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党课: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党员教育培训讲稿 党课: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党员教育培训讲稿

格式:word 上传:2025-08-22 08:02:50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一个看似细微却关乎根本的课题——如何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当一种行为成为习惯,它便如同呼吸般自然,无需刻意提醒。作风建设亦是如此,真正的成效不在于一时的雷霆手段,而在于将好作风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自觉行动。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在思考这个课题时,我想起一个发生在某市机关的真实故事。一位老处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他有个习惯,凡是下基层调研,从不接受任何宴请,只在单位食堂或路边小店简单吃点便饭。起初,同事们觉得他“太较真”、“不近人情”。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这种作风像春风化雨般影响了整个处室。年轻干部们渐渐发现,与他共事,心里特别踏实,工作也特别有干劲。后来,这个处室成为了单位里公认的“标杆科室”,不仅业务出色,风气也最正。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当一名党员干部能将好作风坚持成习惯,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它不仅能塑造个人品格,更能带出一个风清气正的团队。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段经历。那时,单位里有一位老领导,他办公桌的抽屉里常年放着一个搪瓷缸子,上面印着“先进生产者”几个字,已经磨得发亮。他每次开会,都自带这个缸子喝水,从不用一次性纸杯。当时我觉得这有点“土”,甚至有点“抠门”。直到有一次,我随他去一个偏远山村调研,看到他把调研结束时剩下的一小截铅笔头都仔细收好带回单位,我才真正理解了他的坚持。他告诉我:“小节不守,大节难保。一个干部,如果连一支铅笔、一个纸杯都管不住,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好作风并非高不可攀,它就体现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而正是这些细节,最终铸就了一个人的品格和形象。 说到这里,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同志:在你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选择?比如,当朋友或服务对象热情邀请你参加一场“便饭”时,你是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当一项工作可以“走捷径”完成时,你是选择省事省力还是坚持按程序规范办理?请大家回想一下,这些看似平常的选择,背后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作风纪律的坚守程度。我们如何在这些“小事小节”上做出选择,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将好作风融入血脉,化为习惯。 这个故事和我的亲身经历,引出了一个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有些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说一套、做一套”?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口头拥护、行动敷衍”,认为“风头”过了就可以“涛声依旧”;有的干部在公开场合表现得清正廉洁,私下里却搞“小圈子”、收“小意思”;更有甚者,将一些违规的“潜规则”当作“人情世故”心安理得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 如果我们的作风建设不能真正深入灵魂、融入习惯,就无法抵御“四风”问题的反弹回潮,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侵蚀。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 一、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在反思中养成自觉。 好习惯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对坏习惯的摒弃。《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说一件事开始容易,但坚持做到最后很难。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就是要坚持经常、不间断地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严起,把好作风体现到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中,落实到细微的环节上。习惯了讲新话、写短文,看到了老生常谈的空洞文章就会不适应;习惯了工作餐、自助餐,看到摆上的高档菜肴也会犯嘀咕;习惯了轻车简从、低调做事,自然对热闹喧嚣的场面觉得别扭。在这里我就不具体说是哪里哪个单位哪个人,但确实存在个别干部,一开始还能严格要求自己,但时间一长,就放松了警惕,觉得“下不为例”无伤大雅,最终在“温水煮青蛙”中失守了底线。这种“破窗效应”必须警惕。 二、敢于向陋习“亮剑”,在斗争中坚定意志。 好习惯的养成还要敢于向陋习斗争。要坚决守好思想防线,不以“下不为例”为借口,不因“盛情难却”而笑纳。要敢于摒弃见怪不怪的错误惯性做法,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严守纪律规矩,持续自省自警,决不把错误的惯性做法当作一成不变的规矩和享受特殊待遇的借口。对那些送上门的糖衣炮弹,要做到避若蛇蝎、不沾不染。我曾听说一个案例,某位干部在项目审批中,一位老板为了感谢,悄悄塞给他一张价值不菲的购物卡。这位干部没有犹豫,第二天就将卡上交了纪检部门,并主动向组织报告。他说:“第一次收了,就会有第二次。守住第一次,就是守住了一生的清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真正的习惯,是在每一次诱惑面前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将纪律规矩内化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三、营造清风正气氛围,在浸润中涵养风尚。 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氛围的营造。什么东西一旦形成风气,便“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好的风气,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良好的风尚。因此,要注重营造形成好习惯的工作环境和舆论环境。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纪律建设历史、聆听先进人物廉洁修身故事,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影响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比如,可以定期评选“作风标兵”,宣传他们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让“清廉、务实、简朴”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当廉洁成为一种风尚,当简朴成为一种荣耀,好作风自然就能蔚然成风。 同志们,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更是一种深沉的人生智慧。我们所期待的,不应仅仅是纪律条文的约束,而应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在独处时、在无人监督时,依然能保持那份内心的澄澈与自律,是面对诱惑时那一瞬间的本能拒绝,是处理公务时那一种深入骨髓的规范与严谨。 我们期待看到的,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不敢”“不能”升华为“不想”,是“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坦荡成为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最终汇聚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面对这样的境界,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志都持之以恒地努力。第一,要从“小事”做起,管住每一次聚餐的邀请,管住每一次公车的使用,管住每一次礼品的往来,让“小节”不失守。第二,要从“自身”严起,时刻反躬自省,主动接受监督,不搞“双重标准”,确保言行一致。第三,要从“点滴”坚持,认识到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必须日日为继、久久为功,将好作风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刻。第四,要从“影响”他人,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敢于对身边的不良风气说“不”,用自身的正气感染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作风是面镜子,习惯是把尺子。让我们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将好作风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习惯,让清正廉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标识,以优良党风政风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今天的党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党课: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党员教育培训讲稿.docx预览图(1)
1 页 / 共 5
党课: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党员教育培训讲稿.docx预览图(2)
2 页 / 共 5
党课: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党员教育培训讲稿.docx预览图(3)
3 页 / 共 5
党课: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党员教育培训讲稿.docx预览图(4)
4 页 / 共 5
党课:让好作风成为好习惯——党员教育培训讲稿.docx预览图(5)
5 页 / 共 5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 内容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