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则有关词这体裁的般知识的说明文,参照有关资料写个李煜小传,背诵并默写全词。
教师要阅读全宋词中的所编辑的李煜的词作,具体联系李煜的作品,从选材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把握其作品的艺术特质。
准备邓丽君的几多愁碟片,准备好制作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创设情境,酝酿氛围。
教师解说李后主作为代词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之,下面请听邓丽君的几多愁。
请同学们跟着旋律默诵歌词。
出示多媒幻灯片,填写李煜的小档案。
教师明确并幻灯片展示。
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年月初祭日年月初籍贯徐州国籍南唐身份国主,词人信仰佛教疏通文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
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学生甲李煜身陷囹圄,放眼窗外,春花秋月空有好风光,而自已成为阶下囚,纵有千种风情,也与我无缘。
学生乙李煜触景生情,无限感慨涌现心头,亡国之君的失落惆怅无奈悔恨寂寞怨哀伤感怅恨,在春花秋月何时了句中的充分体现出来了。
师生互动讨论明确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学生甲往事如烟,世事难料,众多后宫佳丽,无数信臣利卒,都臣服李后主的脚下。
学生乙美女如云,艳如桃花,饮酒赋诗,好不逍遥。
学生丙弦歌悠悠,如江春水,不可遏抑,词性大发,毫无节制。
国运衰微,词性勃发使然。
师生互动讨论明确是快乐的往事。
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精神层面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教师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
因作者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的主人对它们的态度如何之意。
反映了作者悔恨追思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的含义指哪些
学生李后主身陷囹圄,触景伤怀,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国之君,只有悔恨交织,抱恨终生。
想当年,后宫佳丽千,轻歌曼舞,逍遥自在。
学生李后主从国之君沦为囚犯,心力交瘁,形容枯槁。
想当年,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如秋波,如今自已的容颜凋零,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
教师颔首笑,露出满意的神色这位同学形象地说出了朱颜的含义,并且用语优美隽永,富有文采。
有位同学不以为然,脸不屑的目光,让人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势。
教师微笑着对这位同学说请你谈谈自已的理解。
老师我们是否理解的太深奥了点罢。
这位同学淡然地说。
教师点了点头说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特别关注自已的体验,重视原始阅读以后的原始理解。
这位同学说这个朱颜就是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吧。
教师微微点头,沉默了几分钟,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这句词句。
最后教师明确我们是否可以把朱颜理解成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已的容颜,国家的容颜,当然也包括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
问君能有几多愁
是他问还是自问
为什么
学生这个君就是自己,问君就是问自己。
问自己体恤黎民百姓乎
问自己兀兀穷年治理国家大事乎
问自己沉湎酒色听信小人乎
问自己词性大发不问国事乎
位多情善感的女生戚戚地说问君最好理解成问他人。
这个人能够倾听李后主的满腔激情,能够谅解李后主的种种过失,能够融化李后主的无限愁绪。
教师明确是自问也可以是他问。
作者的愁情,问天问地皆不知,愁肠百结惟有自已最明了;也可以说是上天在问作者,作为国君,你何以沦为阶下囚
你的愁,是你没有勤政的苦果,这愁里包含着几多悔啊!把握主旨。
如果我们把愁作为本词的核心情感,那么,作者的愁有哪些
教师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以水喻愁,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将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沉重。
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滴滴负载着愁情的眼泪。
江春水,就是江愁水,江苦水。
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此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成为千古名句。
出示学生的回答的幻灯片,讨论自由回答,不求答案的统。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板书设计江春水向东流往事之哀对比问答隔句相承亡国之痛形象往往大于思想物是人非词中之帝十作业设计早读诵读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
请用言心得写下这次词鉴赏的体会,如有兴趣,可以自填阕虞美人来表达。
例关山白云何意归
断雁叫西风。
夕阳几度又青山,故园不堪回眸朔风里。
华年如梦依然好,还有青春在。
恼人还有几多苦
正像独上高楼望天涯。
张泓看到上面这首虞美人,我真的很难相信是自己写出来的。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周上午的语文课上,张老师让我们创作首自己的虞美人时,我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声。
因为在这以前,我最多也只是背诵李煜的虞美人,并未对其有更深入地理解。
听了张老师的课后,我懂得了写词的基本知识,也有了创作的冲动。
但真正动笔起来很困难,不知如何下笔。
于是经过反反复复地思考,终于写成了以上这首词。
虽然在您的讲评中,我看到了词中还有很多漏洞,可我并不觉得失败的可怕,我懂得了第次创作词的快乐和艰辛。
这首词也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也许别人看了还很可笑,但我实实在在地体验到写词的乐趣。
几十年以后,也许这首词记不得了,但这次经历是我的莫大财富。
例春夏秋冬几轮回
年华有几何。
回首时光勿逝去,悲叹哀伤均是愁滋味。
钱财权势转眼空,徒留皮囊在。
问来生何去何从
愿化和煦春风拂柳飞。
张忆上次的语文课太有趣了,张老师同我们起分享了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这首词写成了,左看右看,倒有点意思。
当然,经过老师的讲评后,我也发现了这首词的缺点。
首先,词的后半部分与原词的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
另外,本词的最后两面句话也很平庸。
