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面表明社条由众社员同制定和修订,另方面,社条的修订记录在纳赠历上,表明纳赠历作为会社办理丧葬事宜的记录资料,是要由会社统保留的。本件纳赠历立账日期为‚辛未年十月廿日‛,会社成员商量修订社条在‚辛巳年十月日‛,表明件纳赠历的记录期间,通常是从开喪到送葬结束数天之内。参考其他纳赠历文书的题名,可知纳赠历作为丧葬仪式上收纳会社成员纳赠助葬物品的帐目,是按死者名讳如乙酉年正月廿日孔来儿身故纳赠历丙子年月十日祝定德阿婆身故纳赠历或凶家姓氏如辛未年月日沈家纳赠历设账。此件纳赠历可视为纳赠历文书之典型,具有如下特点有明确的定名,表明了时间辛巳年事由营指挥葬文书归属巷社性质纳赠历人各行,姓名品名数量记录场务收支历,是对场务会计帐记录及结帐形式的规定。表明在南宋时期,依然以‚历‛作为具体帐簿的名称,并有关于‚历‛保管不当的罚则。其中言明‚遇有收支即时注历,每日转计都数,监官书押......”。
2、“.....限十日缴申州勘磨‛。可见直至南宋,‚历‛依然作为具体会计帐簿的名称与作为会计帐目报告的‚帐‛相区别。同时也说明,‚历‛用作帐簿名称,并非限于敦煌定的地区性习惯,而是全国皆然。关于‚历‛与会计报告的具体关系,吐鲁番文书中的唐天宝十载公元年礌石馆具迎封大夫马食歷上长行坊状是极好的例证,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结语鉴于自魏晋以降,因为纸张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记录载体,导致自此以后直至明末之前有关会计历史的第手原始资料极少留存,敦煌文书对于中古时期中国会计史的研究,实则具有重要的填补空白的根本性意义。‚历‛文书则是打开这个宝库的锁钥。它下以凭契疏抄录等各种原始凭据为支撑,上与祘会牒稿等综合性报告发现,‚帐‛最早用以表示帷幕或床帐,其用于代指会计账目,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年年。当时,皇帝与达官显贵热衷于巡游,每次巡游都要在沿线每隔定距离臵筛帐作为休息享受之用......”。
3、“.....为了保管好这些财物,要为每筛帐委派专人进行记录。凡登记筛帐之内的财物,便简称之为‚记帐‛,而把作成的书面记录称之为‚帐‛。这样,幕帐床帐之‚帐‛便约定俗成被人们引申为与会计相关的‚籍帐‛‚计帐‛乃至‚簿帐‛。至唐代,直沿用计帐之法。而相应地,‚帐‛字也作为会计账目的代称,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并在敦煌文书中多有出现,比如斯号寅年乾元寺堂斋修造两司都师文谦诸色斛斗入破历筭会牒残卷中,即有‚写帐日‛白面叁斗,油半升,粟肆斗,以上充神宝幢写帐日食用,伯背癸卯年正月日已后净土寺直岁沙弥广进面破第行有‚面斗升祘会愿通中间日及写帐人食用‛伯号背唐开元廿年公元年沙州会计历第行释录卷第页有账簿依然普遍采用此种定名方式,如下文中‚光绪拾年新正月吉立广泰昌银钱流水老账‛封面图片图所示。‚历‛文书的定名,因为各种业务各自的特点,以及可能因为记账人本身的原因,在些特殊业务的处理中......”。
4、“.....表明对于文书的命名,尚处探索之中。这点,伯号中件官斋籍历文书的名称变化可以作为明显的例证。对于‚历‛与‚籍‛的区分,该文书的记录人并不具有十分确定的把握,因此才有第件写为‚官斋籍‛,后面第件写‚官斋历‛,而第件只写‚官斋‛的情况出现。字之差,恰能反映其间的犹疑。‚历‛的文字意义及会计解释理解‚历‛文书的真实意义,首先需要了解‚历‛之含义。对于‚历‛,姜伯勤称之为‚帐目‛王永兴认为‚历是种重要的文书形式,历不仅存在于财物文书之中,如唐代勾官印署行朱讫,必书于历,这种历与财物无关,但从出土文书看,财物历更为普遍。‛陈敏则认为‚历与数目簿册均有关系,所以敦煌文书中也常用历作经济管理论文敦煌历文书会计账的实质书内容可总体上分为标题总纳数分户缴纳数部分,从记录格式上注意了部分内容的区分标题用较大字体顶头书写总纳数部分分两行书写,起首字低于标题字位臵,先分写青麦小麦粟糜豆各数......”。
5、“.....按人名应缴各项细数逐书写,人名字体较大,应纳谷物名称及数量字体略小。应纳项目较多时则分两行书写。虽然文书依然采用满行书写方式,但通过位臵和字体大小的调节,做到了记录清晰整齐。作为官府文书,其字迹较般寺院或私人文书工整。号背,辛巳年营指挥葬巷社纳赠历此件文书为民间社邑组织巷社于辛巳年办理指挥丧葬事宜时,成员纳赠助葬物品的帐目。文书存行,第行为标题,第和第至行记龙录事及李社官等人纳赠数,第行记见付主人丧葬剩余物资油饼粟柴数目,第至行为重订社条。行字迹不清。录文及格式龙录事粟并油柴辛未年十月廿日荣指挥葬巷社纳赠历李社官并龙社长粟并油柴紫绵绫帛绵绫帛练丈尺氾宅官氾愿昌粟并油绯绵绫丈接两故氾团头粟并类型区分更趋细致。其卷库务门中,更有州县场务收支历,是对场务会计帐记录及结帐形式的规定。表明在南宋时期,依然以‚历‛作为具体帐簿的名称,并有关于‚历‛保管不当的罚则......”。
