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焦一个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课题——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这不仅是一次理论学习,更是一场实践探索,旨在通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多次强调“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充分调动亿万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应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风险挑战,激发基层活力,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并对基层治理作出重要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基层治理模式——“枫桥经验”。上世纪60年代初,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如今,枫桥镇的社区里设有“小院议事厅”,居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讨论解决邻里纠纷、环境整治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一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治理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全体群众共同参与的大事。
这让我想起自己在乡镇工作时的一次经历。有一次,我们镇上发生了一起因土地征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村民们情绪激动,纷纷围堵镇政府大门,要求解决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简单地采取强制措施,而是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的诉求,解释政策法规,并承诺尽快给出解决方案。经过多轮沟通协调,最终达成了共识,成功化解了矛盾。事后,一位老村民拉着我的手说:“干部能真心为我们着想,我们就放心了。”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民心、化解矛盾。
在座的同志,你们是否也曾遇到过类似的矛盾?当面对群众的不满和诉求时,你是选择强硬压制,还是耐心倾听、积极化解?这种选择的背后,考验的是我们的群众工作能力和为民情怀。
正是这些基层治理中的生动案例,让我们警醒:基层治理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需要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以党建引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今天,我们就围绕“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这方面,枫桥镇的“小院议事厅” 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功典范。通过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提升了基层治理社会化水平。
但反观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基层治理陷入困境。例如,某村由于党支部书记长期不作为,村里事务无人管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群众意见很大。这种现象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果。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 我们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向心力,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配强领导班子,使整个班子和干部队伍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二、坚持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造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环境,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在高效服务中实现有效治理。
在这方面,一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成功范例。通过完善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例如,某市通过实施“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居民们普遍反映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有的社区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基础设施虽然建好了,但后续维护不到位,导致设施老化、损坏,影响了使用效果。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损害了政府形象。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关键在于精准施策。 我们要掌握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把就业、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增强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发挥好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向困难群众倾斜。
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形成治理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面对新变化新要求,单靠政府是干不了也干不好的,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在这方面,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 的做法值得借鉴。该街道通过建立“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街道设立了多个网格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负责一定区域内的综合治理任务,实现了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基层治理格局单一,缺乏协同效应。有的社区仅依赖居委会开展工作,忽视了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导致治理效能低下。这种现象不利于形成治理合力,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关键在于多方联动。 在农村,要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在城市,要完善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格局,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那么,为了共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让我们立下行动共识:
第一、强化党建引领,不妨定期开展党组织活动,关键是做到组织有力、覆盖广泛;第二、提升服务水平,可以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关键是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推动共建共治,不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关键是形成合力、协同作战;第四、创新治理方式,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能,关键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同志们,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的谆谆教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今天的党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第 1 页 / 共 6 页
第 2 页 / 共 6 页
第 3 页 / 共 6 页
第 4 页 / 共 6 页
第 5 页 / 共 6 页
第 6 页 / 共 6 页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