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防”的关口牢牢前置,在细微处查风险、薄弱处补短板、长效处守平安......”。
2、“.....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细微处查风险,把风险隐患“筛”在暴雨前。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预防”是防汛工作核心,汛前安全巡查排查工作当坚持“早”字当先、“细”字为要,全面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精准识别出每一处可能存在的风险,切实做到早部署、早准备、早行动......”。
3、“.....这是将灾害损失控制到最小的基础工程。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带着警觉和韧劲,用脚步反复丈量责任区,严格落实“三查”工作措施。雨前就要让“铁脚板”踏遍堤防的每一段、水库的每一处、山洪灾害易发点的每一户、危旧房屋的每一栋,要对村情、民情有充分的了解......”。
4、“.....建立“一患一档”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确保不漏一处险情,做到心中有数。 薄弱处补短板,让科技赋能“织”密防汛网。山河安澜,成于补短板之策。防汛的薄弱处,是风险的突破口,也是担当的试金石。我国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灾害频发、突发且复杂多变......”。
5、“.....传统“人防”模式在精准感知、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方面存在明显局限。广大党员干部要甘当“短板”的“探照灯”,善做科技赋能的“巧织手”,以“人防筑基、技防强链”破局。一方面,必须强化人防基础。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较真,主动深入最偏远、最复杂、最易被忽视的一线......”。
6、“.....另一方面,要聚焦那些传统人力难以企及或效率低下的领域,主动拥抱新技术,并懂其机理、用其所长。例如,在高海拔区域布设水利测雨雷达、雨量水位视频一体站......”。
7、“.....通过构建智能感知网络,使之成为防汛“千里眼”,让“看不见的风险”变得“看得见”,织密防汛减灾安全防护网。 长效处守平安,将全民减灾“烙”在心里头。防汛减灾贵在久久为功,需全民参与守安澜。一方面,要筑牢思想防线,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
8、“.....全力抢险”基本方针,常态化开展防汛检查、清点物资、应急演练和防汛宣传等工作,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醒和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做到“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坚决克服“防汛靠政府”的麻痹思想和“年年防汛,年年无汛”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群防群治是长效机制的根本之策,每一个人都不是“防汛旁观者”......”。
9、“.....通过村广播和播放警示教育片、入户宣传等方式,全面开展防汛知识宣讲,制定“防汛安全明白卡”,结合当地实际将防汛知识、自救方式和避灾安全场所宣传到户、普及到人,引导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转变。广大党员干部、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驻村工作队员要就地转化为“防汛宣传员”......”。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