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立军认为,盈余管理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上市公司可能通过降低披露质量来配合盈余管理。而李宾则认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活动并不总会导致会计稳健性下降。由此可见,虽然在盈余管理的弊端方面取得了基本共识,但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还存在定争论。本文认为,由于会计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不断规范,现阶段采用应计盈余管理的余地较少,已有研究表明,管理层从应计盈余管理逐渐转为真实盈余管理。且不少学者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损害更大,如研究得出真实盈余管理因其隐蔽性更高,承担的法律和审计风险较低,对企业业绩的损害更大蔡春等发現,相比应计盈余管理会对企业的短期业绩造成影响,真实盈余管理则是对企业的长期业绩产生损害。同时,龚启辉和等的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替代的关系。因此本文仅从真实盈余管理角度来研究,应计盈余管理只作为控制变量。另方面......”。
2、“.....盈余管理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最终会反映到企业价值上来。所以本文认为直接研究盈余管理和企业价值的关系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其后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假设真实盈余管理会降低企业价值,即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负相关。研究结果与分析描述性统计差异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从表的分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企业价值与真实盈余管理在的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其他控制变量也在分组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均在水平上显著不同。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拥有较高的企业价值及较小的企业规模,且其上市时间相较于国有企业来说普遍较短,两职合的情况较多且国有企业拥有较多的机构投资者。其中,为总应计项目,等于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企业应收账款的增长为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为企业总资产为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3、“.....具体变量及其定义见下页表。为了验证假设,即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文建立模型为了检验假设,即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以及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建立模型与模型。机构投资者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研究论文原稿。首先,对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进行回归,其结果如下页表所示。检验结果表明不管是总体还是分组结果都可以得到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负相关,且在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都会降低企业价值,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其次,回归检验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及机构投资者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下页表左边是机构投资者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右边是机构投资者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回归分析。从下页表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全样本中机构投资者与真实盈余管理在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4、“.....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真实盈余有治理作用。同时,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的交乘项不显著,说明在全样本中,假设仅得到部分支持。在国有企业的分组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说明在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有治理作用同时两者的交乘项在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可以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企业价值,这证实了假设。而在非国有企业分组中,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并无显著影响,两者交乘项对企业价值也无显著影响,说明没有证据表明在非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及企业价值有治理作用,这验证了假设。综上,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会降低企业价值。机构投资者在国有企业中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负面作用,进而提高企业价值......”。
5、“.....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价值的选择。为了进步检验上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做了变量替换。用即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重新运行上述模型,得到表及下页表。表的回归结果显示,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在的显著水平上负相关,即真实盈余管理会造成企业价值降低,在分组检验中也得到相同结果,结果与本文结论相同。下页表的回归结果显示,总体来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在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机构投资者可以减少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同时两者的交乘项与企业价值的回归系数在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机构投资者可以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从分组结果来看,在国有企业的分组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同时其交互项与企业价值的回归系数在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6、“.....而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以及两者交互项与企业价值回归系数在非国有企业的分组中均不显著,即在非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并无治理效应。回归结果均与本文结论相同,验证了本文结论。结论本文以年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进步探讨了在区分产权性质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即我国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会造成企业价值的显著下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说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有治理作用。在进步讨论研究后发现,仅在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可以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没有证据表明机构投资者在非国有企业中可以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负面作用。综上,国有企业应不断完善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加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7、“.....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研究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时,机构投资者与产权性质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这些研究结论丰富了盈余管理的研究,同时有助于理解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对逐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治理有启示作用。主要参考文献龚启辉,吴联生,王亚平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经济研究,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管理世界,李彬,张俊瑞过度投资盈余管理方式合谋与公司价值经济科学,王莉君投资行为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务与金融,薛光,王丽丛,李延喜盈余质量高管集权与企业投资效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现代财经,杨俊杰,曹国华声誉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软科学,肖露璐,洪荭,胡华夏管理层权力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财会月刊,夏立军,鹿小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当代经济管理,李宾......”。
8、“.....蔡春,李明,和辉约束條件盈余管理方式与公司业绩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会计研究,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经济研究,余怒涛,陆开森,谢获宝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高喜兰,陈沉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盈余管理来自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袁知柱,王泽燊,郝文瀚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管理科学,刘启亮,刘晶莹,谈丽华,张雅曼的强制趋同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操纵财会通讯,刘慧龙,王成方,吴联生决策权配置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经济研究,汪玉兰,易朝辉投资组合的权重重要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其中,为总应计项目......”。
9、“.....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取的绝对值来衡量应计盈余管理的整体水平。具体变量及其定义见下页表。为了验证假设,即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文建立模型为了检验假设,即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以及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建立模型与模型。研究结果与分析描述性统计差异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从表的分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企业价值与真实盈余管理在的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其他控制变量也在分组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均在水平上显著不同。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拥有较高的企业价值及较小的企业规模,且其上市时间相较于国有企业来说普遍较短,两职合的情况较多且国有企业拥有较多的机构投资者。因投资决策作为企业大决策之,其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价值,所以有学者从投资效率角度研究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李彬等研究发现......”。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