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判决缓刑的案件,审判人员应从犯罪情节犯罪危害社会影响主观性等在判决书中全方位依据客观事实进行综合论证,结合公安机关公诉机关及受害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在法律的准绳下将证据列举分析论证适用缓刑的理由,杜绝暗箱操作。采取有效监督制约机制。法院各级领导要重视缓刑案件的审判工作,制定有关适用缓刑案件的监督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既要加强对个案审理的监督指导和把关,确保个案质量,也要强化宏观管理,切实控制好缓刑案件的总量和质量。不但要接受检察院的监督,同时还要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发挥本院审判监督庭的职能,对缓刑案件定期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增设缓刑听证制度。经开庭审理后......”。
2、“.....应举行缓刑听证会。引入缓刑听证制度,使与案件有关的被害人公诉人侦查人员及被告人单位学校社区管理人员村民居委会等参与人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与被告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被告人平时的表现甚至犯罪的基本情况都比较了解,对被告人能否适用缓刑的意见也比较客观,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缓刑适用的参考,能提高缓刑适用的客观性和依据性。缓刑听证参加人来自被告人辖区的不同地方,是各种不同意见的代表者,他们可以在对法律负责的前提下,按照自己意愿如实发表意见,这样可能做到有理当面讲,极大地保证程序上的公平公正,进而可以保证实体上的公平公正,使法官作出的裁判更加客观公正......”。
3、“.....再次,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对缓刑犯的考察。方面,通过缓刑听证,使被告人所在辖区的公民知道了被告人适用缓刑与否的原因,极大程度地尊重了公民知情权另方面,有利于激发被告人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说明论述与计算结果与批注地参与到对缓刑犯的考察工作之中,从而改变过去对缓刑考察不好执行的窘况,是对缓刑制度的有益完善。对缓刑听证程序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参加人员。包括合议庭组成人员案件的公诉人公安机关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受害人及其家属被告人及其家属被告人所在单位代表被告人单位学校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等有关人员。上述人员除公诉人外,并非法定参加人,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法院的邀请参与听证没有法律上的保证......”。
4、“.....因为对被告人是否适用缓刑提供证据并非其法定义务。笔者认为,听证人员不需要固定模式全部参加,可以根据案件的需要,案件的关键人员能够到场即可,如伤害案件的被害人被告人的单位和住所地的管理人员等,公诉人到庭时可以征求其意见,侦查人员和其他有关的人员,如果不能到场,可以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意见。听证方式可以灵活掌握。但听证人员必须是与被告人相关的人。听证内容。应当围绕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说明论述与计算结果与批注悔罪表现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社区改造环境缓刑考察期间的义务能否得到切实履行等进行核实,并确认对犯罪分子缓刑考察期间的监督责任能否落实。犯罪人的主观恶性较深而且造成了较大的客观危件就可以适用缓刑......”。
5、“.....目前我国刑法规定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于再危害社会是我国缓刑适用条件。犯罪情节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犯罪人的主观来以户籍粮籍工作单位为手段的社会控制机制已经无法有效地实现对缓刑犯管理考察帮教等职能。三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缓刑适用条件的完善缓刑适用条件要详细明确具体。缓刑适用条件,即具备哪些条出打工,造成缓刑犯事实上的脱管。由于监管手续未能很好的衔接,在实践中基层派出所未能全面及时掌握本辖区缓刑犯的情况,影响了监管和考察工作的开展。现行的考察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现在流动人员犯罪日渐突出,原关,而不负责将执行落实到位有的作出判决后......”。
6、“.....而外层组织力量薄弱,它们并不清楚自己有协助执行的义务,甚至对罪犯的判刑情况和需要考验也不清楚,还认为罪犯被无罪释放,使得缓刑考察几乎成为空白地带。交付监管脱节。法院在缓刑判决后,只送达执行通知书给公安机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但实际上,由于公安机关的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目前尚未建立缓刑考察机构,对缓刑考察无暇顾及。往往由法院代行公安职能对缓刑犯进行走访考察。另外,缓刑犯所在的单位及基年刑法规定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这种考察和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监督考察的组织不健全......”。
7、“.....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符合法定条件就判缓刑,对些无经济来源闲散人员平时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说明论述与计算结果与批注表三适用缓刑对未成年人犯罪较普遍年上半年,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案件占未成年犯罪案件的,比往年未成年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大大地上升了。未成年人犯罪是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司法实践中减轻处罚的较多,如果再有自首从犯等从轻情节,法院般都会判处缓刑。在适用缓刑的未成年人犯罪中,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但由于具有法定减轻情节而适用缓刑的,也有定比例。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说明论述与计算结果与批注解释的出台......”。
8、“.....总之,缓刑是我国重要的刑罚制度之,正确适用缓刑制度,不仅能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减少社会矛盾,而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滥用这项制度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从我国目前缓刑制度适用和执行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问题和缺陷,需要进步加以完善。二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缓刑适用条件的问题缓刑适用条件过于笼统,难于操作。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期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缓刑。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缓刑的适用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必须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不是累犯。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
9、“.....刑法的这规定,对缓刑适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说明论述与计算结果与批注用的具体情节罪犯的悔罪表现是否不致再危害社会等等方面,均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特别是什么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实践中不好掌握,在定程序上影响缓刑的适用。有使司法机关在适用缓刑的问题上实际是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很可能会致使法官在考虑是否对犯罪人适用缓刑时陷入无所适从的状况,同时又容易误导法官过度滥用刑罚的自由裁量权,而且也极有可能为些徇私枉法者提供了借口,这不符合量刑标准的统和公开公正,容易导致对些本不该适用缓刑的罪犯适用缓刑,对些应当适用缓刑的罪犯却没有适用缓刑。二缓刑适用程序的问题程序公正是做到实体公正最有力的保障......”。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