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

格式:word 上传:2025-08-27 07:48:30
,人类的自由选择使两座城在人类中产生区分帝造人人类堕落上帝对人类的拯救。在乐园中,人的身体不死,拥有丰厚无忧的物质条件,同时具有伦理选择上的自由,能够认识真理避免作恶,人的生活和谐且美好。但是人类的始祖滥用自由而犯罪,于是人类遭到了上帝的惩罚,被逐出乐园,人的肉体和灵魂都将面临死亡,从此人类世界进入尘世,尘世中人们的生活是悲惨的,不断地遭受罪与罚。始祖将他的罪遗传给了后代,所以人生来有罪,这是原罪,如果人到达定年龄后继续犯罪,则是本罪。所有的人都有罪,因此所有人都将面临上渡的阶段。上帝之城的成员在尘世客旅,与地上之城的成员混杂在起,直到最后审判时才会分开。而上帝挑选谁进入上帝之城之城完全是随机的,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努力而改变。在尘世中,人们摆脱不了与生俱来的罪,但依然可以保持身上部分的善。对基督徒来说,尘世生活既意味着惩罚与痛苦,又意味着希望与期待,尘世中虽然充满罪恶,但人类只有借助现世才能达到永恒,也即尘世是通向上帝之城的必须经历的阶段。尘世根本上意味着种两面性生活中的悲苦与自然本性上的善始终并存,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则是本罪。所有的人都有罪,因此所有人都将面临上帝的惩罚。然而上帝是仁慈的,他会在末世审判的时候从人类中拣选部分人进入天国从而得救,天国是个新天新地,这里的人们享受着永恒的幸福和真正的自由,天国中没有罪,人也没有犯罪的可能与倾向,人们得到灵性的身体,不朽不死。这些被拣选的人就构成了上帝之城,而被抛弃的人则组成了地上之城,这个理论因此被称为双城论。两座城理论两座城的背景奥古斯丁将上帝最初造物时世界的状态定义为自然本性,上帝创造世界时只有并不等同于上帝之城,因为教会内也混杂有灵魂尚未得救的人。世俗国家也并不等同于地上之城,因为所有现存的权力都是上帝设臵的不过,根据奥古斯丁的看法,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摘要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有着不可调和的敌对关系,两者具有天壤之别,但在现世生活中两座城却相互交织彼此相混,两者的重叠部分组成了地上的和平,对于追求终极信仰的基督徒,尘世的生活仍然有些许积极的意义。关键词上帝之城地上之城地上的和平引言奥上的和平,保护所有公民不遭受侵犯,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并且不干涉公民的信仰,这样的世俗国家颇有现代政教分离国家的彩。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两座城的开端,在于天使作出的自由选择善的天使选择依靠上帝,恶的天使选择背弃上帝,两座城的区别由此产生。类似于天使,人类的自由选择使两座城在人类中产生区分。上帝之城以基督为王,地上之城以魔鬼为首领,两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敌对关系。上帝之城的公民因信称义,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达到上帝之因此,国家必然是非正义的,更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共和。为了完善双城论,奥古斯丁又将人民做了个新的定义,人民就是众多理性动物的集合,这些理性动物因为热爱的事情相和谐而组成社会,也就是说,只要是有理性的群人,共同热爱项事物,不论这个事物是正义的或非正义的,他们就组成了人民。不管热爱的事物是好还是坏,只要人们达成共识就可以。按照這个定义,虽然世俗国家中没有正义,但人民依旧可以称为人民,由人民组成的国家依旧可以称为共和。奥古斯丁对共和与人民的信仰上截然对立,但在此尘世中却无法分辨,两座城的公民同享地上的和平,只要不涉及爱和信仰,两座城就能和谐相处。对双城论的完善西塞罗将共和定义为人民之事,而人民则是按照对正义的认同和共同利益集合起来的团体。奥古斯丁认为如果西塞罗对共和的定义是正确的,那么罗马就从来没有共和,因为共和是人民之事,而人民又是通过对正义的共同认可联合起来的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没有正义便没有人民,没有人民也就谈不上共和。那么什么是正义呢柏拉图和西塞罗对正义的落以后,所有人都被魔鬼统治,因此世上再无正义。使人服从于他人也是不正义的,但是,如果不依靠这种不正义,共和就无法创建和发展,对于个庞大的共和国来说,如果帝国之城不采用这种非正义,就不能借助诸省。政治中必然需要统治与被统治服从于被服从,奥古斯丁认为这已经不是正义了,但是所有的共和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吴飞译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上海联书店年版,第页。夏洞奇尘世的权威奥古斯丁的社会政治思想,上海联书店年版,第页。夏洞奇尘为终极目标的态度。他的思路是以天上超越地上,而不是以前者全盘否定后者。国家用强制权威和惩罚的手段维持地上的和平,基督徒应该服从它,不能躲避或推脱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基督徒也不能忘记国家局限性和其世俗的本质,不能为了尘世中的利益而忽视对信仰和终极价值的追求。奥古斯丁通过尘世与地上的和平的概念,为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重合部分找到了相容的可能性。虽然两座城在终极信仰上截然对立,但在此尘世中却无法分辨,两座城的公民同享地上的和天上之城的,还是地上之城的公民双方都看重它热爱它。共和中的人民不需要在最高价值上达成致,也不需要具备相同的终极信仰,他们只需要拥有地上的和平这种共同价值。组成世俗之城的人民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终极追求,有各种各样的价值体系,这些都可以非常不同但是,地上和平对他们都很重要,虽然他们未必是在同个层面上来理解地上和平。世俗国家负责提供地上的和平,保护所有公民不遭受侵犯,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并且不干涉公民的信仰,这样的世俗国家颇有现代政教分离国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义是每个人各得其所,这点奥古斯丁是同意的。