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别对待, 对犯罪人处以相应刑罚,做到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互补,宽严有度。其次, 为了达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预期效果,在实践中就得处理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中所涉及的各种辩证关系,特别是宽与严的辩证关系,做到宽与严“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辩证统。“两点论”,是指在司法实践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 要强调严,也要强调宽,反对只抓个方面,而忽视另方面。“重点论”,是 指根据不同的犯罪态势和反犯罪斗争的现实需要,把握现实的主要矛盾,宽严相 济刑事政策在定时期定范围内应当有所侧重,反对不分主次,静止地孤 立地看待矛盾,搞平均主义。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背景 宽严相济的思想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春秋时期,郑国太叔“兴兵以攻萑符 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孔子赞扬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 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政是以和。”但是......”。
2、“.....前者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 “德主刑辅”德化治理社会的政治主张,从根本上说,还是种人治的思想而后 者是建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刑事政策,是现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谦抑主义刑法思想在反犯罪斗争方略中的具体表现,体现公平正义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的刑事司法的价值诉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形成与提出并非偶然,它主要来源于新中国的司法实践, 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和依法从重从快“严打”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的进步发展与完善,是现代法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政治目标的有力 回应。长期以来,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们党和国家同犯罪作斗争的主要刑事政 策。这政策是在对敌斗争和同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其经历了个从政 治策略到刑事政策的转变过程。年月......”。
3、“.....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 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年月,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同志 在党的八大次会议上提出“党在肃反斗争中的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方针,体 现在对待反革命分子的政策上,就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济发展的同 时也带来种种社会问题,犯罪率居高不下,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 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呼声日益高涨,构建 和谐社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年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和 谐社会的政治口号。年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年, 按照党中央部署,为加强政法队伍政治思想建设,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 法治内在要求的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依法治国 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年月,党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该决定指出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党和国家根 据当前犯罪态势和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在总结了以往刑事政策的经验教训基础之 上提出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对犯罪区别对待,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 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要充分重视依法从宽的面,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 为积极因素,从而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 综上,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到依法从重从快“严打”,再到“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犯罪态势所作出的不同反应......”。
5、“.....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涵义辨析 宽严相济之“宽” 宽严相济之“宽”,包含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中的“宽大”之意,其确 切含义应当是刑罚的轻缓。刑罚的轻缓,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是该轻而轻,二 是该重而轻。该轻而轻,是罪刑均衡原则的应有之义,也合乎刑法公正的要求。 对于那些较为轻微的犯罪,本来就应当处以较为轻缓的刑罚。至于轻罪及其轻刑 如何界定,则应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加以判断。该重而轻,是指所犯罪行较重, 但被告人具有坦白自首或者立功等法定和酌定情节的,法律上予以宽宥,在本 应判处较重之刑的情况下判处较轻之刑。该重而轻,体现了刑法对于犯罪人的感 化,对于鼓励犯罪分子悔过自新具有重要意义。 轻缓的刑事政策贯穿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行的全过程,具有多相济刑事政策的哲学基础之三认识论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6、“.....犯罪案件,也 适用于职务犯罪案件既要求对严重犯罪和轻微犯罪宽严相济,也要求对般犯罪 宽严有度因此,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容既包括对严重犯罪要从严打击,又包括对轻微犯罪要宽 缓处理既有实体方面的要求,又有程序方面的要求既适用于普通宽严两者之间关系,既不是说严都严,说宽都宽,也 不是非严即宽,极。“宽”是指刑罚的轻缓宽松“严”是指刑罚的严厉严格。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宽和严不是绝对的,宽和严适用的对象并非分别局限于特 定的犯罪,而是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犯罪。严重犯罪中可能有从宽情节,轻微 犯罪中可能也有从严情节宽严掌握的尺度不仅在实体处理结果上有所反应,在刑 事诉讼程序上也有所体现。宽严两者之间关系,既不是说严都严,说宽都宽,也 不是非严即宽,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践提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7、“..... 根据社会治安和犯罪的不同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 危害性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情节手段后果,以及犯罪时间地点等和犯 罪人的主观恶性犯罪时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犯罪后的认罪态度等,区别对待, 对犯罪人处以相应刑罚,做到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互补,宽严有度。其次, 为了达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预期效果,在实践中就得处理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中所涉及的各种辩证关系,特别是宽与严的辩证关系,做到宽与严“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辩证统。笔者认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为宽严相济刑 事政策的实践提供了认识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犯罪中可能有从宽情节,轻微 犯罪中可能也有从严情节宽严掌握的尺度不仅在实体处理结果上有所反应,在刑 事诉讼程序上也有所体现。严不是绝对的,宽和严适用的对象并非分别局限于特 定的犯罪,而是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犯罪......”。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宽和“宽”与“严”是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的两学基础,是因为宽严相济刑事 政策中的“严”与“宽”是对矛盾的概念二是因为“宽”与“严”互相联系 互相依赖,两者的关系是种对立统的辩证关系。动力。动力。 “矛盾论”之所以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哲学基础,是因为宽严相济刑事 政策中的“严”与“宽”是对矛盾的概念二是因为“宽”与“严”互相联系 互相依赖,两者的关系是种对立统的辩证关系。“宽”与“严”是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的两极。“宽”是指刑罚的轻缓宽松“严”是指刑罚的严厉严格。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宽和严不是绝对的,宽和严适用的对象并非分别局限于特 定的犯罪,而是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犯罪。严重犯罪中可能有从宽情节,轻微 犯罪中可能也有从严情节宽严掌握的尺度不仅在实体处理结果上有所反应,在刑 事诉讼程序上也有所体现......”。
9、“.....既不是说严都严,说宽都宽,也 不是非严即宽,非宽即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补充的关系。因此,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容既包括对严重犯罪要从严打击,又包括对轻微犯罪要宽 缓处理既有实体方面的要求,又有程序方面的要求既适用于普通犯罪案件,也 适用于职务犯罪案件既要求对严重犯罪和轻微犯罪宽严相济,也要求对般犯罪 宽严有度依法惩治。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哲学基础之三认识论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思想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这 种反映不仅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而且也是由已知去探 索和把握未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 原理的思想精华,它既深刻地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又体现了辩证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切事物,“是”就是 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