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围绕一个看似细微却关乎党性原则的重大课题展开学习——“抹不开面子”往往容易“丢面子”。这不仅是一次作风提醒,更是一场对党员干部价值观的深刻拷问。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人际交往中,适当维护尊严与体面,本无可厚非。但对党员干部而言,当“面子”与纪律、原则发生冲突时,如果一味“抹不开面子”,最终不仅保不住所谓的“体面”,反而会“丢官”“丢人”“丢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并一针见血地告诫:“有的人认为,吃吃饭、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觉得抹不开面子。”这番话直击要害,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近期,中央纪委公开通报的多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无一不是从“抹不开面子”开始,最终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扭曲的“面子观”,是腐蚀干部的“糖衣炮弹”,是突破纪律底线的“第一道裂缝”。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福建政和,有这样一位县委书记——廖俊波。他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想请他帮忙承揽工程。这位朋友先是直接找他,被严词拒绝;后来又请廖俊波的父亲出面说情,依然被他回绝。他对父亲说:“爸,您养育我长大,教我做人要正直。今天如果我开了这个口,就是辜负了您的教诲,也对不起组织的信任。”他刚到政和时就对老乡詹树强明确表示:“咱们是老乡,如果有人通过你找我吃饭,你千万不要叫我。”正是这种“六亲不认”的原则性,让他在群众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他不幸因公殉职那天,送别的群众把前后数十里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那一刻,没有挽联,只有泪雨;没有掌声,只有哭声。群众用最朴素的方式,给了他最大的“面子”。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担任部门负责人时的一次经历。一位老同事,也是我工作上的“引路人”,私下找我,希望在一项采购项目中“关照”他的亲戚。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张,这事儿不大,流程上通融一下,帮帮忙,也是给老哥一个面子。”我当时心里很矛盾,拒绝吧,怕伤了情分;答应吧,又违背原则。犹豫再三,我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拒绝了。那段时间,我们之间气氛有些尴尬。但几个月后,那位亲戚因在其他项目中违规被查,他反而主动找到我,握着我的手说:“小张,当初你拦着我,其实是救了我,也救了我儿子。我这才知道,真正的面子不是靠人情撑起来的,而是靠干净干事立起来的。”
在座的同志,你们是否也曾面临过类似的“人情关”?当“老领导”“老同学”“老朋友”提出不合规矩的请求时,你是选择坚守原则,还是碍于情面“网开一面”?
正是这些“抹不开面子”的困境,让我们深刻反思:什么是党员干部真正的“面子”?是觥筹交错中的推杯换盏?是熟人圈里的称兄道弟?还是群众口中的“清官”“好官”?廖俊波的事迹告诉我们,党员干部真正的面子,是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是清正廉洁、干净做事赢得的尊重,是在履职尽责、为民谋利中收获的肯定。群众脸上的笑容、口中的称赞,才是我们最大的体面。
今天,我们就围绕“‘抹不开面子’往往容易‘丢面子’”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面子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认清“抹不开面子”的本质,是党性不强、定力不足的表现。
“抹不开面子”不是人情味,而是原则性的缺失。它往往以“人情世故”为名,行“违规破纪”之实。当“面子”凌驾于纪律之上,就是党性动摇的开始。
在这方面,“人民的樵夫”廖俊波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他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面对各种请托,始终坚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他说:“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每一个干部共同守护。”正是这种强大的政治定力,让他在各种人情围猎面前岿然不动。
但反观一些令人痛心的案例。某地一名副局长,因抹不开老同学的面子,违规为其企业办理审批手续。起初只是“通融一下”,后来发展到收受贿赂。案发后,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总觉得自己是帮同学,没想到是把自己送进了监狱。那点所谓的‘面子’,最终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有甚者,有的干部在人事任免上,面对“打招呼”“递条子”,觉得不好驳领导或熟人的面子,便降低标准,让不合格的人上岗,严重破坏了选人用人风气。
原则的堤坝一旦被“人情”冲开一道口子,就会迅速溃堤。 “抹不开面子”的背后,是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权力观的扭曲。
二、破除“面子观”的误区,必须厘清公与私、情与法的界限。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公器,不是私产;人际关系是公域中的交往,不是私域里的交易。必须清醒认识到,用公权换“私情”,用原则换“面子”,最终只会两头落空。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时,有亲戚想让他帮忙安排工作。他耐心解释:“我是县委书记,不是‘家族长’。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他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绝不利用职权为亲属谋私利。这种大公无私的品格,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
然而,也有一些干部混淆了公私界限。一位科长,为了给老领导“面子”,在一次检查中对下属单位的严重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几句。结果不久后发生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他不仅被追责,更在单位和家属中“丢尽了脸”。这种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换来的“面子”,何其可悲!
公私分明是底线,公而忘私是境界。 只有把“公”字放在首位,才能在人情面前站稳脚跟。
三、树立正确的“面子观”,以群众满意为最大体面。
党员干部的“面子”,不在酒桌上的称兄道弟,而在田间地头的群众口碑。要自觉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
在这方面,“草鞋书记”杨善洲是典范。他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他从不参加应酬,却常常和农民一起吃粗茶淡饭。群众说:“杨书记和我们一样,脚上沾的泥,心里装的是我们。”他去世后,群众自发为他守灵,送行的队伍绵延数里。这种由群众用脚走出来的“面子”,才是最厚重、最持久的。
但也要警惕“面子工程”的诱惑。有的地方为了迎接检查,专门打造“盆景式”示范点,要求群众“统一着装”“统一说辞”,耗费巨资搞“形象工程”。检查一过,一切照旧。这种靠“包装”出来的“面子”,群众看在眼里,骂在心里。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 只有把心思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那么,为了共同守护好我们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我们携手并进:
第一、强化纪律意识,不妨在办公室或手机屏保上设置一句警示语,关键是时刻提醒自己“纪律面前没有例外”,
第二、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可以定期重温党章党规和典型案例,关键是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第三、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比如多与基层群众交朋友,关键是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第四、主动接受监督,不妨在重大事项决策后及时公开相关信息,重点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情请托”无处遁形。
同志们,“抹不开面子”往往容易“丢面子”,这是无数案例印证的铁律。党员干部必须引以为戒,从小事小节做起,从推掉一顿违规的宴请、一杯不该喝的酒、一次不合规矩的请托做起。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谆谆教诲,真正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形象,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赖,守护好自己的面子,更加守护好共产党员的“金字招牌”。
今天的党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第 1 页 / 共 5 页
第 2 页 / 共 5 页
第 3 页 / 共 5 页
第 4 页 / 共 5 页
第 5 页 / 共 5 页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