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质性审查的基本要求是确保预决算的质量,涉及个方面第,要审查政策目标。纳入预算的政策目标必须清晰准确且最好能加以量化。这些政策目标定是积极的,同时又是切实可行的。最近几年中央出台了文件,把预决算审查的重点要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因此我们也要做出回应。第,要审查绩效目标。政策目标要能够转换为绩效目标,比如土壤保护这项政策,改善土壤的质量是政策目标,相应的绩效目标就要与此政策目标要联系起来,绩效目标应该瞄准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农药化肥残留等。同时,审查绩效目标也要与政策目标要紧密衔接。第,要审查成本。政策目标和绩效目标究竟需要花多少钱成本是多少,都要进行实质性审查。第,要审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样的政策目标和绩效目标。最高权利机关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对政府征集收入开支公款和举借债务予以正式批准,是我们的财政改革要遵循的第项基本的良治原则。第项原则是受托责任......”。
2、“.....从根本上讲,这是人民托付给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每天都在花纳税人的钱,花钱必须有责任要花钱就得拿钱,拿钱也必须有责任。这个责任有两种形式第种是合规性责任,也就是说拿钱花钱举债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逾越法律法规。还有种叫绩效责任,拿钱花钱不仅要合规,还得有绩效。绩效就是花钱的结果要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也就是结果要良好。所以,受托责任是人民托付给政府的责任,从财政上来讲同时包括了合规性责任和绩效责任。政府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清楚理解并且切实地履行这两项责任。第项原则是透明度。透明度主要指财政信息要充分地公开,而且要让信息的使用者能够理解。透明度高于公开性。首先要公开,但是公开不等于透明。透明不仅要求公开,还要求的目标治理的第个目标叫做发展绩效,即促进高质量发展。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理念,发展的目的是要取代绩效......”。
3、“.....是平等,是稳定。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想象成个角形,顶角代表增长,左下角代表平等,右下角代表稳定。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高质量的增长,高质量的平等,高质量的稳定。增长是指把蛋糕做大,平等是指蛋糕要公平分享,稳定指蛋糕做大和蛋糕的分享都是可以持续的。理解了发展的个根本目标,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第,增长。增长不仅仅是指的增长,还包括各种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例如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率的提高也叫内涵式增长,它甚至比增长更重要。增长还有个计量方法,即国家实力的增长或地方实力的增长。衡量实力的关键能力是管理能力利用能力。加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绩效治理能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公共财政,提高治理能力。财政改革直是改革的重头戏,特别是年党的十届中全会的决定公布的总额收入的构成支出的总额支出的构成债务的总额债务的构成等都要公开。除此以外,公开的财政账目还包括政府资产......”。
4、“.....资产的总量资产的结构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都要公开。因此,通过改革公共财政来约束和引导各级政府部门提高花好钱的能力,在治理方面就是项重大改革。最近几年我们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中国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速也放缓了,在此情况下,提高财政治理能力来促进国家地方治理能力的提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也更加紧迫。因此,我们定要理解,财政治理和财政治理改革不是件小事,而是件大得不得了的事情。我们需要按照项基本的良治原则去设计财政改革的议程,特别是要确定财政改革的重点集中在什么地方,确定财政改革的日程表,常对财政改革成果进行评估,鉴别需要继续改革的问题。治理的准确含义是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系统方法最根本的点是预算的方法,也就是把政府需要加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绩效治理能力精品党课范文经济类进行实质性审查。第......”。