6、“.....每日转计都数,监官书押。在州者旬赴知州以次签书旧历,限十日缴申州勘磨‛。可见直至南宋,‚历‛依然作为具体会计帐簿的名称与作为会计帐目报告的‚帐‛相区别。同时也说明,‚历‛用作帐簿名称,并非限于敦煌定的地区性习惯,而是全国皆然。关于‚历‛与会计报告的具体关系,吐鲁番文书中的唐天宝十载公元年礌石馆具迎封大夫马食歷上长行坊状是极好的例证,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上表经反复核对,仅包含原文书中标题明显且直接标示为‚历‛的文书。另需说明的是,伯号,释录目录中写为‚癸酉年至丙子年公元年平康乡官斋籍件‛,共包含件文书,第件前缺,第件写为‚官斋籍‛,第件写‚官斋历‛,第件只写‚官斋‛。因此,准确地说,带有原始名称后还用小字注明了其他相关信息,如住址人物关系等。本文书有如下特点明确的标准化名称记录正文以借贷人姓名为主,顶头书写,人各行采用格式化的记录形式......”。
7、“.....确证借贷及归还数量‚押字为凭‛绝大多数人名项旁画有表示账目结清的符号。号,杨庆界寅年地子历官方记录。是吐蕃占领敦煌时期记录民众交纳田亩税地子的情况。由杨庆界收集曹兴国等应缴地子后,统纳付入库,故名之曰‚杨庆界寅年地子历‛。文书存行,后缺。录文及格式杨庆界寅年地子历青麦肆驮半玖斗,小麦肆拾驮贰斗,粟柒驮伍斗糜两驮,豆肆驮半伍斗,计伍拾玖驮壹斗曹兴国小贰斗徐遊巌粟贰斗田福子小半驮贰斗杜邕小陆斗,豆壹斗,赵騷騒小陆斗王光俊小半驮伍斗,青伍斗粟斗粟半驮伍斗董元忠青贰斗,小半驮贰斗王孝义小伍斗,豆壹斗吴琼小半驮,豆伍斗曹进玉后缺文敦煌历文书会计账的实质。郭道扬教授考证发现,‚帐‛最早用以表示帷幕或床帐,其用于代指会计账目,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年年。当时,皇帝与达官显贵热衷于巡游......”。
8、“.....筛帐内往往陈设各种贵重精良的用品用具。为了保管好这些财物,要为每筛帐委派专人进行记录。凡登记筛帐之内的财物,便简称之为‚记帐‛,而把作成的书面记录称之为‚帐‛。这样,幕帐床帐之‚帐‛便约定俗成被人们引申为与会计相关的‚籍帐‛‚计帐‛乃至‚簿帐‛。至唐代,直沿用计帐之法。而相应地,‚帐‛字也作为会计账目的代称,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并在敦煌文书中多有出现,比如斯号寅年乾元寺堂斋修造两司都师文谦诸色斛斗入破历筭会牒残卷中,即有‚写帐日‛白面叁斗,油半升,粟肆斗,以上充神宝幢写帐日食用,伯背癸卯年正月日已后净土寺直岁沙弥广进面破第行有‚面斗升祘会愿通中间日及写帐人食用‛伯号背唐开分缺失,但从十月日至十月日的日期标注非常详细。号背,丙戌年公元年正月十日已后缘修造破用斛斗布等历这是件寺院修造工程成本费用账,文书记录丙戌年正月十日至月十日寺院修造工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文书共行......”。
9、“.....格式规整,记录清晰。结语鉴于自魏晋以降,因为纸张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记录载体,导致自此以后直至明末之前有关会计历史的第手原始资料极少留存,敦煌文书对于中古时期中国会计史的研究,实则具有重要的填补空白的根本性意义。‚历‛文书则是打开这个宝库的锁钥。它下以凭契疏抄录等各种原始凭据为支撑,上与祘会牒稿等综合性报告相勾连,在秦汉简牍会计向后世以订本式账簿为核心的纸质会计记录系统的演进中,充当了至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内涵地揭示了中式会计思想及方法演进的许多重要史实。‚历‛文书作为唐宋时期会计账簿记录的代表性形式,在会计记录格式化及记录形式的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本文研究发现唐廿年公元年沙州会计历第行释录卷第页有‚其年秋季帐讫‛,第行释录卷第页有‚开廿年春季帐讫‛伯号背唐天宝载公元年河西豆卢军和糴会计牒第行释录卷第页有‚载夏季载支粮帐讫‛等。极为重要的是,本文研究发现......”。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