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效高,零件成形质量好,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生产需求,而且该设计思路可扩展推广到其它类似零件的产品模具设计中。模具的设计最难处莫过于绘制工件的冲压排样图,该工件厚度较薄,且形状复杂,倒钩处尺寸公差要求较高,工件表面质量也同样重要在绘制排样图时,我充分计算冲裁力和大量尝试分段冲裁排样图,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帮助下,最终确定排样图。在研究模板各孔的排布时,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很多之前确定位置的孔在最终装配时相互重叠,螺钉无法装配,这也是最初没有充分考虑模具整体设计的结果。在充分进行三维的部分装配和整体装配后,我努力改正设计中因欠缺整体考虑而出现的错误,最终完成了该套弹簧座级进模。当然,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对实践的缺乏,当中不乏有不足之处,还有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当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参考文献李正风主编.机械设计基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姜奎华主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三维模具装配效果图二维工件效果图.决定......”。
2、“.....故设计落料模时,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设计冲孔模时,以凸模尺寸为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考虑到冲裁中凸凹模的磨损,设计落料凹模时,凹模基本尺寸应取尺寸公差范围的较小尺寸设计冲孔模时,凹模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孔尺寸公差范围的较大尺寸。这样在凸凹麽磨损到定程度的情况下,也能冲出合格的制件。凸凹模间隙则取最小合理间隙值。确定冲模刃口制造公差时,应考虑制件的公差要求。如果对刃口精度要求过高即制造公差过小,会使模具制造困能,增加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如果对刃口要求过低即制造公差过大则生产出来的制件有可能不和格,会使模具的寿命降低。若工件没有标注公差,则对于非圆形工件安国家“配合尺寸的公差数值”级处理,冲模则可按级制造对于圆形工件可按级制造模具。冲压件的尺寸公差应按“如体”原则标注单项公差,落料件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冲孔件上偏差为正,下偏差为零。刃口尺寸的计算凸凹模加工方法般分为两种凸凹模分开加工法和凸凹模配合加工法。当凸凹模分开加工时,模具具有互换性,便于模具成批制造......”。
3、“.....凸凹模配合加工适合于较复杂的非圆形的模具,制造简便,成本低廉。采用配做法制模时,配做件的最后精加工要等基准件完全加工完才进行。按配做法制模的加工顺序,落料时先加工凹模,配做凸模冲孔时先加工凸模,配做凹模。在工件尺寸精度较低,特别是板料较薄时,基准件的公差值较大,而配做件允许的公差值要小得多。这说明基准件加工较容易,而配做件加工较难。由于现在凹模基本上都采用线切割方法加工,精度可达,而凸模因结构形式不同有多种加工方法。在留出不小于.研磨量的情况下,凹模型孔般都能采用线切割方法次加工出来。因此,对于常用的冲裁模,选择凹模为配做件,加工比较方便。选择凹模为配做件,对于冲孔,按前述方法计算的刃口尺寸仍可以直接在凸模和凹模工作图上进行标注。而对于落料,则需要将计算的凹模刃口尺寸换算为凸模刃口尺寸后,再进行标注,由先制凹模改为先制凸模。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中表,知.,.,凹模按照冲孔凸模落料凸模的实际尺寸进行配做,双边最小间隙为.,最大间隙不得超过.。取中间值.......”。
4、“.....用.使凸凹模刃口双边受力。由于搭边的存在,使凸凹模刃口沿整个封闭轮廓线冲裁。受力平衡,合理间隙不易破坏,模具寿命与工作断面质量都能提高.对于利用搭边拉条料的自动送料模具,搭边使条料有定的刚度,以保证条料的连续送进。搭边的数值搭边过大,浪费材料。搭边过小,起不到上述应有的作用,过小的搭边还可能被拉入凸模和凹模的间隙,使模具容易磨损,甚至损坏模具刃口。搭边的合理数值就是保证冲裁件质量,保证模具较长寿命保证自动送料时步被拉弯拉断条件下允许的最小值。。搭边值通常由经验确定,表所列搭边值为普通冲裁时经验数据之。表搭边和数值材料厚度圆件及的工件矩形工件边长矩形工件边长或的工件工件间沿边工件间沿边工件间沿边搭边值是废料,所以应尽量取小,但过小的搭边值容易挤进凹模,增加刃口磨损表给出了钢的搭边值。对于其他材料的应将表中的数值乘以下列数钢.钢.硬黄铜.硬铝.软黄铜,纯铜.搭边值由查表得最小工件间搭边.,侧面搭边.为保证工件质量,这里取搭边值工件间搭边......”。
