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防护装置开启时,控制装置应与安全防护装置联锁,使设备运转安全防护装置同时起作用。表示警示的声光危险信号的显示,在其强度形式等方面要突出于其它信号。有惯性冲撞的运动部件,必须采取可靠的缓冲措施,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凡需设有联锁装置的操作门窗栏杆都应设有联锁装置,并且灵敏可靠凡限制运动件范围的,应设行程限位开关,且固定牢靠有效。紧急停车装置在当发生危险时,不能迅速通过控制开关来停止设备运行危险的,或在控制台上不能观察到全部控制状态时,应设紧急停车装置。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切运动,其开关的形状应区别于般控制开关,颜色为红色。对需设紧急停车装置的设备,应在每个操作位置和需要的地方,都要有紧急停车装置,并便于操作,灵敏可靠。局部照明为安全电压具体要求可按照第三章第节金属切削机床执行。及电器完好可靠具体要求可按照第三章第节金属切削机床执行......”。
2、“.....应符合第三章第节工业梯台走台平台的有关要求。计分方法本项目应得分为分凡未标注的条款,不符合任条款要求时,该台设备为不合格凡标注的条款,不规范或不够完善,每台处从总分扣分,最多不超过总分的依据设备设施不合格台数与考评总台数的比值计算不合格率实得分按下式计算实得分不合格台数评价总数各台处因不规范的扣分之和引用法规和标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般要求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四章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概述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是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三大组成部分之,共个项目,计分。基本概念作业环境作业环境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它包括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工位器具操作空间操作体位操作程序劳动组织气象条件等。作业环境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使作业环境保持整洁有序......”。
3、“.....防止职业病发生。因此,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如何预防职业病。职业健康职业健康又称职业卫生或工业卫生。职业健康工作是保护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免受职业危害为目的工作领域,首要任务是识别和控制不良的作业环境强化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措施,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是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员工个体因素及产生职业病的作用条件以及对其管理的危险性进行度量和考核评级现场管理对安全生产的意义现场是各种生产的集合,是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现场管理也是对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和各项管理功能的验证在实际意义方面,加强现场管理,能够减少事故发生因为事故发生最重要的间接因素就是现场管理因素环境,由于现场管理存在缺陷,才造成人的行为失控和现场的隐患,从而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或火灾事故的发生。现场管理是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
4、“.....对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必然极大地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大环境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不同作业环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化学性因素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化学毒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取决于实际生产条件。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有氮氧化物硫化氢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氟氯溴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正己烷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铅汞砷等金属毒物和类金属毒物。物理性因素不良的气象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气湿气流及热幅射构成了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
5、“.....可能引起中暑。而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不仅可引起冻伤,还可增高感冒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的发病率。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按其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射线或微粒子,如仅射线和中子等,可引起生物分子结构的破坏。而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伤害是灼效应,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电磁场等。高频和无线电波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主要由电磁场能量所转化的热量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高频电磁场和短波电磁场主要是引起中枢神经失调,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候群。强烈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眼病。须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安全管理,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体系,从而形成种企业内部约束改进的机制......”。
6、“.....形成个既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按照事故的致因理论,不安全状态条件和不安全行为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而造成这些不安全状态条件和不安全行为动作的间接原因则是管理缺陷管理因素和管理责任。因此,控制事故必须立足于基础管理。基础管理的考评原则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分级管理,分线负责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原则,是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责任指标的保证,是形成企业上下纵横交错的矩阵形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决策层有较大的权限,也承担较大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其责任侧重于安全决策,并协调组织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活动,实现安全生产。而中层基层管理者通常拥有执行权和监督权,也应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责任者各分厂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各级负责人拥有定指挥权......”。
7、“.....各职能部门在企业组织机构中是为实现种功能而设立,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必须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专职机构,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调指导服务。考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建设,关键是查证是否符合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原则的要求,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建立和保持安全管理体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系统管理的原则基础管理应立足于系统管理,即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评价并控制人机环境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调整各种因素,使系统发生的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因此,基础管理考评必须将各考评项目有机联系在起,形成个相对独立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而综合考评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系统管理的核心是根据管理学的原理,建立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使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
8、“.....即个企业的活动可分为计划行动检查改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计划环节。就是作为行动基础的些事先的考虑,它预先决定干什么,如何干,什么时候干,以及谁去干等问题。行动环节。按照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和控制要点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与计划的符合性及实施的结果决定了企业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检查环节。检查环节是为了确保计划行动的有效实施,需要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或消除可能产生的行为偏差。改进环节。随着管理的进程,针对管理活动实践所发现的缺陷不足或根据变化的内外部条件,不断进行管理活动的调整完善。协调的原则安全生产工作在责任制明确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分厂车间还必须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为了保证横向纵向协调,应使安全生产各项业务标准化规范化,明确横向纵向流程。因此,项业务应由哪个部门提出,应由哪些部门执行......”。
9、“.....都应有明确的规定。考评多部门协调的项目时,如果其中有个部门中断,这个项目就不得分。有效性的原则计划的有效性企业长远规划年度计划不但要有安全生产的目标指标以及相关的措施等内容,而且要着重考核执行效果。规划计划中安全内容不能实施,安措计划不能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不能按期完成或效果差的,应按考评标准规定给予扣分。组织的有效性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必须设置专职安全机构,并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网络的作用,制订内容齐全的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而且要求规章制度有效地贯彻落实于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业务之中和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控制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管理和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安全资金的合理投入,使人机环境系统各因素达到最佳安全匹配,达到对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有效控制。根据以上四个原则......”。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