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党课: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党员教育培训讲稿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DOC | ❒ 页数:4 页 | ⭐收藏:1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5-10-16 04:10

同志们:

大家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主动接受监督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意识。


这也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


监督不是“找麻烦”,而是“防风险”;不是“绊脚石”,而是“安全带”。


只有把监督当作常态、融入日常,才能确保权力不被滥用、行为不失范、初心不改色。


我想先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去年,我在某地调研时,遇到一位退休的老纪检干部。


他回忆说,自己在岗位上几十年,最感激的不是“一路绿灯”,而是组织一次次的谈话提醒和群众一封封的监督信。


有一次,他因亲戚请托,差点在审批中“开绿灯”,正是组织及时谈话,让他猛然惊醒。


他说:

“当时觉得被‘盯’得很紧,现在回想,正是这些监督,让我没在关键处走偏。


”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


监督,看似约束,实则是保护;看似“紧箍咒”,实则是“护身符”。


那些把监督当“枷锁”的人,往往是在自我放纵中一步步滑向深渊。


这让我也回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段经历。


那时,单位有一位老领导,作风严谨,从不接受宴请,连下属节日送的一盒茶叶都会退回。


有人觉得他“不近人情”,但他常说:

“权力是公器,一分一毫都不能沾私。


”后来,他因病提前退休,临走时办公室干干净净,连一张纸都没带走。


多年后,我听说他因清廉自律,被老同事和群众深深怀念。


这让我明白:

真正的自由,不是不受约束,而是在规矩之内行稳致远;真正的尊严,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行得正、站得直、经得起审视。


说到这里,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

当组织找您谈话提醒时,您是感到被信任、被关心,还是觉得被“针对”、被“找茬”


当群众对您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时,您是虚心听取、认真整改,还是心生抵触、敷衍了事


当家人提醒您注意廉洁自律时,您是心存感激,还是觉得“小题大做”


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志都希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但现实中,为什么一些干部在权力面前迷失了方向


为什么一些人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


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

“许多违纪违法的一把手之所以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有理想信念动摇、外部‘围猎’的原因,更有日常管理监督不力的原因。


”这警示我们:

监督一旦缺位,权力就可能失控;自律一旦松懈,防线就可能失守。


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真正把“要我监督”变为“我要监督”,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习惯”。


一、监督是政治生命的“体检仪”,必须主动接受、常态进行。


健康的身体需要定期体检,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同样需要“健康监测”。


监督就是一场及时的“政治体检”,能够早发现“病灶”、早治疗“隐患”。


但反观一些令人痛心的案例,某市一位局长,在位时风光无限,对纪检组的提醒置若罔闻,对群众的举报充耳不闻,最终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


他在忏悔书中写道:

“如果当初能听得进一句逆耳忠言,或许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这警示我们:

把监督当“耳旁风”,就是把组织的关爱当“麻烦”,把群众的信任当“敌意”,最终只会自食苦果。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把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当作“体检单”,认真对待每一次提醒、每一条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二、监督是权力运行的“安全阀”,必须全程覆盖、不留死角。


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必然横冲直撞。


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越要习惯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


在这方面,我们单位也曾有过教训。


一位中层干部,负责项目审批,自认为“业务熟、关系好”,对内部审计和群众监督不屑一顾,结果在项目招投标中暗箱操作,最终被严肃处理。


这说明:

任何岗位都不是“保险箱”,任何权力都不能“自说自话”。


我们必须坚持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无论是“一把手”还是普通干部,都要自觉置身于监督网络之中,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决策在规范中实施。


三、监督是成长进步的“助推器”,必须闻过则喜、择善而从。


真正的成熟,不是拒绝批评,而是善于从批评中汲取营养。


监督意见,哪怕是尖锐的批评,只要出于公心,都包含着对同志的关心和对事业的负责。


然而,也有一些单位的做法值得警惕。


有的干部把提意见的同事视为“异己”,搞“秋后算账”;有的单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选择性回应”,甚至压制举报。


这不仅寒了人心,更破坏了政治生态。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要把监督看作改进工作、提升能力的契机,以“闻过则喜”的胸怀、“择善而从”的智慧,主动听取不同声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在监督中校准方向、改进作风、提升效能。


四、监督是党性修养的“磨刀石”,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不是一时的要求,而是一生的修炼。


它体现的是一种政治自觉,一种道德境界,一种人格力量。


说到修养,我要特别提到,那些在艰苦岁月中依然坚守清廉的革命前辈,他们之所以能“拒腐蚀、永不沾”,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行为有戒律,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内化为自我约束的准则。


今天,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和考验,我们更要锤炼这种“习惯”。


要把党规党纪作为行为标尺,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把组织提醒作为成长阶梯,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同志们,监督不是束缚,而是成全;不是限制,而是保障。


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把监督当作日常习惯,我们的政治生态就会更加清明,我们的事业根基就会更加牢固。


我们期待的,是一个人人敬畏权力、事事公开透明、处处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干部才能轻装上阵、安心干事,群众才能真心信赖、全力支持。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要端正态度,把接受监督作为党性修养的自觉行动。


第二,要敞开心扉,真诚欢迎来自组织、同事和群众的批评与建议。


第三,要积极作为,主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如实回应组织询问。


第四,要以身作则,带头营造敢于监督、乐于接受监督的良好氛围。


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更是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让我们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把监督的“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自觉”,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今天的党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一篇
党课: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党员教育培训讲稿第1页
1 页 / 共 4
党课: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党员教育培训讲稿第2页
2 页 / 共 4
党课: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党员教育培训讲稿第3页
3 页 / 共 4
党课: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党员教育培训讲稿第4页
4 页 / 共 4
  • 内容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温馨提示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筛选: 精品 DOC PPT RAR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