5、“.....就要计算送料步距和条料宽度,这样才能画出排样图。送料步距条料在模具上每次送进的距离成为送料步距简称步距或进距。每个步距可以冲出个零件,也可以冲出几个零件。送料步距的大小应为条料上两个对应冲裁件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条料宽度条料式由板料剪裁下料而得,为保证送料顺利,剪裁时得公差带分布规定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条料在模具上送进时般都有导向,当是使用导料板导向而无测压装置时,在宽度方向也会产生送料误差。条料宽度得计算应保证在这二种误差得影响下,仍能保证在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有定得搭边值。当用手将条料紧贴搭边导料板时,条料宽度按下式计算零件展开后弯曲尺寸件长为标注在外侧的弯曲件尺寸为弯曲时纤维伸长的修正系数在此取.式中冲裁件与送料方向垂直得最大尺寸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的搭边板料剪裁时得下偏差考虑到料带两边需冲定位孔,应选取宽度为料带。材料的利用率式中材料的利用率个步距内的工件的实际面积送料步距条料宽度经由对材料,排样分析可得如图结果图材料利用率分析排样图根据上面所述......”。
6、“.....为了保证压力机和模具平稳的工作,中小型模具就是要使其压力中心与模柄轴线相垂合。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多达多个,冲压速度达次分以上。多工位级进模结构复杂,镶块较多,模具制造精度要求很高,给模具的制造调试及维修带来定的难度。同时要求模具零件具有互换性,在模具零件磨损或损坏后要求更换迅速,方便,可靠。所以模具工作零件选材必须好常采用高强度的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或硬质合金等材料,必须应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成型磨削坐标镗坐标磨等先进加工方法制造模具。多工位级进模主要用于冲制厚度较薄般不超过产量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从零件图可看出,该零件包括冲孔多次冲裁外形和落料等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先落料,再冲孔,再冲外形采用三副单工序模生产。落料冲外形复合冲压,再冲孔采用复合模单工序生产。冲孔冲外形和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对以上三种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方案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三道工序三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
7、“.....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模或级进冲裁模方式。方案二复合模定位精度高并且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仍然需要副复合模和副单工序模,成本较高。同时需要考虑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该工件并不适合用复合模加工。方案三级进模本身能满足大批量生产,而且生产效率最高,也能够自动进料,节约人力。由于工件精度为级,符合级进模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综上所述,最后确定用级进冲裁方式进行生产。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根据上述原则,对上面的各道基本工序做不同的组合,排出顺序,得出具体的工艺方案工件由十道工序冲压成形,由于要实现自动进料,要先在第工序安排冲定位孔。工序冲定位孔,侧刃工序二冲型孔工序三冲切下方长条矩形孔工序四第次弯曲成型工序五第二次弯曲成型整形,防止回弹工序六切断单边载体落料.冲压排样图设计排样原则在幅级进模里,因冲的制件不同,各工位就有不同的冲压工序,每个工位的冲压性质都须遵循定的规则,如果违背就冲不出合格的制件,所以必须设计好。排样是模具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排样图的好坏......”。
8、“.....级进弯曲是指弯曲件采用级进模在多个工位上分步弯曲成形的种冲压方法。由于在冲压过程中,毛坯始终在长长的条料上进行,所以级进弯曲除了遵守多道单工序模弯曲变形规律之外,其万曲工序往往比单工序模要增多些,使级进模结构变得较为复杂。级进弯曲模般由冲裁工序和弯曲工序组成。冲裁工序在开始的几个工位二合最后,弯曲工序后面工位。冲裁工序在级进冲压过程中,担当切除弯曲件展开外形之外的多余部分料加工出必要载体和供定距用导正销孔弯曲后冲孔和分离制件等。在绘制排样图的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冲压原材料的利用率。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不能以大幅提高冲裁模结构的复杂程度为代价。排样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年中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已达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塑料模具约占,压铸模具约占,其它各类模具约占。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是种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
