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

格式:word 上传:2022-06-24 20:04:17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修改意见稿

1、“.....正交频分复用的提出已有近年的历史,第个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军用的无线高频通信链路。但这种多载波传输技术在双向无线数据方面的应用却是近十年来的新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在广播式的音频和视频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种可以有效对抗的高速传输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数字音频广播高清晰度电视无线局域网,它在移动通信中的运用也是大势所趋。年通过了个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其中调制技术被采用并作为它的物理层标准。第二章系统的基本介绍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与已经普遍熟知应用的频分复用技术十分相似,与基本原理相同,把高速的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个频率子信道中进行传输,不同的是,技术利用了更好的控制方法,使频谱利用率有所提高。与的主要差别为以下几方面第在常规的广播系统中,每个无线站在不同的频率上发送信号,有效的运用来保证每个站点的分隔,广播系统中的每个站点没有任何的同位或同步但使用传播技术,譬如......”

2、“.....这些数据是由多个子载波密集打包组成,然后将在体系中传输,在信号内的所有子载波都是在时间和频率上同步的,使子载波之间的干扰被严格控制。这些复用的子载波在频域中交错重叠,但因为调制的正交性且采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所以不会发生载波间干扰。第二对传统的频分复用系统而言,传播的信号需要在两个信道之间存在较大的频率间隔即保护带宽来防止干扰,这降低了全部的频谱利用率然而应用的子载波正交复用技术大大减少了保护带宽,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如图。在早期时候,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各子载波采用正交滤波器将信道分成多个子信道,但要用很多的滤波器,尤其是当路数增多的时候。年,及等将应用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从而很方便地实现了多路信号的复合和分解。系统的个重要优点就是可以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实现调制和解调,从而大大简化系统实现的复杂度。图与带宽利用率的比较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是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它可以被看作是种调制技术,也可以被当作种复用技术。多载波传输把数据流分解成若干个子比特流......”

3、“.....用这样的低比特率形成的低速率多状态符号再去调制相应的子载波,就构成多个低速率符号并行发送的传输系统。正交频分复用是对多载波调制的种改进。它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所以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选择的个主要原因在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窄带干扰。在单载波系统中,次衰落或者干扰就可以导致整个链路失效,但是在多载波系统中,时刻只会有少部分的子信道会受到深衰落的影响。的基本原理的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早在年代就已经提出,由于使用模拟滤波器实现起来的系统复杂度较高,所以直没有发展起来年代,提出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实现多载波调制,为的实用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年代,首先分析了在移动通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此以后,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才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图为系统收发端的典型框图。发送端将被传输的数字数据转换成子载波幅度和相位的映射,并进行变换将数据的频谱表达式变到时域上。变换与变换的作用相同......”

4、“.....所以适用于所有的应用系统。图如图所示,以号表示的蓝线上方表示在有多径衰落情况下的系统误码性能,以号表示的红线下方表示仅有加性高斯白噪声干扰下的系统误码性能。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多径干扰下的系统误码特性比加性高斯白噪声干扰下的误码性能要差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多径时延引起的码间干扰影响了系统的误码特性。多径衰落中不同时延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下面比较随着多径衰落中时延的增大,系统误码性能的改变,在此次仿真中,逐渐使时延从点开始增大,依次为点,点,在前两种情况下时延未超出保护间隔,而第三种情况下,时延已超出保护间隔,仿真结果如下图如图所示,最下方的线表示多径时延为点的情况,中间的线表示多径时延为点的情况,最上面的线表示多径时延为点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信噪比比较小的时候,这三者的误码特性几乎相同,只有到以后,三者的误码率才有所区别,但区别程度不大。还可从图中近步看出,在多径时延未超出保护间隔的时候,系统误码性能比较接近,虽然误码率会随着多径时延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幅度很小......”

