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项目提出背景?
按照2007年1月28日在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拓展农业功能和领域,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优势产业技术升级、农产品加工保鲜等10项农业科技推广工程,加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的总体要求,以“生态”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高效、协调、循环、健康”为实施原则,实现资本集约、技术集约、资源节约,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彻底解决生产与环境相矛盾的问题,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水产养殖业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优良苗种的生产作为水产养殖业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体现着水产养殖业的科技进步,推广应用优质良种成为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良种生产的有序化发展一直为各级政府部门所重视。自90年前后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水产原良种生产管理办法”、“淡水养殖鱼类苗种生产管理办法(试行)”,“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淡水养殖鱼类原良种场建设要点”等相关规定,使我国水产苗种生产步入了正规化轨道。苗种繁育基地建设作为国家水产良种建设体系中重要的关键环节,逐渐纳入到水产行业管理、建设的主要议程。在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对渔业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天津渔业的发展应该在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抓渔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基于以上发展方向的定位,本项目以淡水养殖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全面调整我市淡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良种生产供应,改进种苗生产技术,提高苗种生产效率,改善北方地区淡水鱼品种供应紧缺、 品种单一的不利局面,并彻底改变本地区养殖的淡水良种退化、更新速度慢、抗病力低下、病害传染、生长减慢、饲料系数高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对基地的池塘育苗设施进行高标准的改扩建,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优质品种扩展观赏鱼的培育及选育,逐步朝品种多元化、效益化方向稳步发展,迅速提高优良养殖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促进本地区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2、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与必要性?
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全区水产养殖池塘7.5万亩,位列天津淡水总产量的首位。为了满足天津市人民对水产品的需求,西青区依据自身土地、水源条件,开发建设了里沟外埝、低造价的100~1000亩简易大型鱼塘,并首创了大型池塘肥水养殖、鲤鱼池塘精养模式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质量、品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养殖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的逐渐上升,销售价格的不稳定,使养殖的经济效益逐渐下滑,影响了本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适应水产品市场对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的新的要求,建立科学、环保、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养殖品种优化、养殖技术创新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同时,我国水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资源渔业向市场渔业,传统渔业向精品渔业、观赏渔业、休闲渔业发展和转变,利用现有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加大品种引进和生产力度,调整养殖结构,增加名特优套养比例,实现品种开发保护与增养殖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统一,提高科技含量,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苗种产业,提高产业链源头的企业实力,扩大优良苗种生产规模为养殖业提供良好的保障,给养殖户带来丰厚的利益和实惠,对水产品生产和供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津市凯润淡水养殖有限公司作为西青区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开展了多年的淡水良种的繁育生产工作,通过与天津农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自有资源,攻克多个苗种繁育的技术难点,形成了在设施控温条件下高密度苗种生产的技术体系,近4年来生产德国镜鲤、乌克兰鳞鲤、锦鲤、泥鳅等优良苗种近10亿尾,成为天津市大型苗种生产企业。本项目以天津市凯润淡水养殖有限公司为载体实施,在原有的设施、技术基础上优化资源配备、提高苗种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快优良苗种的更新速度,扩大优良苗种的生产规模,完善本市淡水优良种苗的供应体系,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广大养殖户,摆脱当前品种相对单一、养殖效益低的不良局面。
项目在不断增加鱼苗产量和经营效益的同时,可促进本地区形成渔业生产新的良性局面,推动养殖业向健康、可持续以及绿色生态的方向快速发展。对本市水产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养殖生产的节能降耗,农民增收,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可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并符合天津市政府“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因此,本项目对促进天津淡水养殖产业升级,提高西青区渔业竞争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3、市场需求分析?
