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DOC | ❒ 页数:34 页 | ⭐收藏:0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3-09-14 20:25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

刑 事政策实践不仅需要理性知识,更需要超理性的直觉判断灵感。最后,刑事政策学最为 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批判性和建议性。就广义刑法而言,无论是对于实体刑法还是刑事诉讼 法,还是刑事执行法,刑事政策均立于批判的立场。刑事政策学就是提供批评和建议的学科, 而且,它不仅不应满足于对现行刑法提出批评和建议,而且还不应当满足于既定的政策和政 策趋向,它对刑事政策自身也展开批评和建议,因而批评性和建议性是刑事政策的突出特征, 也就是说,刑事政策分析与研究旨在解决问题,其特点在于它是问题驱动型的刑事法学的研 究是学科性研究,其特点在于它是知识驱动型的。 刘仁文博士的观点 刘仁文博士认为,刑事政策是指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公共机构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 会正义,围绕预防控制和惩治犯罪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以及对因此而牵涉到的犯罪嫌疑 人犯罪人和被害人所采取的态度。该定义包含或隐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涵义 第,刑事政策的内容从总的方面看,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第方面是如何有效地预防 控制和惩治犯罪,这是刑事政策的首要内容。这点大多数学者的看法应当是相似的,预防 着眼于未然,惩治着眼于已然,而控制则着眼于将已经出现或已经有定规模的犯罪现象控制在最低限度。第二个方面是如何对待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人。这点可能不是所有的学者都 同意。刑事政策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对犯罪被害人的关注。 第二,刑事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 第三,刑事政策的决策主体是代表国家权力的公共机构。从最终的决定权来看,刑事政 策仍然是被国家权力所垄断的。 第四,刑事政策是个系统。从结构看,它是由总体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全国性 刑事政策和区域性刑事政策长期性刑事政策和临时性刑事政策等组成的有机整体。从范围 看,它不仅包括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还包括刑事社会政策。从手 段上看,它不仅不限于刑罚手段,也不限于与刑罚相关联的手段如保安处分等,而是包括预 防控制和惩治犯罪的切手段,以及对待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人改善犯罪被害人处境的相 应手段。从中心词看,它落脚于策略和措施,前者可以说是宏观上着眼,后者可以 说是从微观上着眼,它们是国家对犯罪现行为所作出的国家反应也属刑事政策范畴。而且,象对危害社会的精神病人采取防护措施等也属于刑事政策的范畴。其次,不仅对真正意义上的犯罪嫌疑人犯罪人和被害人所 采取的态度属于刑事政策的范畴,而且对那些虽然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嫌疑人犯罪人 但受到国家种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或财产处罚的人如被劳动教养者被收容审查者被收 容遣送者被强制戒毒者和被强制收容教育者等等,以及对那些虽然不属于直接犯罪的被害 人但由于种原因陷入困难境地的人如受灾受难者失业下岗者所采取的态度,也都属于 刑事政策的范畴。 三笔者的初步看法 卢建平教授曲新久教授以及刘仁文博士三位学者在刑事政策的很多基本问题上都比较 致,基本上都持广义说,主张以刑事政策为中心建立刑事学体化的方法论,其中刘仁文 博士的观点更加全面。这反映了我国学者对刑事政策的看法正在逐渐趋于致。综合三位学 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归纳出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以及相关问题。 第,刑事政策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机构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围绕 预防控制和惩治犯罪对治安违法分子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和被害人所采取的战略 策略和措施的总和。 第二,刑事政策的范围不仅包括刑事立法政策,还包括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和 刑事社会政策。刑事社会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的区别标准主要是权力与目标。 第三,刑事政策是刑事学体化思想的核心。刑事学体化思想是刑法学发展的逻辑结 果。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刑罚后,可以说就遵循了刑事体化,只不过这是在刑法学没有成为 门的学科以前的不自觉状态。近代刑法学成为了门学科后,犯罪学刑事诉讼 法学纷纷,于是学者们各自为阵。刑事政策学作为门学科出现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立刑事体化的刑事学体系的重要性。在我国,老辈学者甘雨沛储槐植先生首先提倡, 卢建平教授曲新久教授梁根林博士等也大力主张。刑事体化思想也是西方三大法学流 派逐渐相互吸收在刑事学领域的反映。刑事学对正义的追求对规范的解释都必须在刑事法 的适用中体现出来,指导影响刑事法适用的重要因素就是刑事政策。法社会学在本世纪的 发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逐渐将刑事政策推到了显学的地位。犯罪学刑法学刑事 诉讼法学行刑学在学科的同时开始关注彼此之间的联系,逐渐走向体化,力求刑法 适用的最佳社会效果。刑事学逐渐成长为体系完善逻辑严密内外协调的有机整体,刑事 政策学则是这体系的核心。刑事政策对刑事法的运用有导向功能,它可以促进扩张限 制刑事法的运用。以刑事政策学为导向,以刑法学为主体的刑事体化成了刑事学的最基本 的方法论。所以建立在广义论政策科学和决策科学基础上的刑事政策学必须以刑事体化 为基础。 第四,刑事政策毕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公共政策,与法治国家的刑事法律如何协调,以 取得最佳实施效果,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般认为刑事政策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与刑事 法律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笔者认为,首先,刑事政策必须以宪法为依据,违背宪法 的刑事政策应该归于无效。但这里有两个问题是刑事政策本身可以对宪法的解释和运用 产生重大影响,如上世纪年代美国刑事司法革命就是在刑事政策引导宪法适用的背景下发 生并取得巨大成绩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判断在刑事政策影响下对宪法的修改解释适 用是否违宪从而判断刑事政策的效力二是如果宪法本身欠缺法治因素,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 宪政意义上的宪法的时候,如何解决刑事政策与宪法的冲突问题笔者的初步看法是这两 种情况下还是应该以宪法为依据,在刑事政策影响下对宪法修改解释只要严格遵循了程序 主义原则则对宪法修改解释具有合法性。其次,刑事政策必须受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刑罚谦抑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程序法定原则辩护原则以及 证据裁判原则等的约束,并符合公正人道的法哲学理念。 