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广州城,“每岁九月华光神诞,里人先期于双门设坛,延羽流诵经,谓之保境平安醮。间数武,则有彩轩,中奏八音,歌声达旦,往来者流连观听。复演剧以终其事,合计所费不下万金。”即使是在交通较为不便的乡里,华光诞期间也同样请戏团表演戏剧,顺德龙山乡“九月廿八日,华光神诞,小陈涌旧演剧,以答神贶。”当然,诞会演戏并不仅仅限于华光诞,顺德“每年七月盂兰节,邑中大乡多建醮坛延火居,兼演戏剧助兴。”清末秀才张铭恩在其诗亭岗古迹八咏之神庙香烟中对东莞亭岗的七娘庙庙会赞叹有加,里面就有关于演剧的叙述“葛衣藜杖上亭岗,庙会中秋气候凉。演剧鼓萧闻角社,进香群履过彭塘。满山酒馆连牌馆,彻夜灯光与月光。此是乡民行乐处,太平点缀也无妨。”今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剧就起源于佛山,佛山庙会中关于戏剧的记录自然丰富异常“三月三日,北帝神诞,乡人士赴灵应祠肃拜,各坊结彩演剧,曰重三会,鼓吹数十部,喧腾十余里。”“三月廿三日,天妃神诞。其演剧以报,肃筵以迓者,次于事北帝......”。
2、“.....凡列肆于普君墟者,以次率钱演剧,几月乃毕。”“十月自是月至腊尽,乡人各演剧以酬北帝,万福台中鲜不歌舞之日矣。”以上引用了珠三角庙会中共有的酬神演戏的大量历史文献,除了演戏之外,各地庙会期间尚有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其中有种引人注目的娱乐便是花炮又称花爆大爆,清人黄芝在其粤小记中讲到广州土地诞的花炮活动“粤俗赛神,辄施放花炮,而广郡尤盛。二月二日为土地诞辰,是日闾阎里闬轰轰彻耳。余少时见花炮高不过三四尺,内实秆槁,外施五彩而已。厥后高至八九尺,备极精巧,有头炮二炮三炮之名,每炮费至百余金。”而广州的金花庙“每岁首夏神诞,报赛者烟花火炮百戏骈集,歌舞之声旬月未已焉。”叶春生施爱东主编广东民俗大典,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年。同治年刊本番禺县志卷六舆地四。清陈徽言南越游记,中国风土志丛刊,扬州广陵书社,年,第页。民国十九年刻本龙山乡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年,第页。民国十八年刊本顺德县志卷舆地。乾隆年佛山忠义乡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
3、“.....年,第页。清仇巨川羊城古钞卷三祠坛,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年,第页。花县的正月十五“乡落沿门迎神放花爆,烧起火,谓之拦巷,行乐数宵。”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佛山庙会期间的娱乐活动“佛山大爆”有详尽的记述“佛山有真武庙,岁三月上已,举镇数十万人,竞为醮会,又多为大爆以享神。其纸爆,大者径三四尺,高八尺,以锦绮多罗洋绒为饰,又以金缕珠珀堆花叠子及人物。使童子年八九岁者百人,倭衣倭帽牵之,药引长二丈余,人立高架,遥以庙中神火掷之,声如丛雷,震惊远迩。其椰爆,大者径二尺,内以磁罂,外以篾以松脂沥青,又以金银作人物龙鸾饰之,载以香车,亦使彩童推挽。药引长六七丈,人立三百步外放之,拾得爆首,则其人生理饶裕,明岁复以大爆酬神。计大爆,纸者费百金,椰者半之。大纸爆多至数十枚,椰爆数百。其真武行殿,则以小爆构结龙楼凤阁,户窗,皆有宝镫具。又以小爆层累为武当山及紫霄金阙,四围悉点百子镫,其大小镫灯裙灯带华盖璎珞宫扇御炉诸物,亦皆以小爆贯串而成。又以锦绣为飞桥复道,两旁栏循,排列珍异花卉,莫可算......”。
4、“.....或行或坐,目乱烟花,鼻厌沉水,簪珥碍足,箫鼓喧耳,为淫荡心志之娱,凡三四昼夜而后已。”除了花炮大爆这样的娱乐活动,尚有广府特有的“飘色”活动广州“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妃会,建醮扮撬饰童男女如元夕,宝马彩棚亦百队。”香山“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曰打醮。盛饰仪从,舁神过市,曰出游。为鱼龙狮象,鸣钲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曰出会景。金支翠旗,穷奢极巧。”明清以来,庙会的娱神活动逐渐向民众集会的娱人活动靠拢,如闻名遐迩的佛山秋色也称秋色赛会,“会城指广州喜春宵,吾乡指佛山喜秋宵。醉芋酒而清风生,盼嫦娥而逸兴发,于是征色选色,角胜争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于桂苑,或载以彩架,或步而徐行,铛鼓轻敲,丝竹按节,此其最韵者矣。至若健汉,尚威唐军宋将,儿童博趣,纸马火龙,状屠沽之杂陈,挽莲舟以入画,种种戏技,无虑数十队,亦堪娱耳目也。灵应祠前,纪纲里口,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灯光绪十六年花县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年,第页。广东民间种流动舞台上的戏剧造型艺术......”。
