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洲研究杂志年月号,是对十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次系统的评述。黄宗智发展还是内卷十世纪英国与中国,历史研究年第期。彭著所列参考书目是相当惊人的,虽然没有多少第手史料,但确实利用了近年来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我无力判断他所举的关于中国人民衣食住行及生活消费的数字的准确性,只能感叹当代经济史研究的巨大发展。但无论如何,这些数字用来说明直至年或更晚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甚至在有些方面超过西欧最发达地区,则是绰绰有余的。王家范虽然并不认为白银资本和大分流打破了欧洲中心论,但还是肯定了他们在解构欧洲中心论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他认为,白银资本和大分流认为,世界史学直被种叫做欧洲中心主义的理论占据有关中西历史比较研究的争论,无疑也会深化中国史的研究。该书不是把中国作为欧洲假定的对立面,而是把所有的比较对象英国西欧日本印度都进行互相对照。仲伟民主要从‚促使对以往更欧洲中心主义的学术成果的再评估‛和‚采用的比较方法令人称道‛两方面作了肯定。他认为,彭慕兰从欧洲和中国的学术成果中综合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且提出了激发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促使对以往更欧洲中心主义的学术成果的再评估。大分流书中采用的比较方法令人称道。传统的比较研究大多比较笼统,尤其在涉及东西方比较的时候更是如此,学者多采用‚中国与西方‛‚亚洲与欧洲‛‚中国与英国‛等表达方式,仔细推敲,这样的比较都是很成问题的。大分流扬弃了传统的比较单位,而根据各方面客观条件人口土地面积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大致相当的区域作为进行比较的单位。据此,作者选取了英格兰与中国江南作为具体比较的单位,而与英格兰江南的比较相伴的是个更大的政治经济单位的比较欧洲与中国,因为中国作为个整体在许多方面完全可以事实,并不能否定海外殖民地对英国工业化的关键作用。为了更充分地讨论这点,波梅兰兹考察了技术革新对于英国以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化的作用,发现在没有‚生态缓解‛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是很有限的。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波梅兰茨进步考察了‚生态缓解‛的制度基础奴隶制。他注意到,中国江南也从东北等地输入粗棉,大豆等有‚生态缓解‛作用的产品,并对它们输出纺织品。但由于中国劳动制度不是奴隶制,东北等地在自身人口压力下可以进行进口替代,发展本地的纺织业。徐光启已经注意到江南纺织品对直隶的输出因后者的进口替代而减少。而美洲新大陆的棉花和糖的生产完全以奴隶制为基础,进口替代无从谈起,因而‚核心‛英国和‚边缘‛美洲殖民地的分工得以固定。方面,英国需要棉花和糖的进口以缓解生态压力,另方面,奴隶没有自给自足的生产,必需依靠进口英国的制成品。这也些说明了为什么只有奴隶制而不是农奴制才成为美洲殖民地的制度形式因为在东欧农奴制下,农奴仍有部分自给自足的生产大分流打破了欧洲中心论,但还是肯定了他们在解构欧洲中心论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他认为,白银资本和大分流认为,世界史学直被种叫做欧洲中心主义的理论占据着。我也认为,欧洲中心主义的知识体系是从欧洲历史的归纳中抽象出来的。在这种抽象的过程中,欧洲历史的因果关系变成了切国家都必须这样而不那样发展的普遍公式。这种多少有点霸权主义色彩的理论,致命的弱点便是舍弃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多元发展的复杂性。现在回过头来考察中国历史,有许多就是跟那些教条不符合的。历史上,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从来不缺乏经济理性的考量,也没有停止过它自身的上升运动,所谓‚长期停滞‛是种成见但这种经济发展在制度环境方面受到的制约也是明显的,因此虽不断有发展,但发展是有限度,而且充满隐患的。史建云主要从比较研究方法和创新性思维方面进行肯定。她认为,在我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最经常的种感觉就是震惊原来历史是可以这样研究的,原来东西方是可以这样比较的,原来问题是可以这样提出的,原来事物是可以这样解释的从来没社会艺术论文众说纷纭大分流第期。或清史译丛第辑。史建云彭慕兰著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研究年第期或史建云大分流带来的启示,近代中国研究年月日。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评大分岔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清史译丛第辑。周武中国和欧洲何时拉开差距关于大分岔的争论及其背景,文汇报学林年月日或清史译丛第辑。参考乔新华近十年来美国中国史研究的两次转向,光明日报年月日。仲伟民‚大分流‛与‚内卷化‛欧美学界对前近代中国评价的分歧,中国经济史论坛年月日而标新立异以提出新的理论为胜更是典型的美国学风,正是在这风气的影响下,美国中国学至少在解释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面新人辈出新说纷呈,从冲击说到内卷化到分岔论代表了不同的阶段,然而越来越偏向理论的趋势却未能与重视生产条件更好地结合,所以引发大量对基本史实及由此派生出的解释的质疑。就学术发展而言,质疑争论是好事。这也是保持学术活力的重要前提。