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方便控制及减少能量损耗。蓄电池的布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靠近整车的质心位置,并尽量靠近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系统,以提高整车的稳定性操纵方便性及减少连接电阻的电能损耗。电池架的设计应使蓄电池的检查拆卸和安装方便可靠。保留离合器与变速器时,电动机输出端与离合器变速器之间不宜用传动轴进行连接,而应另外设计个法兰盘式联轴装置进行直接刚性连接,这样方面可以增加其刚度,另方面也可以减少传动环节,降低机械损失,提高输出效率,延长续驶里程。.电机与传动系统结构布置设计原车的传动系统包括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主减速器和差速器以及传动轴。电动机要安装,就要考虑整个动力的传递通道......”。
2、“.....根据原车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了三个方案。第方案电动机与离合器联结,电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主减速器和差速器传到驱动车轮上。其结构如图.所示。图.方案的结构框图该方案的优点是对原有车辆的改动最小,在硬件方面基本上不需要改动什么,只需把原来的发动机去掉,安装上电动机就可以了。电动汽车的运行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电动机和变速器来实现。由于保留了变速器,对电动机的控制也要容易得多,同时对电动机的性能方面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该方案缺点是车辆改装后质量增加较大,虽然电动机的质量比原发动机少了多千克,但是车上增加了蓄电池组,传动系统未能减重来抵消部分蓄电池组的重量......”。
3、“.....第二方案去掉离合器和变速器,电动机前置,电动机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主减速器。其结构如图.所示。图.方案二的结构框图该方案去掉了离合器和变速器,将电动机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拆除后留下的位置上,这样布置就减轻了车辆改装后的质量,因为中型城市客车的变速器和离合器质量较大,同时提高了电动汽车的传动效率。该方案的缺点是电动机的控制相对方案变复杂,电动汽车运行状态的改变只能通过电动机来实现,对电动机的性能和控制要求有所提高。第三方案去掉离合器和变速器,电动机后置。其结构如图.所示。图.方案三的结构框图该方案去掉了离合器和变速器,将电动机放置在电动汽车的后端,直接与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相连接......”。
4、“.....同时省去了离合器和变速器的质量,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该方案的缺点是对电动机的性能要求高,电动机布置在电动汽车的后端,使得车辆后端质量明显增大,蓄电池组也因为结构上的原因布置在车辆的后端,从而前后轴轴荷分配不合理,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操控性和行驶安全性,同时车辆后端的空间有限,对电动机的安装带来有定的困难。理论上讲,因为电动机的扭矩特性是低转速时扭矩大,很适合汽车起步和爬坡。但实际上,电动汽车电动机的比功率与内燃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而且电动机的功率越大需要的蓄电池就越多。本课题组认为电动汽车在最高车速载重量和爬坡性能等方面要求可以比燃油车要求略低些。从经济性和实用性两方面考虑......”。
5、“.....可以小于原来的柴油发动机功率。由于电动机输出动力小,为了保证车辆的起步和爬坡,必须保留原车的变速器和万向传动装置,即采用第种方案。该方案改装难度低,费用少,对电动机性能的要求不高,同时也降低对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要求,提高了本研究的研究速度,减少研究周期,降低风险,另方面也为后续的改装使用留有余地。.蓄电池组的布置及安装设计蓄电池组布置的要求蓄电池组在电动汽车上的布置是本改装的个重要方面。由于蓄电池条件的原因,使得在布置蓄电池组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空间性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蓄电池组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往往需要较大的车内空间来布置。与普通汽车相比较,在同等行驶距离条件下......”。
6、“.....所以布置难度也大得多。安全性蓄电池组高电压放电,要保证车辆乘员不会触电,保证可靠的绝缘以免引发火灾。同时要防止蓄电池可能发生的爆炸和燃烧对乘员的伤害。前后轴轴荷分配蓄电池组质量大,使得车辆在安装蓄电池组后可能出现车辆质心位置改变的情况,需要对电池组合理布置来保证前后轴轴荷分配合理。散热性蓄电池在使用中会产生热量,温度对蓄电池性能影响较大,需对蓄电池进行散热,在布置时要考虑散热要求。维护和更换方便性维护和更换的方便性是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布置设计的个基本方面,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实用性。蓄电池组布置设计蓄电池组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在客车上布置并不容易。如果布置在乘客区内的话......”。
7、“.....但是这样就无法再在乘客区内乘坐乘客,对汽车的实用性有很大的影响。考虑安放在行李箱内,行李箱容积较大,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本研究使用块铅酸蓄电池,分别安放在个蓄电池安放支架上,布置如图.所示。图.电动汽车电池组布置框图本研究采用的中型城市客车共有四个较大的空间,左边个布置了油箱,右边两个和尾部个行李舱,其中尾部空间比较大,四个空间都可以考虑用来安置蓄电池组。在综合考虑蓄电池的更换维护方便性整车轴荷平衡分布以及蓄电池管理系统要求等因素后,本研究采取了如下的方案采取把客车车身右侧原来放置油箱的地方布置个蓄电池舱,在与右侧对称的左侧第二个行李舱的位置处也布置个蓄电池舱,各放置组蓄电池......”。
8、“.....放置组蓄电池组,并在车身左右侧围和尾部各布置的蓄电池舱保留舱门,提高安全性和方便蓄电池的更换。把块蓄电池分成组,每块串联组成组,装配在个专门设计的框架里,如图.所示,该框架能够在蓄电池舱中的固定轨道上移动。更换蓄电池时,使用专用的高度可调的小车,将其上面的轨道与蓄电池舱中的轨道准确对接,这样把框架从蓄电池舱移动到小车上,然后再把己经充好电的蓄电池换上,即可轻松完成蓄电池的更换工作。为了提高更换速度,缩短时间,各组蓄电池之间采用快速接头如航空插头等来实现所有蓄电池的快速串连和拆卸。图......”。
9、“.....又要满足客车行驶过程中的固定牢固,不能出现前后左右和上下的过大位移等不安全现象,因此至关重要。每个蓄电池框架内放置块铅酸蓄电池,蓄电池连同框架的重量约为,为了满足移动的方便性,设计采取了给每个框架布置个滚轮和外导向轮,滚轮能在固定轨道上自由滚动,导向轮既能保证更换电池时蓄电池框架能准确地沿着轨道运动,又能对蓄电池框架的前后运动进行约束。轨道的设计本研究采用号槽钢,并在槽钢内布置根弹簧,这样槽钢能对在其内滚动的滚轮起到上下约束。弹簧的作用是,当蓄电池框架安装在轨道上并锁上锁止机构时,弹簧和锁止机构块起到对蓄电池框架的左右约束。另外,为了保证蓄电池与其框架运动的致性,结合蓄电池和蓄电池舱的尺寸......”。
成绩评定表.doc
城市纯电动中型客车的总体设计开题报告.doc
城市纯电动中型客车的总体设计说明书.doc
封皮.doc
结构原理图.dwg
(CAD图纸)
评分表.doc
任务书.doc
推荐表.doc
外文翻译--电力汽车.doc
总体布置图.dwg
(CAD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