5、“.....同样的政策目标和绩效目标节约了多少资金和成本。资金节约是按照现收现付制去测量,成本节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去测量。各级政府各部门在预决算报告里要明确,完成同样的政策目标和绩效目标要节约的资金是多少,我们把它称作节约红利。综上所述,基于法定授权原则的财政改革,在形式层面的审查主要是不留死角,实质性审查强调的是审查预算是否能够有效地约束和引导预算单位的财政活动。如果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对预算单位执行预算不能够形成有效的约束和引导,则为实质性审查不到位如果审查留下许多死角盲区,则为形式性审查不到位。各级人大定要制定两项改革议程,项是形式性审查,另项是实质性审查。除此之外,预决算的审查也不仅仅是人大的职责,现在许多地方都是实行了财政审政府审单位审人大终审。可见,无论是党委政府财政还是人大,都应该在提高预决算审查质量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应该努力提高这方面的专业能力......”。
6、“.....种是不好的治理。好的治理我们称作良治,良治般要遵循项基本原则。第项原则是法定授权。所谓法定授权,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征集收入举借债务和开支公款的正式批准,这个正式批准在我国体制下讲的就是两会期间对预算的正式表决和批准。预算包含了收入支出以及债务。为什么是法定呢因为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的权利机关。最高权利机关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对政府征集收入开支公款和举借债务予以正式批准,是我们的财政改革要遵循的第项基本的良治原则。第项原则是受托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预算单位对自己拿钱花钱要承担财政责任,从根本上讲,这是人民托付给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每天都在花纳税人的钱,花钱必须有责任要花钱就得拿钱,拿钱也必须有责任。这个责任有两种形式第种是合规性责任,也就是说拿钱花钱举债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逾越法律法规。还有种叫绩效责任,拿钱花钱不仅要合规,还得有绩效......”。
7、“.....也律法规之间要统解释,避免冲突和矛盾。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第,加强财务诚实性审查。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确保在预算决算报告里面的财政数据真实可信,经得起检验推敲,尤其不应该弄虚作假,这叫财务诚实原则。如果数据质量不高,甚至是假数据,那么整个预算决策报告的价值就会令人质疑。实质性审查的基本要求是确保预决算的质量,涉及个方面第,要审查政策目标。纳入预算的政策目标必须清晰准确且最好能加以量化。这些政策目标定是积极的,同时又是切实可行的。最近几年中央出台了文件,把预决算审查的重点要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因此我们也要做出回应。第,要审查绩效目标。政策目标要能够转换为绩效目标,比如土壤保护这项政策,改善土壤的质量是政策目标,相应的绩效目标就要与此政策目标要联系起来,绩效目标应该瞄准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农药化肥残留等。同时,审查绩效目标也要与政策目标要紧密衔接。第......”。
8、“.....政策目标和绩效目标究竟需要花多少钱成本是多少,都没有定下来,或者是临时才能定下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给多少什么时候给资金什么时候到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提前确定,那么转移支付就缺乏预见性。各级政府未来年的收入有多少能够控制或可支配的收入有多少,如果不能提前预知,也就是没有收入的预见性,那么未来怎么制定规划呢同样的道理,支出层面也要有预见性,债务也要有预见性,这种类型的预见性叫做资源的预见性。也就是说,每个预算单位,每级政府部门都要能够提前预见到至少两个方面的资源流量是有多少钱可花,是需要花多少钱。这两个基本的方面都叫做资源流量的预见性,投资计划预算制定中期财政规划的制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都依赖这种预见性。如果我们对未来到年最好是年到底有多少钱可花需要花多少钱没有基本的预见性,那么我们的治理能力不可能很高。所以,预见性在良好的治理中是项重要原则......”。
9、“.....预见性还涉及到法律法规。法律预见性比较高,法规的预见性比较低。如果行政部门经常制定和执行的过程要公开。预算是如何编制出来的,各级大人批准后的预算执行得怎么样,这就叫预算和执行过程公开。这种公开是程序层面的公开,或称过程层面的公开。第个方面,财政政策的筹划要公开。也就是说,各级政府财政政策是如何筹划运作的要公开。这主要涉及到了中期财政规划。国务院年号文件规定,我国开始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制度。从那年开始,各级政府各部门逐步开展了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就是编制未来年的财政规划。目前这项工作在全国已经展开。中期财政规划用来引导和约束预算编制,年度预算的编制要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目前我国规定的中期是未来年,各级政府部门都要编制未来年的财政规划,包括收入规划和支出规划。未来需要花多少钱,未来有多少钱可花,这些钱主要花在什么地方重点是什么,这类问题都要编制中期财政规划......”。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