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doc 李充研究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DOC | ❒ 页数:29 页 | ⭐收藏:0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3-09-14 20:25

《李充研究》修改意见稿

1、以下这些语句存在若干问题,包括语法错误、标点使用不当、语句不通畅及信息不完整——“.....而徐干更申明名与实的关系说名者 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故长形立而名之曰长短形立而名之曰短 非长短之名先立而长短之形从之也。仲尼之所贵者名实之名也贵名乃所以贵实也。 另外汉魏之际曹操父子重视名法所谓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 引起刑名之学的复兴。刑名之学在汉魏之际短暂复兴后逐渐与儒道合流名理 之学遂向玄学发展。 晋书李充传称李充幼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刑名之学是李 充重要的思想特征之主要表现为反对虚浮的社会风气反对名不符实之人。最能体现李 充好刑名之学思想的是其学箴。学箴产生的社会背景是时人尚虚浮之风其弊日 盛......”

2、以下这些语句存在多处问题,具体涉及到语法误用、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句子表达不流畅以及信息表述不全面——“.....晋书中宗元帝纪载江州刺史华轶不从使豫章内史周广前江州刺史卫展讨禽 之。世说新语俭啬刘孝标注曰永嘉流人名曰卫展字道舒河东安邑人。 祖列彭城护军。父韶广平令。展光熙年初除鹰扬将军江州刺史。 可见李矩任江州刺史在卫展前即年之前。而晋书惠帝纪载永平元年秋七 月分扬州荆州十郡为江州。永平元年即公元年这年始有江州刺史之职 李矩任江州刺史应在这年之后。因此李矩任江州刺史当在年年之间。据晋 书李充传所言李充少丧父由上推之李充当生于公元年间。司马睿于公元 年建东晋可以确定李充生于西晋末年。 李充的卒年据曹先生考证大约不会早于永和末年至升平年间年甚至也 可能活到隆和兴宁年间年或更后......”

3、以下这些语句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句子结构不够流畅,以及内容阐述不够详尽和全面——“.....论语释卷李充撰新唐书艺文志载李 充注论语十卷清史稿艺文志载晋李充论语集注二卷。 今已不见李充论语注之完本。梁代皇侃作论语义疏时辑录些李充的注释成为现 在研究李充论语注的重要资料。 李充在论语注中常称孔子为圣人对孔子十分尊重树立其诲人不倦的儒者形象。 子罕第八章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 焉。李充将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注为照临不为愚智易光。圣人善诱 不为贤鄙异教。虽复鄙夫寡识而率其疑诚咨于圣必示之以善恶之两端己竭心以诲之也。 尊称孔子为圣人圣人的教诲像之光照临不因愚智贤鄙而改变。即使鄙夫来 问也定要尽心教诲。为政第四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4、以下这些语句该文档存在较明显的语言表达瑕疵,包括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句子结构不够顺畅,以及信息传达不充分,需要综合性的修订与完善——“.....黄门郎已署事过通事乃署名。已署奏以入为帝省读书可。 后改通事郎为中书侍郎。晋置四员及江左初右改为通事郎寻复为中书侍郎。其职副 掌王言更入直省五日从驾则正直从次直守。可见中书侍郎由魏置通事郎 发展而来晋代沿用居第五品职能是为皇帝起草诏令相当于汉代的尚书郎。魏西晋 时中书监令承受宣布皇帝旨意由侍郎草拟成诏令呈皇帝批准后颁下。职任机要地 位不高但颇清贵多用文学之士亦为宗室起家入仕之阶梯。李充任此职可见 其才学受到重用地位已经明显提高。 第二章思想特征 李充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注尚书注周易旨释庄论翰林论等著作中。 这些著作大多亡佚。从现存残篇看李充思想以儒为本好刑名之学兼综道玄。 第节以儒为本 李充以儒学为根本的思想特征集中体现在论语注中......”