本项目核心技术为利用控温育苗设施进行淡水养殖鱼类的规模化生产,实现本地区苗种的提早繁殖和延后繁殖,使鱼苗生产季由传统常规条件下延长近一倍,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对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养殖企业的特殊需求的满足,稳定本地区苗种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提升水产养殖业科技水平。本项目所生产苗种发育同步性好,规格统一,成活率高,有利于提高鱼种培育的成活率,因此市场竞争力更高,更受用户欢迎。
随着淡水鱼生产品种的扩大,新品种繁育带来的问题会不断出现,本项目可用于多种淡水鱼品种生产,发展空间广阔,利于促进本地区淡水鱼苗种产业、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应用该项目技术获得的主要淡水鱼类品种苗种约占本市市场的5%左右,在今后三年内本市鲤鱼水花的年市场需求量约16-20亿尾,应用本项目生产的鳞鲤、镜鲤苗种可以占有本地市场的30%以上,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用本项技术生产的苗种因时间和地域的优势,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淡水养殖专业场户的主要选择,因此苗种的外埠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二)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天津市凯润淡水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位于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区大寺镇青泊洼农场西侧,凯润公司现占地5500亩,其中淡水养殖水面3200亩(含200亩的水产育苗场),食用菌规划基地1500亩,有奶牛养殖小区一座(存栏奶牛820头)。公司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长期从事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开发、生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并在近几年陆续承担了“‘大寺凯润1平方公里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西青区大型鱼塘降耗增效生态养殖集成技术示范项目’、‘西青区奶牛养殖小区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牧渔循环模式结合淡水健康养殖技术示范’”等一批市、区级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开发项目。企业技术实力、经济实力获得了显著提高。多年来在水产良种繁育生产中先后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中国水产科学院无锡淡水渔业中心开展了多年合作,利用先进的育苗生产设施开展了淡水良种鱼类的人工育苗工作,并利用人工杂交结合生物技术选育了开润1号、2号良种鲤鱼品种,先后引进德国镜鲤、乌克兰鳞鲤等优良新品种开展规模化人工育苗,已形成初步的生产规模,几年累计向社会提供种苗近10亿尾。
在科技合作过程中凯润公司与天津农学院共同组建了产、学、研基地。并与其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水产、畜牧、环保、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新技术推广等诸多领域进行长期和广泛的研究探索,尤其是在对水产、畜牧的无公害化养殖以及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利用鱼池污泥和牛场废弃物及秸秆种植食用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围绕“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在建设项目的同时,引进了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沼气发酵处理系统技术、食用菌种植生产设施建设技术、无公害鲜奶生产工艺流程和草菇双孢菇无公害高产生产技术等12项生产、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其中,西青区大型鱼塘降耗增效生态养殖集成技术示范项目“建鲤的培育技术及其推广”、“奥利亚罗鲱鱼遗传特性和抗寒相关因子研究”等技术是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奶牛养殖小区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塞流厌氧反应装置生物降解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寺凯润1平方公里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双孢蘑菇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研究”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创建了西青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为构建“牧草种植及秸秆利用→奶牛养殖→沼气发酵与利用→水产养殖→食用菌栽培”复合农业生态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将发展成技术先进成熟、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形成有竞争力的农业企业。
2、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简介?
(1)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天津农学院又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全院现有教职工8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0多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3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硕士学位的182人,建有40个实验室(中心);校外挂牌“产、学、研”三结合基地59个。
天津农学院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研工作,目前为止,共承接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37项,已经通过鉴定或验收的160项。跨入新世纪的天津农学院,将继续发扬“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天津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
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为水产养殖学科天津市高校重点学科,拥有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目前在职人数34人,研究队伍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博士9人,硕士18人(在读博士6人),总体素质高,进取心强,多数人员既可以从事各项研究工作,又能活跃在本市水产养殖一线,进行各种养殖生产实践。 近5年完成科研项目28项,“淡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覆膜池塘封闭循环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试验示范”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在澳洲银鲈、宝石鲈、斑点叉尾鮰、亚洲六须鲶、美洲鲥等新品种的引进繁养工作中均进行了苗种生产的积极尝试。
(2)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是我国重要的集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科技开发和情报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渔业研究机构,创建于1978年,现隶属于农业部。中心在“七五”、“八五” “十五”期间相继被农业部评为“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优秀单位”和“全国农业科研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7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2人。中心的科学研究以水产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建有“鱼类遗传育种”部重点实验室和“内陆渔业持续发展”院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以及其它七个重点学科的研究室。另外还有《科学养鱼》杂志社和中国渔业信息中心。中心成立近30年来,共承担了国家、部、省等各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250多项,获得各级成果奖励95项,其中国家级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2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2项;发表学报级论文200多篇,学术专著60本。
3、分工:
凯润公司:
①负责制定项目实施的详细规划和进度实施计划以及实施工作。
②负责工程安排及人员调配。
③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制定使用计划。
④负责与当地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及办理各种有关证件。
农学院和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①负责提供中国水产科学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池塘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成果;
②负责起草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及分年度实施方案;
③对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包括编写出版培训教材等开展技术培训;
④负责项目工程质量及效果监察;
⑤负责提交项目验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报告。
(所在单位、姓名、年龄、专业、职称、分工)
4、项目技术负责人:
①合作单位技术负责人:
陶丙春,女,1958年2月生,93学社,现任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天津农学院,长期从事水产养殖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在完成的11个项目中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多年来的科学实践中在鲤鱼三倍体的诱导及应用、淡水鱼类良种选育及工厂化鱼苗等工作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评审专家,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网评专家,被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特约专家, 1995年获天津市总工会授予的“八五”立功奖章。
②合作单位技术负责人:
徐跑,男,1963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兼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院长。徐跑同志1985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学士。分配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1986年为研究实习员,1992年为助理研究员,1993年9~11月国际农业重建研究中心(IIRR),水产养殖进修。1997年任副研究员,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遺传育种在读博士,2003年1月任研究员。中国水产学会,观赏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第三、四届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跨越计划、国际合作等项目三十多项。研究项目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二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的研究项目有:欧洲鳗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拉萨城郊养鱼示范,湖泊渔业开发利用规范,淡水软体动物重要品种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草型湖泊网围技术规范,全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千岛湖渔业发展规划,无锡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与绿色渔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用遗传育种新技术开发青虾新品种,紫踵劈蚌的引进和彩色珍珠养殖,青虾的品种改良,优质罗非鱼雄性化养殖及加工出口关键技术示范,尼罗尖吻鲈的引进推广研究,高雄性率罗非鱼与鲟鱼的育种及产业化,青虾品种选育研究,封闭型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优质河蟹标准化生产体系示范,青虾杂交后代的中间试验项目等。
5、技术队伍与取得的成果?
