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王成为国家抽象概念的人格化身,效忠君王即为爱国,私被看作是国家之大敌,中国人不敢理直气壮地声张私人权益,而要处处表现出天下为公的高风亮节。最后是任意镇压异端邪说的法律工具。在专制权力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状态下,些诗赋章句随笔札记传奇小说之类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只要不合统治者的胃口,就会受到无端的惩治。魏晋乱世,竹林七贤流连于山水,颓废放浪,趁人不注意时骂出他们的蔑视。或些名流隐士污秽面目,狎妓纵酒,玩弄文字,嘲讽当局,感叹人生。这些表面上无理性的天马行空独立不羁思想贫乏而内心缺乏真正自由的作品,大多只能背着半痴半傻半疯半狂的名声,作为主流文化的点缀品。然而,统治者往往连这样些因不愿意或没有机会卖身投靠而苟延残喘的诗人文学家都不放过,如东晋散文家嵇康,思想孤傲愤世,桀骜锋利,指斥时弊,终为司马氏所害。中国皇帝自古以来就是文字狱最为发达的权力实体......”。
2、“.....令人不寒而栗。君主统治下奴性人格的最大愿望就是在完全忠孝于主人的同时,也想得到主人的绝对信任,奴性最幸福的时刻便是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谦卑而恭敬地为主人服务,并看到主人满意而信赖的微笑。由是衍生出知识分子自我美化的恶习和怀才不遇的怨愤,这在诸子作品中已有明显表现,而最突出最典型者要数屈原的离骚。其将自己打扮得光辉灿烂,血统高贵,忠孝高洁。然而楚怀王为坏人所蒙蔽,不识善恶。终使屈原的片赤诚付诸东流,以身殉君王。人们在自我塑造天赋完美人格的同时,不敢正视自己的奴隶地位和性格弱点,也不敢正视人的本能中的邪恶面。久而久之,无自省和自我美化传统成为中国知识者的颇为真诚的天性。国人把屈原作为顶礼膜拜的偶像,其精神实质就是对王权的无限忠诚,而他的悲剧也就预示了此后几千年知识者的不幸命运。古代知识阶层与统治者之间虽有道与权理与势之争......”。
3、“.....并不存在足以维系自身独立的价值体系,终为权势统治之协助者,最多要求权势不得太过暴虐而已。知识者赞赏的所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其实都是为其如何生活和服务于君主统治时的社会不同境遇所设计的。我们不否认有个别知识者能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迸发出些思想的火花,凝聚成文化的精华。如庄子的自由浪漫文笔犀利,道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之黑幕司马迁对当朝皇帝的尖锐批评,对私营工商业的极力赞赏陶渊明清新自然与傲骨铮铮之旷达胸怀玄奘唐僧为追求真理偷渡出境,经受严酷考验,学有大成,回国传经,却不货于帝王家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呐喊,有力地鞭挞了中国传统社会都让人肃然起敬,然而,这数千年才出几人,凤毛麟角而已,还往往才华被埋没,人生极坎坷。古代统治者对知识者的压迫摧残,可谓家常便饭,明清王朝的文字狱,实是对学者的大扫荡。然而,士人们在如此背景之下,不但少有些许的反抗......”。
4、“.....清代有个普遍现象,许多平民文人想炫耀才华和表现忠诚,以求朝廷进用,自投罗网成为其刀下冤鬼。以乾隆朝为例,十六年年,穷书生王肇其乘万寿节太后生日献祝寿诗联,结果被乾隆帝令立毙杖下十八年年,多岁的刘震宇向湖南布政使投献所著万世治平新策,请转呈御览,乾隆将其处斩二十年年,山东平民刘德照抄录春秋建论词,赴京城呈献,被凌迟处死二十九年年,童生邓文亮逞递戒淫说戒暴文及诗,当场被捕,斩首立决三十四年年,江南生员李超海献武生立品集,被安徽官府斩首三十九年年,直隶人王珣编成四本书来讨好当局,让其兄弟王琦进京呈献,最后以造作妖书律,判决王珣斩首,王琦充军新疆四十年年,山西平民严谱投呈奏折,褒彰皇后,也被斩首四十三年年,八十六岁的刘翱来省城投献供状,称颂清廷诸帝,被充军新疆,创充军老龄纪录四十四年年,直隶人智天豹编造本朝万年历,意在颂扬清朝国祚长久......”。
5、“.....最后智天豹被判斩首,张九霄判斩监候,秋后处决四十五年年,生员吴英献时务策,被凌迟处死,两子弟侄判斩立决,其余家属为奴。如此络绎不绝的读书人向皇上献忠心,表才华,唯的愿望只是想做个效犬马之劳的奴才,结果都被下至地狱。此文化现象说明什么呢作为民族精英的学者们,已大批堕落为国家权力的奴才。在社会进程中,知识者非但发挥不出其应有的精神力量,且素质日益下降,相当部分人退化至如此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悲哀。明清专制统治的不断加码,也显示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反自由人权的方向。在几乎是有权就有切的传统社会结构中,中国古代文化个很大的特征就是从各个角度激发人的权力欲实为奴才欲,千军万马挤仕途,官本位特征日益强化。传统士大夫们的那种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招牌的强烈仕途欲,就是在这文化背景下培养完成的。没有独立要求缺乏怀疑精神和批判基因很少具有社会良知......”。
