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ppt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PPT | ❒ 页数:29 页 | ⭐收藏:0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2-06-24 19:58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修改意见稿

1、以下这些语句存在若干问题,包括语法错误、标点使用不当、语句不通畅及信息不完整——“.....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三项。栏目索引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答案解析根据“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可判断出项错误。两项皆不符合孔子和孟子强调的意思。题干材料中孔子和孟子的话都在论述君臣的“离合”,项符合题意。栏目索引重难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根本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直接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他原因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为董仲舒阐发儒学思想提供了良机。栏目索引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命题视角董仲舒改造儒学的背景内容......”

2、以下这些语句存在多处问题,具体涉及到语法误用、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句子表达不流畅以及信息表述不全面——“.....故项错误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项正确“立中正,定九品”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故项错误“正君心,致良知”属于宋明理学的内容,故项错误。栏目索引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汉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些尊儒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的全面发展答案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故项错误“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说明项正确董仲舒没做过丞相,故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能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故项错误。栏目索引重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原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阶层崛起......”

3、以下这些语句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句子结构不够流畅,以及内容阐述不够详尽和全面——“.....他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他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栏目索引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尚贤”等。孟子提倡的“仁政”就是孔子提倡的“仁”。✕栏目索引题组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和“天人合”“天人感应”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在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4、以下这些语句该文档存在较明显的语言表达瑕疵,包括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句子结构不够顺畅,以及信息传达不充分,需要综合性的修订与完善——“.....董仲舒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栏目索引命题立意本题以原始儒学与董仲舒对天君民关系的不同认识作为情境材料,考查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解题关键准确理解材料中“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含义。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原始儒学主张民贵君轻,但董仲舒则认为人民应服从君主统治,君主应顺从天意。据此可知,董仲舒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选项。项中的“全部”表述不当两项与史实及材料信息均不符合。答案栏目索引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答案解析秦统全国,结束了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从而结束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择项。栏目索引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5、以下这些语句存在多种问题,包括语法错误、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使用、句子结构不够清晰流畅,以及信息传达不够完整详尽——“.....故三项错误。栏目索引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法家儒家道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答案注意材料与选项的对应关系。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法家厉行严刑峻法,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古代中国统治者治国般是外儒内法,道家“无为”,消极遁世,墨家在战国时期是显学,但之后逐渐凋零,故项正确。栏目索引题组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秦代“焚书坑儒”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答案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以下这些语句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亟需改进,具体而言: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句子结构条理性不足导致流畅度欠佳,存在语法误用情况,且在内容表述上缺乏完整性。——“.....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阶级关系上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做法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命题立意本题以孔子兴办私学设置历史情境,考查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同时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关键准确把握孔子对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栏目索引解析在孔子兴办私学之前,只有贵族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招收的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就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教育领域的变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栏目索引先秦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 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答案解析材料信息的大意是君主不懂得策略就会被蒙蔽,臣子没有法令就会作乱,这两者缺不可,都是帝王治国的工具。可见该思想家认为治国必须既要有策略,又要遵循法度,二者缺不可,因此该思想家是韩非子,故选项......”

7、以下这些语句存在标点错误、句法不清、语法失误和内容缺失等问题,需改进——“.....故项错误“道”“法度”表明董仲舒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故项正确题目主要突出的是“道之大原出于天”“教化”和“法度”,故项错误“三教合”出现于隋朝,故项错误。栏目索引课标版历史第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栏目索引题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在教育上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教材研读栏目索引孟子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8、以下文段存在较多缺陷,具体而言:语法误用情况较多,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影响文本断句理解;句子结构与表达缺乏流畅性,阅读体验受影响——“.....但文化氛围并未转为死气沉沉,故项不正确。秦代“焚书坑儒”反映了文化专制而非综合宽容,故项不正确。“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迎合君主统治的需要,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项正确。秦代“焚书”属于文化专制,并未“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故项错误。栏目索引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下列思想内容与这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三纲五常天人感应无为而治春秋大统答案本题考查对董仲舒新儒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认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题干材料中“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体现了“天人感应”,故选项。栏目索引在古代中国这样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 燔诗书,明法令罢百家,尊儒术立中正,定九品正君心,致良知答案“燔诗书......”

9、以下这些语句存在多方面瑕疵,具体表现在:语法结构错误频现,标点符号运用失当,句子表达欠流畅,以及信息阐述不够周全,影响了整体的可读性和准确性——“.....将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从内容地位等角度进行比较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明清思想批判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从多角度作比较考查。将董仲舒的新儒学放到整个儒学的发展历程中,考查其地位及特点,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种趋势。栏目索引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目的内容及特点内容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在哲学上,提出“天人合”“天人感应”。目的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它为儒家思想跃居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奠定了基础。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栏目索引典例江苏单科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下一篇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1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2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3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4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5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6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7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8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9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10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11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12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13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14 页 / 共 29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15 页 / 共 29
温馨提示

1、该PPT不包含附件(如视频、讲稿),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文档助手,定制查找
    精品 全部 DOC PPT RAR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