5、“.....系统的误码率要比前两种情况大,而且增加的幅度更大。多径衰落中不同幅度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下面比较随着多径衰落中幅度的增大,系统误码性能的改变,在此次仿真中,逐渐使幅度从开始增大,依次为仿真结果如图,最下方的线表示多径衰落中幅度为,中间的线表示多径衰落幅度为,最上方的线表示多径衰落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多径衰落幅度的增加,系统的误码率逐渐变大,而且增加的幅度比较快。对比多径衰落中时延对误码率的影响,可以看出,系统对衰落幅度的敏感程度要远大于系统对时延大小的敏感程度。因此在以后对系统分析时,要更加注意考虑多径衰落的幅度的因素。图不同系统实现方式下的误码特性下面比较在系统有保护间隔和无保护间隔时,系统的误码特性。图如图所示,下方的线表示在系统有保护间隔和循环编码下的系统误码率,上方的曲线表示在系统无保护间隔下的误码率,可以从中看出,当系统采用保护间隔措施时,可以在定程度上克服多径衰落带来的信道间干扰,使误码率下降,但付出的代价是使系统的容量变小......”

6、“.....是值得的第五章总结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有多种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但是其中主要包括系统系统以及系统。其中系统占据全球移动通信市场份额的,可以提供以及的电路交换语音业务,还可以通过和分别提供和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系统占有全球市场的份额,它可以提供的电路交换语音和传真业务,其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系统占有的市场份额是,它能够提供可变速率接入,其峰值速率分别可以达到和,还可以通过使用蜂窝数字分组数据网络来提供数据业务。显然,基于支持话音业务的电路交换模式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不能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要。但是对于高速数据业务来说,单载波系统和窄带系统中都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无线信道存在时延扩展,而且高速信息流的符号宽度又相对较窄,所以符号之间会存在较严重的符号间干扰,因此对单载波系统中使用的均衡器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即抽头数量要足够大,训练符号要足够多,训练时间要足够长,而均衡算法的复杂度也会大大增加。对于窄带来说,其主要问题在于扩频增益与高速数据流之间的矛盾。保证相同带宽的前提下......”

7、“.....这样就大大限制了系统噪声平均的优点,从而使得系统的软容量受到定的影响,如果保持原来的扩频增益,则必须要相应的提高带宽。此外,系统内的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采用闭环的功率控制,这在电路交换系统中比较容易实现,但对于分组业务来说,对信道进行探测,然后再返回功率控制命令会导致较大的时延,因此对于高速的无线分组业务来说,这种闭环的功率控制问题也存在缺陷。因此,今后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高速信息流在无线信道中的传输问题,从而可以满足带宽要求更高的多种多媒体业务和更快的网络浏览速度。然而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易受频率偏差的影响。存在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这两个缺点是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其频谱利用率高成本低等原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对通信数据化宽带化个人化和移动化的需求,技术在综合无线接入领域将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傅立叶变换反变换采用的高速技术格状编码技术软判决技术信道自适应技术插入保护时段减少均衡计算量等成熟技术的逐步引入......”

8、“.....预计第三代以后的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将是技术。参考文献郭梯云,邬国扬,李建东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王立宁,乐光新,詹菲与通信仿真,人民邮电出版社,。程佩清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樊昌信,詹道庸,徐炳祥,吴成柯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张平,崔春风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查光明熊贤祚扩频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周炯槃,续大我等著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佟学俭等著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致谢在经过将近四个月的努力,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后,我的毕业设计报告终于完成了。回首这几个月来日以继夜的辛勤工作,我感触很深。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发现自己又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了新的体验,收获了很多,这不只是本毕业设计报告所能体现出来的。我会永远珍惜这份经历。这份报告中不只是我辛勤工作的结晶,还包含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心血......”

9、“.....就没有这份报告。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邵志佳老师的无私帮助。邵老师年事已高,但仍然不断的给予我最大的帮助,帮我查程序,分析问题。最让我感动的是有次下着大雨,邵老师仍然如约来到实验室为我解决问题。我再次衷心感谢邵老师,并祝愿他身体健康,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的抚育和教育,我不可能顺利地考上北邮,完成我人生重要的步。祝他们身体健康,目录摘要第章绪论第二章系统的基本介绍的基本原理的产生和发展的实现保护间隔循环前缀和子载波数的选择子载波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优缺点系统的关键技术第三章系统仿真实现信号的时域及频域波形带外功率辐射以及加窗技术在不同信道环境和系统不同实现方式下的仿真调制与解调不同信道环境下的系统仿真实现系统不同实现方式的仿真实现第四章系统的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不同信道环境下的误码特性不同系统实现方式下的误码特性第五章总结摘要本论文以系统为基础,介绍了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技术的优势所在,并且展望了今后的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前景。在简单介绍原理的同时......”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32
【毕业设计】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32
预览结束,还剩 17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