9、“.....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十五期间”产品发展重点主要应表现在汽车覆盖件模精密冲模大型及精密塑料模主要模具标准件其它高技术含量的模具。目前我国模具年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冲压模占模具总量的以上,但在整个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上,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以大型覆盖件冲模为代表,我国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上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以国外相比还存在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与国外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相比,存在定差距。.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级进模的设计......”。
240_200_50_.prt.1
240_200_50_.prt.2
240_200_50_.prt.3
240_200_50_.prt.4
240_200_60_.prt.1
240_200_60_.prt.2
240_200_60_.prt.3
240_200_60_.prt.4
32_150_48_4_.prt.1
32_215_.prt.1
32_395_84_.prt.1
32_84_4_.asm.1
35_20_87_.prt.1
35_20_87_.prt.2
4_.prt.1
current_session.pro
din6325_8x70.prt.1
din6325_8x80.prt.1
din7984_4x20.prt.1
din7984_8x25.prt.1
din912_88_10x40.prt.1
din912_88_10x50.prt.1
gb_240_200_230.asm.1
gb_240_200_230.asm.2
new_stamp_ref_10.prt.1
new_stamp_ref_10.prt.2
new_stamp_ref_11.prt.1
new_stamp_ref_12.prt.1
new_stamp_ref_7.prt.1
new_stamp_ref_8.prt.1
new_stamp_ref_8.prt.2
new_stamp_ref_9.prt.1
new_stamp_ref_9.prt.2
strip_asm.asm.1
strip_asm.asm.2
strip_asm.asm.3
strip_asm.asm.4
strip_prt.prt.1
strip_prt.prt.2
THZ.idx
thz.prt.3
thz.prt.4
thz_cont_cut_st_rect_head_1.prt.1
thz_cont_cut_st_rect_head_2.prt.1
thz_cont_cut_st_rect_head_3.prt.1
thz_cont_cut_stamp_1.prt.1
thz_cont_cut_stamp_1.prt.2
thz_cont_cut_stamp_2.prt.1
thz_cont_cut_stamp_2.prt.2
thz_cut_plate_1.prt.1
thz_cut_plate_1.prt.2
thz_cut_plate_1.prt.3
thz_cut_plate_1.prt.4
thz_cut_plate_1.prt.5
thz_cut_plate_1.prt.6
thz_guide_plate_1.prt.1
thz_guide_plate_1.prt.2
thz_guide_plate_1.prt.3
thz_mold.asm.10
thz_mold.asm.11
thz_mold.crc
thz_ref.prt.1
thz_ref.prt.2
thz_ref.prt.3
thz_ref_0.xpr
thz_ref_1.xpr
thz_ref_2.xpr
thz_ref_3.xpr
thz_ref_4.xpr
thz_ref_5.xpr
thz_stamp_guide_plate_1.prt.1
thz_stamp_guide_plate_1.prt.2
thz_stamp_guide_plate_1.prt.3
thz_stamp_guide_plate_1.prt.4
thz_stamp_head_plate_1.prt.4
thz_stamp_head_plate_1.prt.5
thz_stamp_pressure_plate_1.prt.2
thz_stamp_pressure_plate_1.prt.3
thz_stamp_pressure_plate_2.prt.3
thz_stamp_pressure_plate_2.prt.4
trail.txt.1
wanqu1.prt.1
wanqu1.prt.2
wanqu2.prt.1
wanquaomo.prt.1
xld_x.prt.1
xwd.prt.1
板类零件图.dwg
(CAD图纸)
板类零件图.dxf
弹簧座级进模说明书.doc
弹簧座上下模座.dwg
(CAD图纸)
二维工件效果图.JPG
工件材料:Q23A.jpg
立体排样(5工位).JPG
排样图.dwg
(CAD图纸)
排样图.dxf
三维模具装配效果图.JPG
凸模零件图.dwg
(CAD图纸)
凸模零件图.dxf
装配图.dwg
(CAD图纸)
装配图.d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