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个案例说个班组的工作,有两百多项制度在管着,过犹不及,这不是管理是添乱。很多严格管理的工作,执行起来都把要求落在纸面上,要他们去做记录,对实际管理工作很少形成帮助和促进作用。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我们说管理要管细节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是我们目前的管理只有细了,却看不到精,也谈不上节。凭借在字里行间找到的字眼,不断加码不断细化,把资料记录做为安全管理的手段和目的与实际施工生产拉开越来越大距离的理想化纸面化表演化的工作方式,不能让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地可持续地进行。下面说些具体事例。文件的贯彻落实经验做的事要记下来,没有记就是没有做,凡事都要留下痕迹,我们不管什么都要往纸上写的时候,已经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工作的好坏在于做没做事,不在记不记录,做事是记录的基础在各类工作中,我们往往偏重甚至是倚重记录,借此来判断工作做没做做得怎么样,这从逻辑上讲不通。现实中......”。
2、“.....没记的事情未必没完成,记录与工作之间也是脱节的。另外,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最多就是反映在记录上,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记录在没有现场印证的情况下,其本身的真实性都应该打折扣。有人提出对基层岗位的日常检查记录情况,上级部门应该进行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就是纯粹的纸上谈兵不到现场检查,只检查基层的检查记录,上级部门并不能判断基层检查记录的真实性,甚至这两级检查记录都有可能是随便填写的。即使我们只能先审查管理制度查阅工的出台,是加强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的好事情。对于安全管理,我们希望所有遇到的人和自己样,知书达理明辨是非,既能提纲挈领观察入微,又能把握方略有力实践,我们以为别人工作中永远有不到位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地方,对他们做好的工作却没有足够肯定,不重视他们是执行层工作要由他们去完成的现实情况。木桶理论也可以这样理解在个并联系统中,当你不能轻易更换木板和木桶的时候......”。
3、“.....仍然不能在木桶里倒进过多的水,要适应它的管理生态,没有它的把关,桶里是没有水的。针对能够辨识出的危险,我们都制定了控制措施,安全管理的难题是执行如何在纷杂的现场环境中找到对应的危险,进行有效控制,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各级管理者的工作对象不同,管理形态也应该不同,根本是执行与工作有关的规程小概率事件的概率,从科学角度来说得不到验证,或者验证效果不佳即便是个较大系统,伴随着统计基数的加大,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也在增加,同样没有必要设臵概率值。需要反映管理工作的成效,应当采用环比数据。安全目标要进行分解,分解后的目标要写进管理规划和制度中,并且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告知现在的目标。问题在于任何施工班组具体部门项目单位,它实际安全控制目标都是不发生事故,不解释不说明不交底不培训它都样这不是对安全目标进行分解的功劳,是工作的本身意义......”。
4、“.....在于宣传处罚标准进行警示,这是项基础意义上的教育工作,不需要就此类交底单独形成记录。分解后的安全目标要写进管理制度,还要图表上墙。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安全目标更新措辞后,工作重点不会因此改变,管理力度也不会因此加强更换已经编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网络版改变或者加强现实中大家习以为常的做法,要有可验证的执行标准才能达到目的。出台制度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要以执行为第要务执行起来有难度的工作,要经过广泛调研摸底确定解决办法,比如分包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问题。汇报时,做过件事拆成几件事说,做得不好但说的光鲜,没有执行下去却仍然汇报,这些情况都是多见的。把两年前的汇报材料拿来在大会上念,也有听着没有感触的人,这说明还是那些矛盾没有解决,也反映出汇报材料中公式化的语言比较多。本来是完整的项工作,好与坏交融其中我们先说好的,自己做过哪些事完成了哪些工作,后面再说坏的......”。
