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管理不善,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存在账外国有资产。账外设账是使国有资产脱离监控并导致资产及其收益流失的典型做法。以任职的国有企业养自己在外办的暗厂暗店。些国有企业为了自己私利投入大量资金技术物资开办大集体等各类三产产业。或让出适销对路产品的经营权给三产公司,或者为三产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在进行这些产权转移程序时,资产转移无账可查,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股份制改造中,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者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有的企业任意设置企业股有的则以低价或无偿的形式设置内部职工股分配时,国家股和职工股同股不同利,造成国家股比例下降。压价出售国有资产从黑幕交易伙伴处分得好处。趁新旧制度转轨和产权变动之机,有意少计国家资本金,低估国有资产或低价出售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房产等等,从黑幕交易伙伴中分到好处。利用国企招牌上市融资,将筹集到的资金转移经营私分盈利等......”。
2、“.....至于正当薪酬的激励与之相比就更是九牛毛。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不是因为经理人不懂管理,而是因为他们太懂中国式的管理。任何次国企改革都可以让他们钻到制度的空子,从利税改革,到承包,直到产权重组股份化改造上市融资,国企改革的动作越大,他们利用控制权侵吞国有资产的空间就越大,而国有资产的流失就越大。因此出现了越改革,国企越困难,越困难越要改革的怪圈,而在这过程中属于全民的资产就步步地变成了部分经理人的原始积累。到现在为此,国有资产到底流失了多少,这很难有个准确的数字。近年由财政部出资万亿元按账面价值收购的国家银行不良债权中,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债务,而受财政部委托清理债权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的资产回收率不足政府批准的债转股金额超过亿。就目前情况看来,企业按规定赎回股权基本无望加之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压价出售等内幕黑幕交易......”。
3、“.....其他的激励方式比如将自己的亲信安插进关键岗位,任人唯亲,将国有企业变成了家庭企业,为滥用控制权提供组织条件。比如给子女亲友安排工作,或为他们开公司提供便利,或者利用自己的婚丧嫁娶生日等机会,收取职工或相关人员钱财。我们可以看到,在股改之前,经理人在正式管理和经营过程中所受到的激励,远远不及管理之外滥用控制权所带来的激励。经理人在管理中可能耗尽心力也很难得到足够的激励,而在管理之外,他利用控制权可以轻而易举地满足自己各个层次的需求,胆小的可以违纪,胆大的可以违法甚至犯罪,因为他们知道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出事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国有企业经理人管理之外的激励对经理人是非常有利,但是它方面进步将经理人的精力转移到正常的经营管理之外,更为危险的是它直接破坏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在次又次的改革中,将国有资产及其员工不断地推向积重难返的困境之中。历史如宿命样地将国有企业推向了股权分置改革......”。
4、“.....经理人激励机制中的诸多问题又能否从中获得解决呢第四章股权分置改革后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改变股权分置改革后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股权结构变化及其对经理人激励机制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经理人激励带来了改革的契机,股权机构的合理化是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关键。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全流通,使股权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原公司内部各利益团体力量形成的畸形均衡,现在面临着重新洗牌。相应地,公司治理机制也会发生重大变化,经理人激励机制当然也会跟着改变。很可能会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第,自由流通后,大部分股份被个大股东拥有。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在以冲突与超越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主题的第十届资本市场论坛上发言表示股权分置改革没有改变股独大的状况,内部人控制也不是股权分制改革之后才出现的,股改前股独大是非流通股东,股改后还是股独大......”。
5、“.....流通大股东代替了原国家作为大股东的角色,但从根本上与之不同。国有股不能流通决定了国家这个大股东是不能改变的。对于经理人来说,政府是固定的大东家,自己的职位是由政府决定,也应该直接代表政府的意志。如果是个自由流通的大股东,经理人不仅仅代表他人的利益,而是代表所有股东的利益,从理论上讲,大股东的利益与经理人关系最大,如果经理人有侵害股东的行为,受损失最严重的就是大股东自己,所以大股东有监督经理人的动机。大股东加入到流通股东行列中来,意味着自身的利益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息息相关。是否大小股东的利益就真的趋于致了呢而股价的升降,从理论上讲是企业发展的情形所定,企业业绩良好股价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可是这其中存在漏洞,同样是关心股价变化,小股东只能眼巴巴等待机遇的来临,而大股东可以根据股票价格的涨跌进行高抛低收,也就是说可以成为幕后庄家......”。