纵观古今的经典作品,往往都有个非常精彩的结尾,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江春水向东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期待着自己能够写出句有震撼力的词句来。
例青山秀水何处寻
江南梦已了。
昨夜又思往日景,烟雨迷朦已抛云霄中。
木桥楼阁仍驻足,只为游人顾。
墨绿屏障几时回
恐惟春雨笑傲于江湖。
陈萍萍个女孩的人生是个多梦的人生,身处花季,多情善感,阵寒风,片枯叶,曲旧歌便常常让我心潮澎湃。
上了这节课以后,心中久久不平静,国之君尚且如此,何况我辈乎
晚上在宿舍,窗外青蛙引吭高歌,窗内室友鼾声如雷,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思想感情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当我把几句想说的话中同韵的字写在纸上,然后慢慢凑出了意思连贯的句子,最后成了首完整的词。
我觉得这过程妙不可言。
隔了个星期后,泠却了很多。
听完老师的意见,又发现许多地方需要修改。
这次填词,我才发现,原来真正有感情的时候,文字是从心中流出来的。
我在填词的过程中,我也成长了,这是多么好的成长方式。
例功名利禄让人恼,欲壑知多少
远古帝王又好梦,风流不再回眸烟云中。
亭台舞榭依然在,惟有主人改。
问君能有几多梦
凭任叶扁舟向东流。
吕扬以前自己总是写诗填词,但仿佛在黑暗中摸索。
不知道哪里恰当,哪里不恰当。
这次经老师点评,受益颇多,明白了应当仔细推敲字词,不可潦草了事。
我想尽可能的模仿原作,押韵停顿,有板有眼,但意被形式所累,词的意境不够好,没有韵味。
但我想,注重形式,应该说件很重要的事情。
问题研讨学生的自我阅读意识有待进步加强。
学生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前预习上,都表现出自我阅读意识的缺席。
我们讲的自我阅读意识就是我们在感受文本的时候,品味词语,吟咏句段,涵养文句,把握主旨,都以自我的诵读品吟体验和感悟为主。
在阅读中,就是关注个人的理解,个人的体验,不求答案的统,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原始阅读,学生的原生态的东事往往是非常宝贵的,它虽然很粗糙,很幼稚,很不成熟,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和归宿。
重视学生的原生态的阅读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意识。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也获得提升。
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与学生起分享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学习李煜的词,又学填虞美人。
写了评,评了写,如此训练,此之谓享受词生活,提升艺术美。
参考资料李贞祥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和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听示范朗读录音,使学生进步感悟词情。
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有利于情感体验,先自读后听读能使学生进行自我比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更好把握词情。
体会词意分钟这环节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具体方法由感受词情部分引导学生总体把握该词的整体基调。
提出问题找出词中概括李煜心情的词愁。
后由愁引出问题有哪些愁
如何写愁
等。
设计意图以分组讨论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几个问题既交代了本词鉴赏的思路,也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
问题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联系特定时代背景和作者身份前后的变化,挖掘愁的深层内涵问题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往事内容很多,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发表自我理解问题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体现的是什么情绪
结合板书,抓住关键词,揣摩诗人情感,学生可拓展思考,为什么说又
问题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联系学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引导学生与以前所学诗歌联系李白苏轼,更好体会意象含义拓展古诗词中经常运用的意象的含义问题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改的只是朱颜吗
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深入历史讨论探究体现了物是人非的凄凉。
词人在此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
问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来品味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讨论后总结,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所知。
周星驰我对你的崇拜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李白李清照晏殊等归纳小结分钟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
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巩固练习分钟完成学习指导用书相关练习设计意图趁热打铁,使学生能更好巩固基础知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虞美人李煜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宇宙永恒不变物是实景对比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短暂无常人非虚情几多愁江春水永恒+短暂比喻,变抽象为形象教学反思虞美人以前的教法多以教师为主,以朗读讲解分析为重,学生兴趣不大。
这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喜欢的音乐入手,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提起,后作者生平从搜集资料到制作介绍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结合背景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虞美人课堂实录篇说教材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
