交融,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意境雄浑豁达。送魏万之京李颀作者及背景简介李颀,赵郡人。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曾任新乡尉,因久未升迁,便辞官归隐于颖阳东川。和当时的诗人王维綦毋潜高适王昌龄崔颢等均有唱和之作。擅长七言歌行和七律,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刻画人物形象,对于音乐声情的描绘,更具特色。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弹箜篌曾受李颀诗的影响。我国古代送别诗枚不胜举,各有其优。盛唐诗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感情真挚语言洗炼,响亮的音节,为明七子所师法,并流传至今。魏万,又名魏颢,是李颀晚辈的诗人。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送魏万之京朝闻微霜初渡河渡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昨夜微霜渡河而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岑参巴南舟中夜市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代指书信长安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导入新课唐代有哪两个诗歌流派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的代表诗人有哪些你读过他们的哪些诗作现在我们学习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东晋陶渊明,继于南朝“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注意理解下列词语谙熟悉。小姑丈夫的妹妹。代谢交替,轮换。胜迹指上述堕泪碑。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岘山又名岘首山,在今河北省襄阳县南。碑指羊祜的堕泪碑。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荆襄时,登山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聊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后百姓建此碑纪念他。鱼梁襄阳鹿门山附近沔水中的沙州名。问题这是首吊古伤今的诗,你能结合该诗谈谈吊古伤今诗的特点吗细品孟浩然这首五言律诗,我们可以知道,这是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古老主题。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问题诗歌首联富含哲理,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诗人慨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切都已不存,今天的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年,日复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诗落笔,就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问题颔联紧承首联,哪句承“古”字,哪句承“今”字“江山留胜迹”这句暗寓个故事,你能联系全诗说出这个故事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诗句清楚地暗寓羊祜故事。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据晋书羊祜传载,次,羊祜登岘山,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镇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孟浩然登岘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问题第三联诗人写登山所见。如何理解诗句中的“浅”和“深”字这联作者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接着,描述登山所见,“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诗人把视线从羊祜庙暂时移开,远眺岘山周围景色。进入眼帘的,是岘山旁日夜流淌的汉水,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清浅,水落石出,使人感到了水“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更远处,无边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般湖泊和沼泽地。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问题“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句,蕴含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情感吗“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句,蕴含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羊祜是晋初的名将,相隔四百多年,但因为羊祜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又为国建立了功业,所以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教学目标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盛唐诗简介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唐人殷藩河岳英灵集序称唐诗自此“声律风骨始备矣”。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开拓了唐诗题材。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他们的诗歌充满了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像,闪耀着诗意人生的光辉。盛唐诗的总体特征•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盛唐诗风骨诗人能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诗人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与铮铮傲骨崇尚人格与高洁品质,他们追求功名少的是庸俗,多的是理想。由四首诗的标题可以分别推断出哪些内容望月怀远标题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先望月后怀远。明确了诗歌的主要意象“月”。推断出诗歌的主旨思念远方的亲人。与诸子登岘山推断诗歌的基本内容借登山抒发感情。再结合与岘山有关的历史人物羊祜,判断这是首吊古伤今诗。山居秋暝判断诗的类型山水田园诗。明确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推断诗的基本内容写秋天山野傍晚的景色。燕歌行燕今河北省带地区,这里泛指东北边塞。燕歌行是乐府旧题,歌行是种诗歌体。判断诗的类型边塞诗。望月怀远张九龄作者简介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独能超出格,为李杜开先”。体会诗歌雄浑阔大的意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个奇特的字眼,没有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这是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问题诗歌首联与题目有何联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描摹的画面,并将句中“生”字,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进行比较,说明它的妙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幅画面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问题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情人怨遥

下一篇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1页
1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2页
2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3页
3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4页
4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5页
5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6页
6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7页
7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8页
8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9页
9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10页
10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11页
11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12页
12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13页
13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14页
14 页 / 共 121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共121张PPT)第15页
15 页 / 共 121
温馨提示

1、该PPT不包含附件(如视频、讲稿),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文档助手,定制查找
    精品 全部 DOC PPT RAR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