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声声慢篇maokesheng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及婉约派朗读理解该词,体验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词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教学过程预设导入人字是个象形字,演变到今天,你们猜想为什么会上尖下大
学生言说其实对人的认识,古人达到很深的高度,老子有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认识;易经把‚才‛作为其结构的框架,而‚才‛就是指天地人。
人处于天地之间,与天地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要从课文读个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李清照,该如何解读
学生言说教师总结我们就围绕‚天地人‛个字学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
感受思悟体验读‚天‛朗读词寻找与‚天‛有关的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风细雨学生活动,交流教师指导,共同明确读‚地‛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窗儿读‚人‛人的活动寻寻觅觅杯两盏淡酒有谁堪摘守着窗儿人的所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正伤心独怎个愁字了得人的性别身份经历
联系背景资料想象体验情境把握主旨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品味语言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触景生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移情入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寓情于景参考用酒消愁是不顶事的,只能更增愁苦。
‚雁过也\‛句,是说南来秋雁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这信寄给谁
想想只有\‛伤心‛。
再看,这只雁原来是曾经替她给丈夫带过信的\‛旧时相识\‛,这就叫她更难过了。
‚憔悴损‛是指黄花而言,还是指人而言
正确的解释是指人。
‚黄花堆积‛即菊花盛开,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极,比‚寻寻觅觅‛句更深层。
‚独自怎生得黑‛,弦外之音好象老天有意不肯黑下来,使人更为熬煎难过。
特别是听到‚点点滴滴‛的梧桐雨,‚这次第‛即这连串的情景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只用个‚愁‛字怎能概括得尽。
附板书天秋黄昏风急细雨国家自己寻寻觅觅亡国之恨声声慢李清照淡酒怎敌丧夫之哀过去现在守着独自孀居之苦地家窗儿黄花梧桐雁背景资料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南宋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诗词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
宋钦宗靖康元年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补充资料写完金石录十卷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
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
今后,我活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
‛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道‚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十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群归雁,掠过长空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
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
迭字运用,创意出奇首句连下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
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字,更深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
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
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字之妙妙在迭字,也,妙在有层次;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
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
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
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
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
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
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声声慢篇教学目标﹙知人论世﹚。
,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积累鉴赏经验。
重点难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教学过程第学时教学活动活动活动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愁,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两地相思离愁别绪,愁是我国古代文化风景中凄凉的角。
李煜的愁是‚恰似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愁是‚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崔莺莺的愁是‚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
那么,作为词坛愁将的李清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词声声慢。
新课学习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悲惨命运。
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
疏通词意。
把握词眼。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常有‚诗眼‛‚词眼‛之说。
‚眼‛传神之所,‚词眼‛是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或句子,请找出本词的‚词眼‛。
﹚明确词眼是‚愁‛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活动讲授品味语言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开头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希望找到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不但无获,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而感到凄凉忧戚。
这句话放在开头,奠定词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迷惘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国愁山河沦丧亡国之恨愁之家愁夫妻永别丧夫之哀愁之情愁形影相吊孀居之苦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了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
追问‚酒‛有何意蕴
引导无法消愁。
有诗为证‚借酒消愁愁更愁‛。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追问‚雁‛有何象征意义
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引导触目伤怀。
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是北方人,避难南下,于是雁成了旧相识。
雁可以重新回到北方,此人却只能客居江南,国破家亡之苦。
丈夫亡故,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依旧,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人世,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追问‚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引导倍感孤单,李清照有用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
丈夫赵明诚也常将菊花簪在她的发间。
而今,物是人非,只能认黄花凋零。
看到花的憔悴,推物及人,愁上加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问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理解‚窗儿‛
引导独守凄凉。
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
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问‚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
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小结。
这系列的意象都是最能体现愁思愁绪的意象。
作者将它们叠加起来,就将愁情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明确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感受艺术特色。
明确首先,叠字的运用。
全词首句即连下十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其次是借景声情,寓情于景。
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
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
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活动活动总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把握‚词眼‛意象品味语言意境领悟主旨感受艺术特色活动作业布臵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位词作家表现‚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声声慢篇学习目标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大意
这几句主要写什么内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主要写作者借酒浇愁,想抵抗悲哀的侵袭,但无济无事。
这样写既可以表现作者那颗坚强心灵的忧郁,又可以表现悲哀和愁苦的深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意
这几句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进步写悲哀的深重难以抵御;同时,写出了作者悲哀寂寞的根源。
下片主要写作者忧伤不安的心境和渲泄内心的愁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大意
这几句是怎样来写作者内心的愁苦的
由眼前零落满地的黄花,作者想到时光易老,欢乐不再。
因而顿生感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大意