凯润个公司现有员工141人,技术人员19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名,中级2名,初级8名。1999年开始从事淡水鱼类良种人工繁育工作,多年来一直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西青区畜牧水产局开展技术合作,因此在良种生产的技术上有相对稳定的技术依托,各协作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常年在厂内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并引进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组成的科技队伍。经多年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走出去参观学习等形式,使本场职工较熟练地掌握了鲤鲫鱼人工繁殖、夏花培育、一龄鱼种培育及亲鱼培育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参与工作的各种工作人员均进行技术培训,对本企业的人员还实行绿色证书制度,上岗进行管理工作的工人必须获得绿色证书。在亲鱼培育、人工繁殖生产、鱼种培育、水质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能把责任落实到专人专管,并建立了技术档案,实行管理大事记制度。2004-2008年五年期间共生产德国镜鲤、乌克兰麟鲤近10亿尾,出售夏花、乌仔1.2亿尾。建立了具一定现代化程度的4000平米的育苗生产车间,苗种生产集约化程度高,苗种质量优良。采用先进的育苗工艺,提高了单位水体仔鱼的孵化量,同时通过对淡水鱼类育苗过程中的主要理化因子进行有效控制,形成一套稳定的淡水鱼类育苗新方法,实现了淡水鱼类育苗的高密度、规模化的稳定生产,将淡水鱼类育苗过程中主要理化因子水温、溶解氧控制在育苗所需的适宜范围,安全高效,所产苗种不仅供应本区养殖场户满足本地供应,还远销河北省和东北三省。
6、技术优势与合作基础?
自开展淡水良种的繁育工作以来,在相关合作单位指导下以高效育苗生产为出发点,建立技术先进的育苗生产车间,摸索出先进的育苗工艺,提高了单位水体仔鱼的孵化量,延长了育苗生产季,通过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培训,形成了具一定技术水平的技术团队,企业育苗稳定高效,苗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所产苗种的市场竞争能力较高。高密度、规模化的苗种生产的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与各合作单位密切协作,在本企业承担的各级水产养殖项目中均有合作单位技术人员担任主要技术工作,在‘西青区大型鱼塘降耗增效生态养殖集成技术示范项目’、‘西青区奶牛养殖小区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牧渔循环模式结合淡水健康养殖技术示范’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的各自优势,不仅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还为企业培养了多个技术骨干,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7、竞争力分析?
凯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天津市大型农业专业企业,多年从事淡水养殖的生产工作,具有多年淡水苗种生产历史和经验,近年承担、完成了多项市区级科研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具有完成该项目的能力。目前公司共141人,实施该项目的员工40人,其中专职技术人员5人,熟悉淡水工厂化育苗的生产管理工作,企业职工技术素质高、责任心强。企业的育苗生产设施配套技术先进,可以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孵化育苗生产。近三年来连续两次通过了水产品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生产苗种质量安全、无公害。
企业苗种生产采用的设施化苗种繁育技术可使鱼苗生产季由传统的20-30天延长一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养殖企业不同时间的需求,稳定苗种的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提升水产养殖业科技水平。由先进的育苗技术生产的苗种发育同步性好,规格统一,成活率高,有利于提高鱼种培育的成活率,因此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提高苗种的市场占有率。企业重质量守信誉,深受用户信赖。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第 1 页 / 共 35 页
第 2 页 / 共 35 页
第 3 页 / 共 35 页
第 4 页 / 共 35 页
第 5 页 / 共 35 页
第 6 页 / 共 35 页
第 7 页 / 共 35 页
第 8 页 / 共 35 页
第 9 页 / 共 35 页
第 10 页 / 共 35 页
第 11 页 / 共 35 页
第 12 页 / 共 35 页
第 13 页 / 共 35 页
第 14 页 / 共 35 页
第 15 页 / 共 35 页
预览结束,还剩
20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