5、以下这些语句存在多种问题,包括语法错误、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使用、句子结构不够清晰流畅,以及信息传达不够完整详尽——“.....李充注阳货第二十章强调孝注阳货第二十三章强调义 注卫灵公第三十三章强调礼。孝义礼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 容李充对之十分重视于此显示李充思想中儒家观念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好刑名之学 刑名之义辞海作如下解释亦作形名原指形体或实际和名称。尹 文子大道上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故形命者不可不正也。先秦法家把 名引申为法令名分言论等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因法家重视形名所以有 人称他们的学说为刑名刑名之学或刑名法术之。总的说来刑名之学开始是 讨论名与实的关系问题后来被应用于政治领域。它兴于春秋盛于战国后逐渐衰落......”

6、以下这些语句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亟需改进,具体而言: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句子结构条理性不足导致流畅度欠佳,存在语法误用情况,且在内容表述上缺乏完整性。——“.....晋书•李充传载征北将军褚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今 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于是改隶秘书省。后别自置省而犹隶秘书。著作郎人谓之大 著作郎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通典称著作郎进贤两梁冠介帻 绛朝服。李充所任著作郎在晋官品中为第六品掌管国史编撰。藉此李充得以对 古代典籍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编纂晋元帝四部书目创制经史子 集四分法并为后代袭用。 李充后累迁中书侍郎中书侍郎魏黄初初中书既置监令又置通事郎次黄门郎。 黄门郎已署事过通事乃署名。已署奏以入为帝省读书可。及晋改曰中书侍郎员 四人。中书侍郎盖此始也。及江左初改中书侍郎曰通事郎寻复为中书侍郎。通 典职官八记载中书侍郎。汉置中书领尚书事有丞郎......”

7、以下这些语句存在标点错误、句法不清、语法失误和内容缺失等问题,需改进——“.....如述而 第二十五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李充注曰其典籍辞义谓之文孝 悌恭睦谓之行为人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此四者教之所先也。故以文发其蒙行以积其 德忠以立其节信以全其终也。李充不但解释四教含义还指出其功用 儒家道德贯穿人生始终文行忠信在整个社会中无处不在。宪问第四章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李充将有言者 不必有德和勇者不必有仁分别注为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陈成败 合连纵横者说客之言也。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辩士之言也。徳音高合发为明训声满天 下若出全者有徳之言也。故有徳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徳也。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 之勇也。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 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8、以下文段存在较多缺陷,具体而言:语法误用情况较多,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影响文本断句理解;句子结构与表达缺乏流畅性,阅读体验受影响——“.....引道家之弘旨会世教之适当义不违本言不流放庶以祛困蒙之 蔽。李充作此文之目的就是要抑制当时的虚浮之风为后进之士指出条道 路来。通志称李充尝著学箴以为学者之诫。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曾对李充作学箴之目的有较为准确的概括充以时俗崇尚浮虚乃着学箴。以为老 子云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孝慈乃生哉盖患乎情仁义者寡而利仁 义者众将寄责于圣人而遣累乎陈迹也。凡人见形者众及道者鲜逐迹逾笃离本逾远......”

9、以下这些语句存在多方面瑕疵,具体表现在:语法结构错误频现,标点符号运用失当,句子表达欠流畅,以及信息阐述不够周全,影响了整体的可读性和准确性——“.....孙绰注曰 耳顺者废听之理也。朗然自玄悟。不复役而后得。所谓不识不知从帝之则也。在孙绰看来 六十岁时已经不需要用耳朵去听自然而然就可以悟到。孔子的形象已经高度玄化。李充 注则不同耳顺者听先王之法言则知先王之德行从帝之则莫逆于心心与耳相从故曰 耳顺也。李充没有像孙绰那样强调孔子的玄化形象而是指出听的内容先王之法言先 注曰魏置曰掌诏草即汉尚书郎之位。唐杜佑通典职官八北京中华书局 年此处置应为志。 注曰明帝诏举中书郎谓卢毓曰得人与否在卢生耳。又魏末张华迁长史兼中书郎朝议表 奏多见施用。唐杜佑通典职官八 此处右应为又。 王之德行从帝之则已牢记在心心与耳相从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孔 子形象经历玄化后在李充这里得到定程度的复归......”

下一篇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1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2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3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4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5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6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7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8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9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10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11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12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13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14 页 / 共 29
李充研究
李充研究
15 页 / 共 29
温馨提示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文档助手,定制查找
    精品 全部 DOC PPT RAR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