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异化现象及历史上异化思想的总述与评价
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异化现象根源的论述
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力量统治切。从广义的角度上说,异化就
是现行的事物与其出发点相违背的现象。就社会分工而言,现阶段人们并不是基于
对种职业的兴趣与爱好,而首先是基于生存的考虑。换句话说,劳动还只是种宜宾学院届毕业论文
谋生的手段。诚然,劳动是劳动者的直接的生活来源,但同时也是他的个人存在的
积极实现。但另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
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
动对人来说就成为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
着这种力量。恩格斯也认为如果说自愿的生产活动是我们所知道的最高的享受,
那末强制劳动就是种最残酷最带侮辱性的痛苦。
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从前人的异化思想中得到启示,从人的劳动出发,分析了人类生存的基
础即劳动对人的实际作用,揭示了人的异化的本质,从而提出了个崭新的概念
异化劳动。所谓异化劳动,就是指人类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定条件下反过来成
为了统治和支配人们的种外在力量。在手稿中,马克思主要从以下四个方
面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内涵,从而建立起异化劳动理论。
从生产结果上看,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
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
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的东西就越少。接下来,马克思又从
人本学主体辩证法的角度提出了对象化的理论。他指出,对象化既体现在对象的丧
失,又体现在为对象所奴役。工人在异化劳动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动物的东
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都是非
人,因而人的发展也被异化,劳动被彻底否定并且被扼杀殆尽。在异化的状态下,
工人所生产的是种既不能实现他自身又不能满足他肉体需要的产品。工人生产
了对象,但同时却失去了对象,进而又束缚在对象之中。马克思指出按照国民
经济学的,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消费的越少他
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
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
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的奴隶。
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马克思从人本学主体辩证法和社会伦理价值批判理论的双重思维角度阐述了
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他指出,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
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种手段„„劳动
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宜宾学院届毕业论文
人。马克思又指出,这样的异化劳动不仅是种让自己外在的劳动,而且是种
自我牺牲自我摧残的劳动。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
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
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觉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
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工人只是在运用自
己的动物机能时,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倘若让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
并让它们成为最后的与唯的终极目标,人便沦为动物。
从人的类本质看,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生产生活本身就是类生活,以及正是在
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马克思从人和人的类本质
出发,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而言不过是满足人的需要,
即维持人的肉体生存需要的种手段,可人的类本质就在于有自由的和有自觉的活
动。因而,劳动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
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但是,
在异化劳动的情况下,人对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异化劳动使自
然界,使人本身人自己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与人相异化,并且使类同人相异
化。正如马克思所说这样来,异化劳动造成如下结果人的类本质无论是
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的能力变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
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
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通过对上述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
化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后指出,这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马克
思指出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侯,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
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同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和
劳动对象的关系。同时,通过异化劳动,工人生产出种同劳动格格不入的站
在劳动之外的劳动关系,即资本家同这种劳动的关系。因而,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
产物。马克思进步指出,工资与私有财产是统的。因为以劳动产品劳动对象
来支付劳动本身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在工资中,劳动本
身并不表现为目的本身,而表现为工资的奴隶。即使是强制提高工资,也无非是给
奴隶较多的报酬,然而,这种行为既不会使工人也不会使劳动获得人的身份和尊严。宜宾学院届毕业论文
也就是说,仍然不会改变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因
此,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它既蕴含
着唯物史观的新的思想因素,又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的痕迹。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尽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不成熟的不完善的,
但它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是重大的,它对后人影响十分深远。
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
当代中国的概念的规定
当代中国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中国,是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中国,是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中国,也是
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
当代中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方面,方面,在我国的
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我国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低下,且发展不平衡另方面,在我
国的经济制度上,我国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
结构,与此相适应的,我国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政治方面,首先,在国体上,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次,在政体上,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最后,在政党制
度上,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文化方面,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关系方面,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构成的国
家,所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
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首先,国民经济
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其次,
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
再次,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
第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显著转
变。第五,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系别政府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姓名胡光平
学号年级级
指导教师唐蔚职称讲师
年月宜宾学院届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异化思想的源与流
关于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