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虞美人为古代诗词鉴赏单元的最后课,也是唯的首词,属于教读课文,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因声求气,吟咏词韵,仔细揣摩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体会词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点知识目标了解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词牌及写作背景还有文体知识。
抓关键词语,体悟语言,理清思路,熟读课文。
能力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体悟词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词的艺术特点及结构情感目标知人论世,理解词作所表达出来的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体悟词的结构之妙,理解词作的词眼,掌握词的艺术特色说教学时数个课时说教学方法虞美人的教学是古诗词鉴赏的唯首词,选择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李煜的词作流传至今的不过十首,但其人却获得了代词人的美誉,这正是由于他的词作能融情景为体,着意刻画幅幅美的意境,具有高度的美感,因此对以后词的教学有着领导和师范的作用。
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鉴赏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为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问答,讨论,情景导入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朗读法诵读是学生体会诗意品赏意境的重要方法,是诗词教学的必经之路。
问答法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启发诱导开展课堂讨论整合研究性学习成果。
情境导入法说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臵身诗境。
我设计用课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臵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几张美丽的虞美人的图片。
让同学猜猜这是什么花
生虞美人如果不知道就告诉同学这是虞美人师对,这就是虞美人。
南唐后主曾经以它为词牌名,写了首脍炙人口的词,后人给这首词普上了曲,直流传至今。
下面我们起来听下歌坛皇后邓丽君的江春水向东流,初步感受下这首词的基调。
分钟师同学们觉得这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样的
生哀怨沉郁凄凉〃〃〃〃〃〃师对不对呢
咱们先来读读课文,起去解读它
展示图片是为了大多数学生没见过虞美人,可化抽象为具体,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为下面讲词牌名作铺垫;听歌,是通过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臵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诵读课文朗读指导字音砌qì犹yóu堪kān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押韵规律特点两句换韵,两平两仄读出感情感情基调低沉凄凉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请两位同学朗读,然后大家评议好坏及原因。
注感情基调低沉凄凉;声调的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教师范读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齐读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可以以诵读为指导,结合赏析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和艺术特点。
并且在诵读中学生能更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介绍词牌名,词,作者,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学生掌握文学常识,同时在了解作者及其生平和写作背景上,有助于学生对该词的理解和情感把握。
让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结合背景作者去看文章,体会词人心中的情感。
逐句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春天的花和秋夜的月什么时候才能完了
它们勾起那难忘的往事,不知有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吹进东风提醒我又过了年,不忍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下的故国江山。
上片写春花秋月勾起怀旧之情,亡国之恨。
春花秋月只是诸多诱因中最撩拨人情思的,只要昔日南唐宫廷的那些往事不能忘怀,随便什么都可使人触景生情。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饰的栏杆和白玉台阶的南唐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宫女的容颜在没有原来红润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若要问我到底有多少愁怨
正像江绵绵不绝的春水滚滚向东奔流。
下片由怀想转为直抒胸臆。
结句形象的比喻,写尽了愁的深重,愁的难以遏制,愁的无可奈何。
他多么想冲击奔突,脱离樊笼,但他不能。
虞美人课堂实录篇教学目的,加强其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歌赋的热爱。
,熏陶培养其高雅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李煜生平遭际,揭露身世对其创作的巨大影响。
了解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当时今非昔比的悲惨处境,了解其词情感内涵。
欣赏其艺术表现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
教学过程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身份简介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
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也是代时出色的词人。
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
他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想苟且偷安。
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亡。
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年,李后主被毒死,年岁。
史料记载,李煜的死也正是因为他的这首词李煜生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