6、“.....而没有这些也就没有知识分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几千年古代社会中,没有独立的知识阶层。三千年专制主义的酱缸里泡熟的中国知识传统,渗透到中国文人的血液里,大多是逃避心灵自由通向奴役之路的东西,其太监化的演绎倾向令国人汗颜,成为中国知识者最大的特点。袁伟时告诫说对中国这样古老的具有专制传统的国家来说,不改造文化,冲破文化专制主义,现代化最终会化为泡影。直到清末民初,在西方启蒙文化的冲击下,在各种制度改良变迁的社会进步中,这样的知识奴性人格状况才开始好转,知识者的批判精神令人刮目。在新文化运动中,还涌现出批令人敬仰的巨人大师。遗憾的是好景不长,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辛亥革命功臣精英们的局限辛亥革命要革除千年的皇帝专制制度,代之以民主共和宪政,这样的制度革新中国自古所无,可为我国开天辟地的场真正的革命。由于南北谈判成功,清廷顺利退位,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动荡......”。
7、“.....革命派的主要功臣,及陆续参与进来的立宪派精英,也包括部分愿意改革的旧清官僚,主要是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军政大员,都做出定的贡献。尤其是革命派的功勋,震古烁今,堪称伟业。然而毋庸讳言,革命与共和国建立过程中,功臣与精英们的思想行为存在系列的缺陷,这些局限也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首先是狭隘的民族主义遮蔽着革命的核心目标。中国同盟会把驱除鞑虏作为其革命纲领的首要任务与核心内容之。革命派的民报与改良派的新民丛报争论的基本分歧之,就是是否把满族人视为外国人。孙中山在年就说帝位与清朝的切高级文武职位,都是外国人占据着。武昌起义后以都督黎元洪名义向海内外发布了布告全国电等十个电文,涉及民主共和宪政的字眼寥寥可数,而复大汉之山河之类的呼喊连篇累牍。上海军政府布告也有共讨满贼,报我汉族之仇诸句,江苏都督府的大旗上写有兴汉安民几个大字......”。
8、“.....满人窃位异族专制之类的字句也比比皆是。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南京临时政府诸公得悉清帝退位的第三天,居然爬上紫金山去祭奠朱元璋,把辛亥革命与光复大明江山混为谈。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弥漫的直接后果,就是把革命目标看作是向满清夺权,而轻视革命成功后如何建设个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宪政体制。由是,民国建立之初,政权转移到汉人手中国号的改变和公布了几个不成熟的法律,孙中山黄兴诸人就以为革命已经成功,宣扬民族民权主义已达目的,三民主义只剩下个民生主义还须努力。于是,孙中山准备离开政治舞台,到处讲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之急务。鄙人拟于十年之内,修筑全国铁路二十万里。国民党推孙文为理事长,他坚决表示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理事长职旋即委托宋教仁代理。其实,共和国初期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讨论与立法,如国会多党建设问题,国会立法政府行政司法独立诸权如何互相制衡的规则,公民基本权利如何切实保障......”。
9、“.....军队国家化方面的措施都急需政治家慢慢梳理。作为个政治家,孙中山却嚷嚷着要去搞实业,从而放弃了完善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努力。可见其政治判断力相当幼稚,不知在个君主专制统治已两千余年的国度中,要建设个真正的民主宪政体制的共和国是非常艰难的件事。革命胜利后,对国家政治体制的选择也相当不成熟,乃至轻率改变,授袁世凯以把柄。南京临时政府筹备之际,宋教仁提出实行内阁制,历数总统制的弊端。然而,孙中山因自己掌权,就力主总统制,反对复设防卫之法度,不懂权力制衡的重要性。于是,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用总统制,说明孙中山只顾自己的权力欲与领袖欲,而不顾国情的需要,同盟会内部多数人同样对国情没有清醒的认识。然而,南北和议达成,要将政权交给袁世凯,革命党人不放心,冀图通过内阁制掌控实际权力,便匆匆忙忙制定临时约法,改采内阁制......”。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