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日韩参与北极气候变化合作机制才能够有效地运转,使国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北极国家的合作,促进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在北极事务上的参与力度。注釋罗伯特基欧汉著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和信强何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页。,郭培清孙凯北极理事会的努克标准和中国参与北极之路,世界经济与政治,年第期,第页。王新和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国北极身份,太平洋学报,年第期,第页。孙凯王晨光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东北亚论坛,年第期,第页。康文中大国博弈下的北极治理与中国权益,中共中央党校,。孙凯张亮北极变迁视角下中国北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国际关系研究,年第期,第页。中日韩现有的气候变化合作状况和机制准备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国都无法臵身事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设立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体法律框架......”。
2、“.....中日韩个国家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也进行了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有效探索。在双边合作领域,中日之间的环境合作由来已久,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中日双方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签署了多个双边协定。两国政府分别于年和年发表了中日两国政府关于进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技术合作的联合声明和中日两国政府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由此建立了两国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除了制定双边协定,中日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还形成了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等政府渠道以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中日环境合作综合论坛等官民体化渠道,同时,还通过中日民间绿化合作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渠道展开合作。虽然中韩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起步较晚,但也形成了政府民间的多层次双边合作。中韩两国的起始于年中韩环境合作协定的签订。年月日......”。
3、“.....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和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炅焕共同签署了中韩气候变化合作协定。协定重申两国元首共识,强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及規定,明确通过信息与技术交流政策对话联合研究合作项目等方式,开展减缓适应市场机制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活动。在签订双边合作协定的同时,中韩两国还利用中韩环保产业合作地方巡回论坛中韩环保产业论坛中韩环保产业投资论坛等各种产业论坛频繁进行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和合作,为推动地区气候环境状况改善做出了积极努力。日韩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也展开了双边合作。年,日韩两国签署了日韩环境保护合作协定。之后,在这个协定的基础上建立了日韩环境保护合作委员会。以日韩环境保护合作协定以及日韩环境保护合作委员会为平台,日韩之间开始了环境合作的政策对话。年月日,第次日韩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在东京召开。这次会议......”。
4、“.....自年成立以来,日韩环境保护委员会成为两国之间进行气候环境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多边合作领域,中日韩个国家在东北亚气候环境区域性合作的框架下展开了多边合作。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环境合作机制中既有般性合作机制,包括中日韩国环境部长会议东北亚次区域环境合作项目东北亚环境合作会议,也有针对具体问题的专项合作机制,如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区域沙尘技术支持计划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战略行动项目和东北亚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跨界输送项目。这些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政府间会议发布并执行具体行动计划为项目募集资金,以及建立合作秘书处等途径推动着东北亚环境合作不断发展。中日韩个国家也在东北亚的区域环境合作机制中进行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多边合作。由此可见,中日韩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
5、“.....还在东北亚环境区域合作机制的框架下积极参与了多边合作。中日韩在气候环境方面的合作还是比较成熟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对能源和原料有巨大的需求,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北极航道通航后的便利性,将丰富我国能源求采购多元化战略的内容。与中国相比,日韩两国的自然资源更为匮乏,能源资源基本依靠进口,高度依赖国际贸易航线。因此,中日韩个国家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诉求,北极的石油天然气航道等资源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中日韩参与北极事务身份和利益的相似性,使得这个国家的政策实践也趋于致。近年来,中日韩个国家通过各自的北极政策表达了其在北极问题上的政治立场。通过这个国家的北极政策,我们可以看到中日韩在北极事务上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北极科研资源航道环境等领域。在北极科研方面,国都关注北极地区气候系统变化,中国将其列为北极研究的主要科学目标之......”。
6、“.....而韩国也开展过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项目研究。在北极资源和航道利用方面,中日韩都看到了北极地区所蕴含的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了使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了节省国际航运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中日韩个国家都非常关注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并且已经开展了北极航道的试航活动。在北极环境保护方面,由于北极环境的脆弱性,旦破坏将难以恢复,因此中日韩个国家也都非常重视北极环境的保护并将北极环境保护问题列为其北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韩北极合作的必要性根据新自由制度主义,行为体的思想与行为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赖使世界政治和国家行为不至于在无政府状态中走向无序与混乱,但国家出于自私寻求利益最大化使得相互依赖并不定直接促使国家之间走向合作,而国际制度可以通过提供惩罚性手段和服务性功能促进合作。在参与北极治理方面......”。
7、“.....相互依赖促使各国必须从相互依存的角度来思考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与环境安全等问题,寻求新的方法来解决冲突从而实现互利。同时,中日韩个国家在参与北极治理上各具优势。中国雄厚的资金广阔的市场,日本高端的科技水平以及韩国在船舶制造上优势都对北极国家有着强烈的吸引。通过中日韩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可以将各自的资金市场技术优势汇聚到起,提高北极国家对其的依赖程度,从而为中日韩个国家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北极治理中。相比中日韩个国家各自为战,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将大大提高各自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效率。中日韩个国家在北极问题上相互依赖又有相似的利益诉求,为这个国家之间展开合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然而,国家是理性利己的,中日韩之间即便存在共同利益,相互依赖,但由于受到集体行动逻辑和信息不透明的影响......”。
8、“.....因此,中日韩国之间要展开合作还需要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使得互信机制危机处理程序以及规范性约束得以完善,为新合作关系的建立提供信息和信任基础。中日韩参与北极事务需要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从而减少彼此间的误会和摩擦,避免恶意竞争,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中日韩参与北极气候变化的合作机制研究论文原稿。虽然中日两国在政治贸易等方面摩擦不断,但由于两国隔海相望的特殊地缘关系,使得中日之间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政府官民体和民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层次合作。在加强地方合作上,北州和大连两个城市之间的合作就是个成功范例。两个城市在地理环境气候方面具有共同特点,因此在环境治理技术研发人员培训与宣传教育方面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合作,成为地方合作的典范。现有合作机制的不足目前,中日韩个国家的合作呈现出非约束性的特点......”。
9、“.....方面,这种特点赋予了国家之间协商和对话的弹性空间,但另方面也使得治理结构过于松散。没有法律机制的有效规范,各个机制和对话平台之间的协商呈现出随意化,使得多数机制之间各自为政,治理机构混杂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同时,还会造成功能的重叠,在治理的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竞争。这系列的弊端降低了合作的效率,阻碍了合作的进程。由于东亚复杂的政治局势,建立严苛的法律规范反而有可能制约各国之间的合作,但治理结构过于松散也不利于合作的开展。因此,应当为各国保留协商对话的弹性空间,保证各国间长期而稳定的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加大规范的力度,使治理的结构更加严谨而合理。合作机制的构建需要确立基本的治理原则共同目标等共同治理的理念,但由于东北亚国家之间在发展差距合作基础政治历史因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很难在区域内形成知识共同体......”。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