彭慕兰对江南的因为英格兰与中国江南这两个区域的命运之所以大异其趣,是由于各自与它们息息相关的大区域有着密切的关系。综上所述,学术界主要从‚解构欧洲中心主义史观‛‚反对目的论式的思考‛‚促使对以往更欧洲中心主义的学术成果的再评估‛‚创造性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目标和比较方法的创新‛深化历史研究‚重视生态环境和地理因素‛‚增进不同领域学术对话‛等方面对大分流作了充分的肯定。但对它‚出现了不少经验性‛‚忽视制度分析与文化分析‛‚依赖手的学术文献‛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我的基本看法是大分流是实证的经济史著作,更应该看作经济发展理论著作。因此,既要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研究它,更应该从发展理论的角度来认识它。伴随着西方现代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和第世界现代化的进展,尤其是东亚地区现代化的提速,发展理论将会向更复杂更深刻的方向迈进。大分流白银资本也样可以视为其中的个尝试。注释参考张家炎如何理解世纪江南农村理论与实践黄宗智内卷论与彭慕兰分岔论之争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年第期有超越东西元论重新定位十世纪的世界发展途径中译文发表于史林年第期黄宗智又有回到实质性问题对彭慕兰就我的评论所作的回应的反驳罗伯特布伦纳与艾仁民有英格兰与中国长江角洲的分岔财产关系微观经济学与发展型式彭慕兰又有对罗伯特布伦纳艾仁民的批评的回应杰克戈德斯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黄宗智彭慕兰罗伯特布伦纳艾仁民争论的评论黄宗智还有十世纪长江角洲有农业革命而英格兰没有武雅士有晚期中华帝国存在生育控制的证据吗李中清康文林王丰有现实性抑制还是中国式抑制。社会艺术论文众说纷纭大分流。美莱斯利豪纳关于大分流的争论,田嵩燕译,中国学术年第期。吴承明大分流对比较研究方法的贡献,中国学术年第期。张芝联彭慕兰王国斌对中欧发展道路的看法,清史译丛第辑。王家范明清史再认识王家范教授在‚中国历史文化高层论坛‛上的演讲,解放日报年月日。史建云重新审视中西比较史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述评,近代史研究代,波梅兰茨发挥了综合文献的作用,提出大胆新设想,是难能可贵的。周武主要从大分流对‚欧洲中心史观‛的强烈批判性强烈的‚去中心化‛的倾向方面进行了肯定。他认为,彭慕兰的观点与以往的认识迥然有别,他对以欧洲为中心来看待历史的西方流行思路很不以为然,在他的书中以大量的史实批驳了琼斯所谓的欧洲在政治制度生产力生态等方面全面优于亚洲的看法,表现出种强烈的‚去中心化‛的倾向。他认为,我们不仅要质疑为什么中国没能像欧洲那样发展这种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也要追问为什么欧洲没有循随中国那样的密集化内卷的趋向。当然,他的许多具体论证也并不都十分有力,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却是很有启发性的,值得我们进步思考。乔新华主要深化历史研究的角度进行肯定。他认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彭慕兰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书所展开的有关中西历史比较研究的争论,无疑也会深化中国史的研究。该书不是把中国作为欧洲假定的对立面,而是把所有的比较对象英国西欧日本印度都进行互相对照。论固然惊世骇俗,但最有价值的却是对东西方的各种比较,在系列因素的比较过程中,作者对中国和西欧历史上很多经济及政治现象提出了与学术界不仅是中国学术界,也包括国际学术界传统观念不同的看法,极具启发性,些比较方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崔之元主要从挑战‚欧洲中心主义‛的角度对大分流坚持的‚生态缓解‛理论作了充分的肯定,对大分流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肯定。他认为,大分流书是西方史学界继弗兰克白银资本之后挑战‚欧洲中心主义‛的另部力作。针对‚资本的原始积累‛学说的困境,肯尼斯波梅兰兹即彭慕兰别辟新径,指出‚生态缓解‛而非原始积累,才是英国从海外奴隶贸易中获得的最大收益。英国从海外殖民地中得到的‚生态缓解‛,要比‚原始积累‛更为重要。因此,‚原始积累‛对英国工业化的资本形式的数量贡献不大的事实,并不能否定海外殖民地对英国工业化的关键作用。为了更充分地讨论这点,波梅兰兹考察了技术革新对于英国以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化的作用,发现在没有仲伟民主要从‚促使对以往更欧洲中心主义的学术成果的再评估‛和‚采用的比较方法令人称道‛两方面作了肯定。他认为,彭慕兰从欧洲和中国的学术成果中综合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且提出了激发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促使对以往更欧洲中心主义的学术成果的再评估。大分流书中采用的比较方法令人称道。传统的比较研究大多比较笼统,尤其在涉及东西方比较的时候更是如此,学者多采用‚中国与西方‛‚亚洲与欧洲‛‚中国与英国‛等表达方式,仔细推敲,这样的比较都是很成问题的。大分流扬弃了传统的比较单位,而根据各方面客观条件人口土地面积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大致相当的区域作为进行比较的单位。据此,作者选取了英格兰与中国江南作为具体比较的单位,而与英格兰江南的比较相伴的是个更大的政治经济单位的比较欧洲与中国,因为中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