自从被俘虏后,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情感真挚,亡国之恨油然而生,日夕以眼泪洗面,所以改变词的为哀怨伤婉,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洗掉了花间派的绮罗香泽,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流的大家。
其后期词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等为代表作。
虞美人写作背景当李煜满心哀愁的写下这首词时,他已经在北宋国都汴梁呆了许多年了。
此时,他那十年来家国,千里地河山李煜破阵子的南唐国土,也早已经成了赵宋的州郡,自己又是寄人篱下的俘虏。
虽然开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对他采取进步的迫害,但那种被囚禁多年灰暗的心态,总会让他感到结局的悲惨。
所以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即使做了长期被软禁的政治俘虏,也没有对新朝奴颜卑膝,唱过句赞词,而是更多的对曾经故国的声声叹惋,乃至后来定程度的醒悟。
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他十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结局正如他之前预料的那样悲惨。
虞美人译文着重把词人此刻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刮起了东风,不忍回首往事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身心长久以来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经改变了,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你问我的愁苦有多少,我的愁苦恰如不分昼夜,滚滚东流的江春水。
前节课,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对李煜和他的创作有了大概的了解。
他有双重身份,首先,他是个亡国之君,被俘虏后,处境今非昔比,受尽了国破家亡后的耻辱;其次,他是个出色的词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词章;当李煜满心哀愁的写下虞美人这首词时,他已经在北宋国都汴梁呆了许多年了。
此时,他那十年来家国,千里地河山李煜破阵子的南唐国土,也早已经成了赵宋的州郡,自己又是寄人篱下的俘虏。
虽然开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对他采取进步的迫害,但那种被囚禁多年灰暗的心态,总会让他感到结局的悲惨。
李煜的处境正应了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他这种前后巨大反差的人生经历,恰好为他的诗词提供了创作素材以及酝酿了他的幽深哀怨的感伤气质。
现在我们就以虞美人的创作特色为具体的例子,共同来感受他的词的魅力。
本词的创作特色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作者的发问很有特色。
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
再问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
这问,每问都是李煜自己设问,再由自己回答。
这意味着什么呢
它表明了李煜个人孤独而又绝望的心情。
第问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问里面,很明显,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春花秋月反而心烦,他希望快点结束。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古诗词里面,春花秋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许多诗人和词人都借它们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心情,但是李煜为什么就是要它们结束呢
这是因为情随境迁,春花秋月确实是美好的事物,但是词人个人的处境却是今非昔比。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这个称号本身就含有羞辱讽刺的味道。
历史上,亡国之君的生活非常的悲惨,时时刻刻受到监视和骚扰。
李煜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个囚徒,他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多年的担惊受怕使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了,这些曾经美好的事物在词人的心里已经改变了颜色。
原来的锦衣玉食,以及在像花朵样美丽的宫女陪伴下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多增加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因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快点结束才好。
因此,词人的这第问,看似简单无奇,但是它却饱含了李煜这许多年来的心酸苦辣,以及国破家亡后的悔恨悲愁,他感情的极端悲苦也就显而易见了,也为全词铺垫了情感幽深哀怨的基调第个设问为全词铺垫了什么样的基调。
第问往事知多少。
面对春花秋月这些美好事物无穷无尽,而我们的人生却很短暂,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度花开花谢月缺月圆而长逝不返。
他转而想到过去,向人发问我还能记得多少过去美好的事情呢
对任何个人来说,他的往事内容和广泛。
在这里,李煜所怀念的往事到底是指什么呢
自然,是指他在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的切活动,比如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
可是人生短暂无常,以往的切都没有了。
接下来,李煜自己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东风点明时光依然在不断消逝,他降宋后又过了年。
也照应了开头,表明他是在起东风的季节变化中引起无限感慨的。
这里有个很微妙的用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作者为什么用又东风,而不是又西风,或者又北风呢
我们知道李煜原来的国家在宋的东南方,东风从字面上讲是从东面刮来的风,对李煜来说,东风完全可能是从南唐故国送来的风。
这里暗示这词人经过多年亡国的耻辱生活后,有了丝丝复国的幻想。
但是又字同时显露了词人对自己年岁又空度了年却无能为力的感慨,这过去的年里他什么也没有做成,也就隐含作者即使更加心切的怀念故国,但对故国已没什么作为了。
潺潺流逝的时间和短迅即逝的生命是人生伟大梦想的天生死敌,作者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缺而长逝不复返,而复国的梦想也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了。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被囚禁在小楼上的李煜,依靠栏杆眺望远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