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主要写作者在无边的寂寞中度日如年,自觉难以挨到天黑。
用以写表现作者内心难耐的寂寞和无边的愁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大意
这几句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孤独和寂寞。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这句虽是问句,却用感叹号收束,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内心难以言尽的哀愁,教案教案声声慢教案。
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
朗读背诵课文。
作业背诵默写全词。
做好练习册。
声声慢篇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作者沉重复杂的‚愁‛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比较鉴赏法进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以如梦令导入诵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乐。
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诵读声声慢。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哪里直接传达出来了
‚愁‛;‚怎个愁字了得‛作者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
她在写声声慢时怎会有如此浓重的愁呢
联系其生平运用知人论世法去理解。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年,李清照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年后,公元年月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声声慢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后期。
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怎个愁字了得!‛朗读,初步感受。
生齐读。
听录音朗读。
全词赏析
明确直接抒情‚凄凄惨惨戚戚‛‚怎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借叙抒情‚寻寻觅觅‛‚守着窗儿‛;借景抒情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样。
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
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
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
只这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
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
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
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
开头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为全词打下了哀婉凄凉的情感基调。
紧接着词人写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天气。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
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这愁苦如何排遣
结果如何
喝酒看天空,结果愁更浓重。
明确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
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不足以敌急风。
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
其实,这仍是开头句的延伸。
所谓情在词外。
风之急可见身之冷心之凄,例‚风急天高猿啸哀‛。
酒之淡更显愁之浓重借酒消愁尽管愁更愁,但最起码有醉时的片刻解脱,而酒不管怎么喝却片刻都压不了悲愁,是酒太淡还是愁太浓
酒力压不住心愁就觉得酒味淡,这是种主观感受。
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问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种主观感受。
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先让生思考回答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后师明确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边饮酒边做游戏这在宫廷宴会谁最常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战争,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
这种忧是时光流逝而未建功立业的苦痛。
最终这种‚忧‛也不能排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
‚李白斗酒出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篇篇醉出来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离愁‚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劝君更进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使安西离愁明确‚晚来风急‛承前‚乍暖还寒‛,秋天的晚上与白天温差较大,喝酒般在晚上比较多,且夜晚更显凄苦,衬托愁苦的浓重。
‚晓来风急‛,古人有晨起喝扶头酒的习俗。
下阕的‚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与之照应,白天尚且无法排遣愁苦,更何况是凄苦的漫漫长夜
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来的夜晚,也许第天又是如此,‚晓‛使愁苦煎熬的时间显得很长,可见其浓重。
‚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意象‚雁‛如何理解
明确‚雁‛点明秋,象征离愁。
例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似曾相识‛如何理解
明确勾起思乡之愁亡国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
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流露悼亡之悲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群过雁吗
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
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诗人哀戚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
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
溪亭可免于战火
耦花还那样娇艳吗
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只留下我人独自徘徊伤心。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
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群过雁吗
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步表达愁情。
紧承上阕仰望天空,下阕作者如何排遣愁苦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作者俯视地上黄花老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
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满地黄花‛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如何理解‚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有谁堪与共摘‛当年也曾与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而今‚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又勾起悼亡之悲。
‚有何可摘‛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在往年,定要在它盛开时摘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
你看,它们都抱枝枯萎了。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不能看天空过雁,不想摘地上黄花,只好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
真是苦到了极点。
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
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如何理解意象‚梧桐‛‚细雨‛
梧桐叶落,秋色愁人。
例‚梧桐树,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叶叶,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雨丝象征愁丝。
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月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梧桐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老师明确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
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
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结句‚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
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等,仅用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
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也稍觉逊色了。
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声声慢篇导入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情感需要表达。
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
而诗人呢
用诗。
词人呢
用词。
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缓慢;低沉‚士别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平真是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种什么情感
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具体分析‚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投影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讨论,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
为什么
要求确定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