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PPT | ❒ 页数:48 页 | ⭐收藏:0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2-06-24 22:52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

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是溶液。•归纳总结氨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装置相同。•净化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方法•方法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尾气处理多余氨气要吸收掉可在试管口放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装置如下。快速制取氨气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浓氨水。•如果只提供如图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方法。•解析图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其实验原理是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内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要引发图装置形成喷泉,需要先打开止水夹,再用手•答案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水氨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方法技巧增大下部容器压强也能形成喷泉。容器内液体因受热挥发或因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解析氨极易溶于水,但氨水仍易挥发出,错误。•答案•跟踪演练•解析项,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项,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烧杯中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项,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答案•铵盐•概念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化合物。•物理性质都是水色晶体。•铵盐氨气制法•自主学习易溶于白•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氨气制法工业制法化学方程式高温高压催化剂。实验室制法↑向下排空气法红色石蕊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存在提示向盛有待测液试管中滴加浓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存在。•思考请设计简单实验鉴别和两瓶溶液。•提示分别取两种试剂各少许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适量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是溶液。•归纳总结氨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装置相同。•净化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方法•方法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尾气处理多余氨气要吸收掉可在试管口放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装置如下。快速制取氨气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浓氨水吸收剂水或溶液水或盐酸溶液水增大外压法如图所示。锥形瓶内存在挥发性液体或其他液体⇒液体受热挥发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锥形瓶内液体迅速流入烧瓶形成喷泉•典例透析解析氨水中含氮微粒有,其中以为主,正确氨水呈碱性,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氨水中含有三种分子,错误氨水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正确。•答案•方法技巧绝大多数溶液都是浓度越大密度越大,但氨水乙醇溶液等却是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用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操作是,该实验原理是。•如果只提供如图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方法。•解析图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其实验原理是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内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要引发图装置形成喷泉,需要先打开止水夹,再用手•答案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水氨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方法技巧增大下部容器压强也能形成喷泉。容器内液体因受热挥发或因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解析氨极易溶于水,但氨水仍易挥发出,错误。•答案•跟踪演练•解析项,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项,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烧杯中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项,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答案•铵盐•概念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化合物。•物理性质都是水色晶体。•铵盐氨气制法•自主学习易溶于白•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氨气制法工业制法化学方程式高温高压催化剂。实验室制法↑向下排空气法红色石蕊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存在提示向盛有待测液试管中滴加浓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存在。•思考请设计简单实验鉴别和两瓶溶液。•提示分别取两种试剂各少许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适量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是溶液。•归纳总结氨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装置相同。•净化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方法•方法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尾气处理多余氨气要吸收掉可在试管口放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装置如下。快速制取氨气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浓氨水固体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浓度增大有利于放出浓氨水固体↑作用吸水后放热促进放出增加溶液中浓度,减小溶解度•典例透析•回答下列问题•若用装置制取,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测定生成体积,则必须选择装置是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性质是•。•若用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烧瓶内装试剂是,分液漏斗中装试•解析装置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时试剂是和。若测定体积,必须用排液体法,而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液体不与反应。也不能溶解。装置是固液反应且不需加热,制取时,可用浓氨水和或碱石灰作用。答案↑氨气难溶于该试剂,且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或或碱石灰浓氨水或浓溶液•方法技巧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定是。•干燥只能使用碱石灰等干燥剂,不能使用浓无水。•解析铵盐受热均易分解,加热分解,同时生成和气体导出后又能迅速化合生成,而受热没有明显变化。•答案•跟踪演练•解析检验铵盐方法是利用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及氨气性质来检验,把溶液加到物质固体或溶液里,加热后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铵盐。•答案•下面制取装置图中,方法应选用装置。•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干燥剂是。•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五氧化二磷•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方法是。•解析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装置适用于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为碱性气体,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检验般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答案•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处,如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收集满。•如果只提供如图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方法。•解析图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其实验原理是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内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要引发图装置形成喷泉,需要先打开止水夹,再用手•答案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水氨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方法技巧增大下部容器压强也能形成喷泉。容器内液体因受热挥发或因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解析氨极易溶于水,但氨水仍易挥发出,错误。•答案•跟踪演练•解析项,极易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四章第课时氨性质与制法课堂互动课时作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能记住氨气物理性质,会运用氨气化学性质。能说出氨气喷泉实验原理。会运用氨气实验室制法。能说出铵盐性质及检验方法。课堂互动•氨气•物理性质•氨气•自主学习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易液化∶易液化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化学性质写化学方程式有白烟产生催化剂还原•氨水性质•氨用途•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原料。•氨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变蓝↑•氮固定游离态氮氮化合物放电高温高压催化剂•思考根据和反应原理分析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提示氨水是氨气水溶液,溶于水发生了反应,所以氨水主要成分为,由于,所以氨水中微粒为分子阳离子,极少量阴离子。•氨水和液氨比较•氨水和液氨比较•归纳总结物质液氨氨水类别纯净物混合物所含粒子主要性质还原性弱碱性特别提醒氨水中存在反应,,各微粒含量为,。计算氨水质量分数时以为溶质进行计算。氨水密度比水小,且随浓度增大密度逐渐减小。易分解,氨水需要密封保存。氨水中常用两大规律氮原子守恒又叫物料守恒假设氨水物质量浓度为。溶液电中性又称电荷守恒。•二喷泉实验原理分析•喷泉形成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压强差,在压强差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胶头烧杯中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两种方法减小内压法如图所示。烧瓶内气体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气体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压强减小⇒外部液体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例如气体吸收剂水或溶液水或盐酸溶液水增大外压法如图所示。锥形瓶内存在挥发性液体或其他液体⇒液体受热挥发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锥形瓶内液体迅速流入烧瓶形成喷泉•典例透析解析氨水中含氮微粒有,其中以为主,正确氨水呈碱性,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氨水中含有三种分子,错误氨水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正确。•答案•方法技巧绝大多数溶液都是浓度越大密度越大,但氨水乙醇溶液等却是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用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操作是,该实验原理是。•如果只提供如图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方法。•解析图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其实验原理是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内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要引发图装置形成喷泉,需要先打开止水夹,再用手•答案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水氨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方法技巧增大下部容器压

下一篇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1页
1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2页
2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3页
3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4页
4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5页
5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6页
6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7页
7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8页
8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9页
9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10页
10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11页
11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12页
12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13页
13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14页
14 页 / 共 48
2016_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课件4.4.1《氨的性质与制法》(人教版)PPT文档(        48页)第15页
15 页 / 共 48
温馨提示

1、该PPT不包含附件(如视频、讲稿),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文档助手,定制查找
    精品 全部 DOC PPT RAR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