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每年有万人食物供给, 绥江地处两站中间, 隔两座电站几十公里, 是农产品供应最佳地区。我县已于年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认证, 正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将为我县农业注入新活力, 成为农民增收亮点, 必将加快我县蔬菜产业化进程, 丰富城乡人民菜蓝子, 改善人民生活, 增加农民收入。我县是全省认证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许多农户常年种植蔬菜, 种菜经验丰富, 长期来形成了套无公害蔬菜丰产高产技术, 保证了蔬菜品质和数量, 为两站建设后勤提供了有力保障。项目建设可行性是随着近年来扶贫整村推进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增强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广大群众和镇党委政府迫切希望国家继续给予大力扶持, 进行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 大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先进农业科技, 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 发展蔬菜水果基地建设, 大幅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切实改变项目区落后面貌, 对此, 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在项目区属二半山和高二半山, 干部和群众长年种植各种冷凉蔬菜, 积累了丰富管理和种植经验, 技术上有依托, 劳动技能有保证, 诸多有利条件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区域内交通条件滞后, 多数村民小组未通公路, 大量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存在着运输困难现状, 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现状, 进行投资建设可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收到事半功倍效果。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项目区属贫瘠干热河谷区, 耕作层浅, 有机质含量低, 土地板结, 旱灾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 加之局部地方农民采取掠夺式经营, 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产业结构单, 所建果园产量低, 粮食单产低下, 农业效益不高, 农民尚未解决温饱, 贫困面大。根据项目区现状及存在有利因素, 规划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方案。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具体要求, 强化农业基础副局长任组长, 县农技中心主任植保站站长任副组长, 种子站站长及农技中心植保站技术骨干及项目区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技术指导组, 制定冷凉蔬菜生产技术方案, 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成立项目管理领导组, 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组长, 治安员及各村支书任副组长, 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 负责整个项目管理及维护, 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投工投劳等相关事宜, 严禁对项目工程进行破坏, 若发现有破坏项目工程行为, 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性质严重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云南省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实行资金预拨报帐制度, 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资金随项目走, 不按部门切块, 严禁挪作它用, 加强资金使用跟踪检查, 严格财务制度, 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检查监督, 项目建设单位要自觉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并实行第责任人制, 项目第责任人对本项目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管理全面负责,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并同上级部门签定项目建设责任书。九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结论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建设完全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政策, 符合二十世纪农业发展方向和趋势, 科技含量高, 方案设计合理, 所采用农业新技术是成熟, 技术路线可行。在项目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当地生态环境建设需要, 并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因而具有明显竞争优势项目特色性强产业关联度大产品市场前景好, 必将成为个极具有市场竞争力农业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区, 并将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对振兴本县农业和农村经济,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此项目前期工作扎实选点合理特色突出市场看好, 辐射带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项目区自然条件好人才密集农业科研力量强技术经济发达, 可很快形成辐射带动农村广泛开展利用冷凉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本项目区建设符合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要求, 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