5、“.....由四个人抬着缓慢行进,同时还有八音锣鼓队奏乐伴随,供人观赏。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事语广州时序,北京中华书局,年,第页。光绪五年刻本香山县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年,第页。纱笼,沿途交映,直尽三鼓乃罢。”顺德龙山乡有舞竹龙活动“乡有醮会。辄用竹条扎成龙,长十数丈,裹以红布,以金纸为之鳞,树以竿,数十人举之......”。
6、“.....正月十四三圣公旦正月十五财神庙旦正月二十六观音庙旦二月二十天后宫旦三月二十三贤善大师庙旦四月初八周大将军庙旦六月十二观音庙旦六月二十地母庙旦十月十八涌口三界公诞四月初八南坑洪圣公诞二月十三包爷诞八月十五观音诞二月十九武侯诞七月二十三法子庙诞正月十二土地诞二月初二万安土地庙诞二月初二观音庙诞二月十九医灵庙诞三月十五天后庙诞三月十三龙山观音开库正月二十六旺岗医灵诞三月十五龙江东海土地诞二月初二天后诞三月二十三华陀诞四月十八关帝诞六月二十四华光大帝诞九月二十八文昌诞二月初三官田土地旦正月初二观音旦六月十九社公旦正月十九西庆关帝庙诞正月初八观音诞正月二十六土地诞二月初二医灵诞三月十五天后诞三月二十三紫云阁观音开库正月二十六永丰社公诞二月初二伦教三洲霍公诞五月二十北海周大将军诞六月二十八关帝诞六月二十四圣庙诞七月初七先锋庙诞九月十七水口天后娘娘诞三月二十三海边坊土地诞二月初二仕版城隍诞四月十三日荔村社公诞二月初二熹涌陈大法师诞正月初七大会华光庙诞九月二十八霞石土地诞二月初二金华庙诞三月二十三李......”。
7、“.....相府诞四月初四关帝诞五月十三日观音诞六月十九白莲观音堂观音开库正月二十六容桂龙潭龙母诞五月初八杏坛南华菩萨巡游正月初八马齐主帅诞七月初七吕地主帅公诞正月初九土地诞二月初二北帝公诞三月初三九月初九南朗关帝诞五月十三桑麻土地旦正月初十东安坊三元宫旦正月十五北街天后宫旦八月二十四杏坛中心村华光旦九月二十八仁厚主帅公旦七月初七逢简车公诞三月二十七关帝诞五月十三二圣诞六月十九主帅诞七月初七华光诞九月二十八马东天后元君巡游正月初二土地诞二月初二洪圣古庙宝诞二月十三天后元君宝诞八月初八四埠北帝诞正月初五均安凌沿北帝诞九月初九永隆观音诞六月十九天后诞八月初八安成龙庙诞五月初八财神诞七月二十二孔明诞七月二十三华光诞九月二十八永兴财神诞七月二十二外村关帝巡游九月初七矶头关帝巡游九月初八桥溪洪圣公诞正月十四关帝巡游九月初九南浦锣鼓柜巡游正月初六华光诞九月二十八鹤峰洪圣宝旦正月十五帝王宝旦八月十五关帝出游九月初四太平北帝巡游九月初二沙头锣鼓柜巡游九月初九天后诞三月二十三沙浦华光巡游正月初四仓门关帝锣鼓柜巡游......”。
8、“.....几乎包括了社会上所有的阶层,可见这民间活动对中国人的影响程度之深。在明清以来珠三角庙会所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因地方不同习俗不同或所祭神祇不同而各有自己的特色,但“演剧”“演戏”等节目却几乎都有......”。
9、“.....佛山石湾的太原霍氏族谱载“年之景,元宵之灯酒,三月三之扮饰,五月五之龙舟,七月七之演戏,世俗相尚,难于禁革,”其中三月初三即是佛山的北帝诞,这其中“世俗相尚”之语也同时说明庙会演戏在明代成化年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其后各类文献中,关于珠三角庙会演戏的记载并不鲜见。据广州府志载,广州府内每年都有祭社土地神的活动,“二月城中多演戏为乐,谚云正灯之戏。农民烹豚洒酒祭礼,祈谷聚而群饮,有饮蜡遗风,秋社亦如之。社后田功毕作。”其时城乡皆搭棚打醮演大戏,各家各户则设茶果糕品拜土地神,社学设宴邀请乡刘志文主编广东民俗大观,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年,第页。道光年佛山忠义乡志卷十二金石下修医灵庙记。乾隆十五年刻本顺德县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年,第页。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年,第页。绅父老。番禺县“二月二日土地会为盛,大小衙署前及街综合治理后达到有 关标准要求......”。
全套CAD图纸.dwg
(CAD图纸)
设计说明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