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定资产摊销期明确的无形资产商誉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的比较目前国际上对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允许转回也存在不同的规定有的规定允许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不包括商誉减值损失有的规定对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做了谨慎性的规定主体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如果有迹象,主体必须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主体在最近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此时,资产的账面金额应增加至其可收回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的冲回反映项资产在使用或出售方面的潜在服务能力,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有所提高。对于仅仅因折现的展开而导致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金额,不能转回减值损失。由于资产减值的转回而增加的资产账面金额......”。
2、“.....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应立即在收益表中作为收益确认。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在随后期间不得转回。英国会计准则第号固定资产和商誉的减值的规定与类似。与不同的是允许转回已确认的无形资产和商誉的减值损失,但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号长期资产减值与处置会计规定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成为新的成本计量基础,主体不应在以后期间调整资产的成本,所以在资产减值恢复时,如同其他资产增值不确认样,不允许转回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尽管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与有许多方面相当接近,但两者对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允许转回的问题仍存在实质性差异资产减值损失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致的规定主要是从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相致,考虑到我国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转回来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屡发生,为遏制这种不良现象而采取的种反制措施。新准则中减值损失不得转回修订的优点第......”。
3、“.....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不完善,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又过于分散和粗糙,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常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来操纵利润,以前期间预先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当期则全部或部分冲回,以达到调控盈余的目的。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规定不允许转回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有助于减少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告的可能性,缩小了利用会计政策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第二,与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相适应。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是主体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如果有迹象,主体必须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主体在最近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可见,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可以转回......”。
4、“.....这些就需要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从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来看,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如果允许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反而容易增加企业操纵损益的可能。资产减值准则做出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规定,减少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范围,同时也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第三,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上已有的准则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还有其他国家会计准则都存在相关条款规定不得转回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要想与国际接轨减少企业在国际业务中发展的阻碍就必须制定与国际相致的会计处理方法。资产减值损失经确定不得转回的缺点资产减值损失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可能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可能高于资产的账面价值,这是市场经济中的自然现象,只能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能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5、“.....资产减值准则做出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规定,减少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范围,同时也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第三,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上已有的准则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还有其他国家会计准则都存在相关条款规定不得转回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要想与国际接轨减少企业在国际业务中发展的阻碍就必须制定与国际相致的会计处理方法。资产减值损失经确定不得转回的缺点资产减值损失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可能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可能高于资产的账面价值,这是市场经济中的自然现象,只能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能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虽然可在定程度上防止企业滥用资产减值,但有可能使资产减值准则的应用走向另个极端,即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折现率现金流量的估计时间分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
6、“.....因为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高估资产,与实际不符,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不能转回,就是低估资产,同样与实际不符。另外,新资产减值准则虽然规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但该规定并未能完全封死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通道,因为新准则并未明确针对存货短期投资等项目的减值准备能否冲回的问题。对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金融资产递延税项资产和雇员福利资产以及特殊行业的资产也排除在准则适用范围之外,这些资产已计提的减值损失依然可以在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价值恢复的前提下予以转回。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上市公司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绝大部分来自金融资产,尤其是当中的应收款项。从年的实证研究数据看,家上市公司计提了减值准备,其中项减值准备净额主要由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构成,分别占总计提净额的和......”。
7、“.....例如,咸阳偏转年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决定是公司库存抵账商品相机,由于市场原因已很难变现,应全额计提跌价准备,其原账面价值万元,已提跌价准备万元,决定补提跌价准备万元。由此可见,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冲回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通道。新资产减值准则只阻止了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转回操控利润,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进行盈利操控,上市公司未来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然存在。完善新规则不足的建议和对策产生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阶段实际情况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除了对货币资金有细则规定外......”。
8、“.....使法律制度出现了真空段。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现实的会计实务中,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会计人员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迫在眉睫。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目前些企业利用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的行为,不仅丧失了企业的诚信,而且也使会计的信誉备受挑战。对于参加会计资料造假的相关违法主体,不仅要明确其法律责任,还要提高法律责任的威慑程度。我国目前企业会计数据失真问题的日益严重与其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低下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才能真正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
9、“.....保证些企业在正常运作,维护公众利益。四强化资产减值会计的统性和明晰性准则制定部门应谨慎确定企业的专业判断范围和谨慎赋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备,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存在具有定的必然性,国外研究也表明,赋予企业定的会计弹性,便于企业通过专业判断和会计选择向市场传递公司的特有信息,从而可以降低准则的实施成本。可以说,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资产减值政策的相关规定是对基本会计理论的具体运用,也是我们国家加大会计改革力度,尽快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的具体体现。许多实证研究结果也已发现,面临报表压力的企业并没有正确运用企业会计制度赋予的会计选择权,而是将其视作了利润操纵的机会,违背了资产减值会计相关规定的初衷。因此,我们尽管并不主张简单通过消除会计选择权,以求得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仍然认为目前适当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是完全必要的......”。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