5、“.....项工作的好与坏隔开了几张纸。这似乎有些投机取巧项工作是个系统,应该放在起整体分析它的对与错,这时我们就能看出,原来我们的成绩并没有这么大,好的制度或者管理方法依然,旦出了事故,他以前做什么最近没做了,或者以前没做什么现在造成影响了,或者以前做好了现在又出状况了,在分管的范围内都有他负责。安全管理不只是事故管理,不能光想着用记录去打官司,过于强调记录的全面性和细节要求。应当走出凡事都要留下痕迹的思维陷阱如果味求细求全求记录证明自己可以不担责任,我们的工作只能纠缠在故纸堆中不能自拔。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现场不断累加的记录工作,以及相应的检查记录工作,占用了我们太多的工作时间。在文件或者规定中找到个词,即便只是项工作执行起来会自然完成不必强调的固有内容,或者是其它工作的部分职能,却要求现场作为项新工作形成份新记录的做法,是在无限进行拔高和细化,不能被坚持和传承下去,没有任何价值......”。
6、“.....放在真实的管理上,才是我们的工作记录要对现场安全管拉开越来越大距离的理想化纸面化表演化的工作方式,不能让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地可持续地进行。下面说些具体事例。文件的贯彻落实及汇报材料安全文件的制定传达学习,表明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布臵了些任务,产生了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起到了念紧箍咒的作用。但是,份文件下发半个月,就要各单位汇报执行情况,现在的文件这么多,贯彻执行需要段合理时间,半个月也许能学习遍,出不了执行结果。如果份文件能执行到位,就不要令申了知道没有执行到位,还要用类似文件去规定,不算是恰当的方法。把以前的文件翻出来,再查遍执行情况,也比要求反馈个新报告好些。同时,文件多用应该或者不应该的语言阐述管理要求,实际的执行规范及相应的验证标准却少了,这就给弱化文件要求降低执行标准带来了方便。也许目前的管理文件不可能都规定到位,要靠各单位去贯彻精神......”。
7、“.....大家都有自己的说法。检查是必须的,关键是如何起到效果,这可以转化为如何进行公正检查,以及如何反馈检查结果的问题。进行安全检查,应该遵守些原则检查出的所有问题,包括项工作执行到什么程度,都要在文件规定中找到依据,没有明确依据的要求应慎重。做的事要记下来,没有记就是没有做,凡事都要留下痕迹,我们不管什么都要往纸上写的时候,已经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工作的好坏在于做没做事,不在记不记录,做事是记录的基础在各类工作中,我们往往偏重甚至是倚重记录,借此来判断工作做没做做得怎么样,这从逻辑上讲不通。现实中,记下来的事情未必就做了,没记的事情未必没完成,记录与工作之间也是脱节的。另外,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最多就是反映在记录上,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记录在没有现场印证的情况下,其本身的真执行起来有难度的工作,要经过广泛调研摸底确定解决办法,比如分包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问题。汇报时......”。
8、“.....做得不好但说的光鲜,没有执行下去却仍然汇报,这些情况都是多见的。把两年前的汇报材料拿来在大会上念,也有听着没有感触的人,这说明还是那些矛盾没有解决,也反映出汇报材料中公式化的语言比较多。本来是完整的项工作,好与坏交融其中我们先说好的,自己做过哪些事完成了哪些工作,后面再说坏的,完成的工作里还有多少不完善没落实的地方,项工作的好与坏隔开了几张纸。这似乎有些投机取巧项工作是个系统,应该放在起整体分析它的对与错,这时我们就能看出,原来我们的成绩并没有这么大,好的制度或者管理方法依然遇到执行问题,很多需要坚持的工作仍然是在推动并没有固化下来。目前,简化记录是当务之急。比如所有的记录都应该是真实的实性都应该打折扣。有人提出对基层岗位的日常检查记录情况,上级部门应该进行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就是纯粹的纸上谈兵不到现场检查,只检查基层的检查记录,上级部门并不能判断基层检查记录的真实性......”。
9、“.....即使我们只能先审查管理制度查阅工作记录,但是工作着眼点都应该放在实际制度执行情况上。我们常说管理的重心要下移,也带有这方面的考虑,切工作都要围绕着真实的中心转。切记录下来的事情都是过去时了,除了检查的时候,记下来就收起来,很少有人会翻阅记下的是什么对现在和以后要进行的安全管理工作,记录很少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记录的真正作用,在于制约规范指导工作人员的行为,作为工具书提醒我们做什么事情和怎么做事情。施工措施同样作为份纸质资料,受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工作记录,就在于它的指导意义。从责任上来安全管理要靠基层发挥作用。我们制定的很多制度难以或者根本没有得到执行,以及内地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那么大权力或者有权力却不能正常运用,确实有人员素质的原因,也有重视程度的问题,还有其他方面的制约,是有些东西在桎梏他们的手脚。有个案例说个班组的工作,有两百多项制度在管着,过犹不及......”。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