二转型时期的社会特点与违法犯罪特点 社会转型含义及特点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中的人社会整体结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整体性结 构性的变迁与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指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中国社会整体结构政治 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整体性结构性的变迁与发展,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整体性结构性的社会变迁和发 展。 从这个定义来看,社会转型的主体是从事现实历史活动的实践的人社会转型的本质是人 与社会整体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而成长为另类型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市场化政治 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意识形态多样化社会中人的地位主体化自由化以及人的观念和物 质水准的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最终基础是生产力的变革,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的转变社会转型的目的和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转型的过程是 种特定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和整体性的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社 会转型的方式有自下而上的自然演化型和自上而下的理性建构推动型,我国当代社会转型属 于后者。 社会转型般具有整体性复杂性与过程性或者说长期性的特征。世纪下半叶中国的 社会转型,大致可分为建国后的年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年这样两个阶段。当前中国的社 会转型般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社会转型的特征除上述外还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计划性高度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全方位的大开放性和赶超跳跃性复合性非规范性不确 定性和弱防护性政治与经济转型的不协调性等。 二转型社会的特点 社会转型要经历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时期就是社会转型期,处于转型期 的社会可称之为转型社会。 关于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特征,有学者归纳为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结构的重组传统 权威的流失和社会权力的转移社会制度体制的变迁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社会群体之 间个体之间不同的社会力量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加剧信仰的危机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 心理的焦虑和迷惘。 笔者同意该观点,但从另抽象的宏观的角度看,制度短缺以及由此而造成社会失范 的普遍性为解决制度短缺而实施的制度的超前性缺乏操作性以及社会违规违法行为的 普遍性才是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鲜明的更深层次的总特征。 第,制度短缺。制度短缺反映的是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个社会给定 的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前提下,权力中心或制度供给主体提供制度安排的数量和质量 都可能出现不足的现象。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存在的制度短缺主要是制度供给不足型短缺。其 根本原因主要有制度供给的数量不足引起制度短缺制度供给主体由于制度供给或创新的意 愿和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制度短缺制度供给主体在具体执行和实践制度安排方面的能力和意 愿不足而引起的制度短缺。同时制度供给还受如下条件的约束宪法秩序的约束制度安排的 成本约束财政收支的约束分利集团化的约束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约束。因而制度短 缺在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具有必然性。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 秦德良 刑事政策是个国家权力机关对已然未然的犯罪行为的反映。刑事政策是刑事学体 化思想的核心。刑事政策的范围不仅包括刑事立法政策,还包括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 策和刑事社会政策。刑事政策必须以宪法为依据,违背宪法的刑事政策应该归于无效。制度 短缺社会失范的普遍性新制度的超前性缺乏操作性以及社会违规违法行为甚至犯罪 行为的普遍性是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鲜明的更深层次的总特征。在转型社会条件下,我们应 该坚持科学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战略,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道 路全面放弃严打政策,继续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实施轻轻重重抓 大放小的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是个国家权力机关对已然未然的犯罪行为的反映。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界定刑事政策的概念入手,试图对我国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进

下一篇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1页
1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2页
2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3页
3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4页
4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5页
5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6页
6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7页
7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8页
8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9页
9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10页
10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11页
11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12页
12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13页
13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14页
14 页 / 共 34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第15页
15 页 / 共 34
温馨提示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文档助手,定制查找
    精品 全部 DOC PPT RAR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