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道路均为规划道路。岱山东路
岱山西路岱山南路和岱山北路四条城市次干道构成个环行的路网,管道路与岱
山中路分别是该地块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主要通道,起承担着该地块主要的交通流。
另外,规划范围内些支路将主干路和次干路串联起来,形成规划地块内成熟的道路
网。管道路西接绿洲东路,向东经规划中的岱山东路后与宁芜公路相接,解决了该地
块南北向的交通出行问题。岱山西路北接天保立交期工程,经天保立交期与绕城
公路相接,通向市区及长江三桥方向。岱山东路向西与宁芜公路相接,和岱山西路
起解决了该地块东西向的交通出行问题。
目前,岱山西路工程已建设至管道路南侧,但是与岱山南路之间还有约没有
实施。随着岱山西路东延的实施,周边路网系统的进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
的交通量需求,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道路现状评价
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管道路,终点与岱山南路相接。设计范围桩
号,工程全长约。工程起点处现状有个小山包,小
山包的处理方法可以参照岱山西路工程中的处理方法实施。拟建场地北侧有条现状
小路与本工程相平行,道路拟建场地现状多为农田和少量房屋,道路整体走向为西高
东低。工程范围内有几个较大鱼塘。
第三节沿线建筑及工程地质
沿线建筑
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
二工程地质
由于现阶段建设方未能提供道路沿线的地质情况,设计参照周边工程岱山西路和管
道路的地质概况,参考进行设计。道路沿线工程地质状况初步判定较好。
地形地貌拟建路段位于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属岗地前缘地貌单元。后经
人类长期活动改造,原始景观已不复存在。沿线地势总体较为平坦,局部略有起伏。
水土的腐蚀性评价按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附录,场
区为湿润区,且有干湿交替作用,环境类别属Ⅱ类。场区附近无污染源,结合地区勘
查经验,判别场区水土对砼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地震分组为第组。设计按近震考虑。场地土体分布较稳定,总体强度较高,场地属
抗震有利地段。
地基土评价场地属岗地地貌单元,地层分布较平稳,但土质较差。层为人
类近期活动推填,非均质,低强度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
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高强度。
第四节交通量预测
预测特征年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次干道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
年。岱山西路东延预测特征年年年年和年的交通量。
二出行分析
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通常异常活跃。伴
随交通设施建设,土地逐渐开发,工厂学校机关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都是重
要的发生源,导致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因此,土地性质的变化,更可能成为交通量长
期诱发的原因。
根据出行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出行分为两大类生活类出行和生产类出行。生活类
出行主要指人们为满足定的生活需求而在不同地点之间的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范
围内,活动对象是人,例如按不同的出行目的可分为上学工作购物娱乐旅游等。
生产类出行,主要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因生产需要而使货物在不同地点之间的移
动。此类出行的对象是货物,即物的流动,其发生的范围也较广。随着对环境问题
的日益关注,工业区逐渐从城市工商混合区中分离,集中到城市外缘,主要集中到公
路网上。
生活类出行需求的增加来源于生况,设计参照周边工程岱山西路和管
道路的地质概况,参考进行设计。道路沿线工程地质状况初步判定较好。
地形地貌拟建路段位于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属岗地前缘地貌单元。后经
人类长期活动改造,原始区勘
查经验,判别场区水土对砼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地震分组为第组。设计按近震考虑。场地土体分布较稳土,中等压缩性,高强度。
第四节交通量预测
预测特征年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次干道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
年。岱山西路东延预测特征年年年年和年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因此,土地性质的变化,更可能成为交通量长
期诱发的原因。
根据出行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出行分为两大类生活类出行和生产类出行。生活类
出行主要指人们为满足定的生活需求而在不同地行的对象是货物,即物的流动,其发生的范围也较广。随着对环境问题
的日益关注,工业区逐渐从城市工商混合区中分离,集中到城市外缘,主要集中到公
路网上。
生活类出行需求的增加来源趋势型交通量指现有交通量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自然增长的交通量。
诱增型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由于时空距离的变化,导致区内产业结构的调
整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而诱发的交通量。
转移交通量指保立交绿洲东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中东西向主要交通流的
重要通道,道路等级确定为城市次干道。现状天保立交和在建的岱山西路均为双向四
车道,道路两侧周边地块规划为二类住宅,作为岱山西路东延段新建工程,对雨花台区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是十
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周边地块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在道路建设上,虽然近
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施工方法。
三设计方案
道路全线铺设污水管。
四管材
管材选用管。
五施工方法
结合道路改造,本工程污水管道全线采用开槽埋管施工方法。
六工程量
道路全线污水管长度约。
第六章管线综合设计
管线组成
本工程管线工程包含以下类别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电信
管道路灯以及燃气管道,其中电信管道包括有线电视等信息管道。
二平面综合
各种管线的平面布置除必须遵守有关的技术规范外,还要考虑到地方的习惯做法,
遵循规划并结合道路横断面设计,确定各种管线平面位置如下
由路东至路西依次为电力管道路灯管给水管道污水管雨水管中压燃气
管低压燃气管路灯管通讯管道。各类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满足规范要求。
本次道路管线综合横断面设计如下图
三竖向综合
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电力管电信管燃气
管给水管雨水管及污水管。
工程管线交叉时,各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间距需满足规范要求
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按下述原则选用
电力管线管顶最小覆土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第 1 页 / 共 104 页
第 2 页 / 共 104 页
第 3 页 / 共 104 页
第 4 页 / 共 104 页
第 5 页 / 共 104 页
第 6 页 / 共 104 页
第 7 页 / 共 104 页
第 8 页 / 共 104 页
第 9 页 / 共 104 页
第 10 页 / 共 104 页
第 11 页 / 共 104 页
第 12 页 / 共 104 页
第 13 页 / 共 104 页
第 14 页 / 共 104 页
第 15 页 / 共 104 页
预览结束,还剩
89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