但在他看来,自从始祖堕落以后,所有人都被魔鬼统治,因此世上再无正义。使人服从于他人也是不正义的,但是,如果不依靠这种不正义,共和就无法创建和发展,对于个庞大的共和国来说,如果帝国之城不采用这种非正义,就不能借助诸省。政治中必然需要统治与被统治服从于被服从,奥古斯丁认为这已经不是正义了,但是所有的共和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现世生活中的善。他所否定的,不是现世之善本身,而是那种将现世之善作为终极目标的态度。他的思路是以天上超越地上,而不是以前者全盘否定后者。国家用强制权威和惩罚的手段维持地上的和平,基督徒应该服从它,不能躲避或推脱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基督徒也不能忘记国家局限性和其世俗的本质,不能为了尘世中的利益而忽视对信仰和终极价值的追求。奥古斯丁通过尘世与地上的和平的概念,为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重合部分找到了相容的可能性。虽然两座城在终被上帝挑选进入天国。两座城可以用特定的国家或组织代表,圣城耶路撒冷代表着地上的上帝之城,而罗马则是地下之城在尘世的代表。基督教会并不等同于上帝之城,因为教会内也混杂有灵魂尚未得救的人。世俗国家也并不等同于地上之城,因为所有现存的权力都是上帝设臵的不过,根据奥古斯丁的看法,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因此,国家必然是非正义的,更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共和。为了完善双城论,奥古斯丁又将人民做了个新的定义,人民就的权威奥古斯丁的社会政治思想,上海联书店年版,第页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吴飞译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上海联书店年版,第页。在地上之城中所有人对现世之物的使用皆归诸对地上和平的享受在天上之城中,归诸对永久和平的享受。上帝对于上帝之城公民的要求是,在利用地上的和平时,要时刻意识自己只是客旅尘世,不能被其引诱迷惑,而是要将天上的和平视为自己的终极追求,虽然地上的和平也是种善,但相比于天上的和平这种终极的善,地上的和平便全然成了悲。总之,奥古斯丁肯平,只要不涉及爱和信仰,两座城就能和谐相处。对双城论的完善西塞罗将共和定义为人民之事,而人民则是按照对正义的认同和共同利益集合起来的团体。奥古斯丁认为如果西塞罗对共和的定义是正确的,那么罗马就从来没有共和,因为共和是人民之事,而人民又是通过对正义的共同认可联合起来的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没有正义便没有人民,没有人民也就谈不上共和。那么什么是正义呢柏拉图和西塞罗对正义的定义是每个人各得其所,这点奥古斯丁是同意的。但在他看来,自从始祖的彩。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在地上之城中所有人对现世之物的使用皆归诸对地上和平的享受在天上之城中,归诸对永久和平的享受。上帝对于上帝之城公民的要求是,在利用地上的和平时,要时刻意识自己只是客旅尘世,不能被其引诱迷惑,而是要将天上的和平视为自己的终极追求,虽然地上的和平也是种善,但相比于天上的和平这种终极的善,地上的和平便全然成了悲。总之,奥古斯丁肯定现世生活中的善。他所否定的,不是现世之善本身,而是那种将现世之善众多理性动物的集合,这些理性动物因为热爱的事情相和谐而组成社会,也就是说,只要是有理性的群人,共同热爱项事物,不论这个事物是正义的或非正义的,他们就组成了人民。不管热爱的事物是好还是坏,只要人们达成共识就可以。按照這个定义,虽然世俗国家中没有正义,但人民依旧可以称为人民,由人民组成的国家依旧可以称为共和。奥古斯丁对共和与人民的定义是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为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重叠,也即地上的和平留出空间。地上和平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不论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上帝之城以基督为王,地上之城以魔鬼为首领,两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敌对关系。上帝之城的公民因信称义,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达到上帝之城,旦信仰丧失,便无法企及。奥古斯丁认为,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不能等同于现实世界中任何国家或组织,即使是教会也不能等同于上帝之城,原因有几点首先,上帝之城除了包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9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9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9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9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9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9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9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9
浅析奥古斯丁的“两座城”学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9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 内容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