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开展一次深刻的党员教育培训。80年前的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从近代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他还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斗争的力量,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一、中华民族的觉醒:从“一盘散沙”到“血肉长城”的历史跃迁
同志们,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受尽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凌辱的历史,其中尤以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最重、损失最大、苦难最深。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境地中不断沉沦,人民在“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的痛苦中历经煎熬。
进入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步步紧逼:1914年侵占青岛,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挑起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1933年越过山海关侵占热河,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策动“华北自治”,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寇咄咄逼人、猖狂至极的侵略行径,将中华民族逼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
正是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了唤醒民众、挽救危亡的号角。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响亮提出“抗日救国”的口号,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而奋斗。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声呐喊,如惊雷划破长空,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了促成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为重,调整对国民党政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最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准备了必要前提。
当日本侵略者的隆隆炮声震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睡狮”,整个民族的悲愤情绪如火山喷发。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数千名爱国学生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救亡风暴迅速席卷全国。一个青年学生在信中写道:“敌人的飞机尽在我们头上掠过……先生,我们能念书吗?”这种切肤之痛,激起了全民抗战的怒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他还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一个民族的觉醒,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二是看到新的出路。正是前所未有的亡国危险与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的指引,促使中华民族完成了从“睡狮”到“醒狮”、“怒狮”的巨大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一改过去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况,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北京密云的英雄母亲邓玉芬,先后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社会各界全力支援:“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工业、新闻、教育、艺术各界紧急行动,宗教界僧侣也扛起钢枪参战。海外华侨倾囊相助,陈嘉庚发起南侨总会,组织捐款捐物、回国参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这些百年未有的新气象,标志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空前觉醒与团结。这种觉醒与团结,体现的是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凝聚的是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日本侵略者终于发现,他们面对的不再是软弱可欺的“东亚病夫”,而是由整个中华民族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这告诉我们:党的领导是民族团结的核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团结就是力量。
二、民族复兴中坚力量的锻造:从“屡战屡败”到“不可战胜”的制胜密码
同志们,回顾近代史,中国反抗外敌入侵为何屡战屡败?而积贫积弱的中国,为何能在抗日战争中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答案就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之中。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抗战最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却掀起反共高潮,1941年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抗战大局为重,牢牢守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抗战胜利的命脉,展现了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领导抗战的艰苦岁月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创造性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上全面锻造,走向成熟,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曾评价:“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
第二,人民军队是制胜强敌的英雄之师。
1938年5月,当华北、华东大片国土沦丧,亡国论甚嚣尘上之时,毛泽东同志发表《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战争将经过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最终胜利属于中国。这部光辉著作,汇集全党智慧,指明了抗战必胜的前景,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指导下,八路军挺进华北,新四军发展华中,开辟敌后战场。日军在华北对八路军实施“三光政策”,但敌后军民创造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法,演绎出“无处不战、无时不战”的战争活剧。日本史学家菊池一隆坦言:“不考察中共军队的战场,就不可能弄清强国日本何以最终败于弱国中国。”
到抗战胜利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达260余万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
第三,伟大抗战精神是砥砺复兴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他还强调:“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破坏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和发展权利、破坏中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的交流合作、破坏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
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战斗至最后一刻,胃中只有草根棉絮,战死后仍保持射击姿势;四川战士王建堂出征前收到父亲送来的“死”字旗,誓死报国。当时社评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
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重铸了中华民族的血气精魂。
这告诉我们:精神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物质的劣势,信仰的光芒可以照亮最黑暗的岁月。
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国家命运的历史性改变
同志们,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重塑了世界的格局。
第一,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主要兵力,对日本覆灭起到决定性作用,战略上策应盟国作战,赢得国际尊重。斯大林盛赞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罗斯福表示“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他还强调:“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中国与美、英、苏并列四大国;1945年,中国参与发起旧金山会议,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第二,推动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
1943年1月11日,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治外法权。这是中国人民浴血抗战多年的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民族解放的重大胜利,使中国在法理上获得独立平等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三,把民族复兴送上了历史的快车道。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寻求和平建国。而国民党背离民心,撕毁协议,发动内战,最终人心尽失。
经历了14年抗战觉醒的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意志,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越来越多的人转而信任和支持共产党,这种人心向背的大变动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短短4年多时间,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同志们,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从1840年到1945年,105年沉沦;从1945年到2025年,80年崛起。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80年前的中国,变化翻天覆地: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开放,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