6、“.....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股东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侵害小股东利益。经理人此时有可能成为大股东的帮凶,利用经理人手中直接的管理权配合大股东进行股市操作,放弃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只顾短期套现,让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第二,也有可能大部分股份被几个大股东共同拥有,形成个相互制衡的联合体。非流通股东通过送股缩股支付对价,原大股东持股比例下降,同时法人机构投资者以及境外投资者纷纷加入上市公司,使得股独大变为多股同大的多个大股东共存的局面。在很多公司已经实施了股改方案中,非流通股东给与流通股东对价方式中配有定的股份,这无疑会减少非流通股东股份,增加流通股东股份,有可能会引进其刘钊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市场格局与规则重建证券他大股东。这种情况可能是最佳的。控股股东如果要在股东大会上通过重要决议,必须同其他大股东协商,这种相互制衡的状态既可以代表所有股东履行对经理人的监督职能......”。
7、“.....几个大股东可以彼此监督,也可以共同监督经理人。联合共谋的大量成本也会使大股东们有所畏忌。伯利和米恩斯,研究结果认为,会计利润与前个大股东持股比例存在线形关系。施莱弗和威史利,的模型说明,持股比例集中到定程度时,大股东才能从监督经理人中获益。罗党论实证研究表明,第二大股东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无论与资金占用关联采购关联销售,还是现金股利的发放都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跟担保和资产买卖也有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其他大股东的存在可以起到遏制控股股东隧道效应行为的作用。第三,股权高度分散。有研究认为股份全流通之后,长期渴望流通权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后,必然出现个大股东减持甚至全面退出的高峰,中国股市将走向股权高度分散的时代,国有股和法人股被市场上散户选购,没有任何个股东的股份超过。也就是说,不存在绝对控股大股东。此时倒不必再担心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因为不再有大股东......”。
8、“.....般的关系是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监督管理经理人,经理人对股东负责。大家作为公司的小股东,没有足够的动力监督董事会,或者是监督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纷纷成为搭便车者,希望别人能够多花气力,自己却没有履行股东真正的职能。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董事会由经理人自己操纵,公司的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经理人手中,也就是内部人控制。没有人监督的经理人们自然会为自己多谋利,合法不合法的手段都有可能出现。那么,无论是何种激励机制此时会完全失效。因此,激励机制的实施必须有良好的环境。格罗斯曼和哈特,说明,当公司所有权过于分散时,没有股东有足够激励监督管理者,付出的监督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保持所有权适当集中是有效的。总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可能给公司治理的改善带来契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有企业并不需要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在定程度上的集中是必要的......”。
9、“.....适当的股权集中有利于公司治理。我认为股改后股权结构将走向高度分散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理人不再有绝对控制权,面临企业内和外部经理人市场的替换压力,对其素质的要求也改变了。经理人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抢手的人才。就算是企业内部产生的经理人,也是要求历史业绩优异的。这对于股改前些从官员转变而来的经理陈明贺股权分置改革及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南方经济人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挑战。经理人手中的控制权不再是不可动摇的了,在接受大股东监督的同时,控制权随时有被剥夺的危险。全流通使得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利益致,或者说是股改后全部股东的利益都是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相关的,但各股东都不会担当起监督经理人的责任,内部人控制不得不防。董事会仍然是股东行使权利的代理者,与股改前不同的是董事会的成员不再由政府委派,而是由各个股东代表组成......”。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