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到全省社
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关系到全国的粮食供需平衡和
安全。
河南省旱作区涉及个地市,个县区,个乡镇,总面
积达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耕地面积占全省,
人口占全省,因此说河南农业生产的难点在旱作区,潜力在旱作区,
希望也在旱作区。据有关资料统计,保证的年降水在,表
现为季有余,两季不足,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平均在以上,出现大
旱时间为年遇,特大旱灾降水减少以上年遇。从
的年间,旱年和偏旱年每百年中有年,涝年有年,
正常年有年。旱年中有的干旱发生在春季及初夏,有发生
在伏秋季节。对玉米危害极大的卡脖旱是年遇。从年代以来统
计,夏玉米生育期内降水最少仅为,易发生卡脖旱的月下旬至
月上旬最低降水量是,显然出现这种干旱时,玉米难有收成。旱作
农田在般情况下难以实现年两熟,不能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但试验研
究表明,通过搞好蓄水保墒,协调水分供应状况,可以实现年两熟且获
得高产,实现水分的高效利用,促进旱区农业增产增收与持续发展。
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可行性
国家已编制出台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节水型
社会,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建设以提高降水利用率
为目标,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省工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依托,
以新型保水材料及控制施肥为手段,从旱作资源的合理配置到结构优化的
高效节水种植模式从作物的抗旱生理与机理到抗旱节水技术,开展旱作
节水系统研究,整体构建旱作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技术支撑体系,对于旱
作农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协调型转变,实现旱
作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的。
洛阳市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是黄土高原向黄淮海平原过渡的中心地
带,也是我国亚热带气候季风气候。耕地平方公里,其中旱地面积
平方公里,占耕地总面积的,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占总
面积的。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灾害频繁,作物残茬利
用率不足,还田率不足。就洛阳市而言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养
分损失相当于座年产万吨化肥厂生产量。因此,以洛阳市为基础和依
托研究形成的技术成果,不仅对于河南省,而且对于华北乃至整个中国北
方旱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
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
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提出发展农业节水,
推进雨水集蓄,建设节水灌溉饲草基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基本实现灌
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对于水资源利用要从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向水资源
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年有个专题涉及旱作节水,强调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
合开发利用,开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
国家在中长期规划中旱作节水农业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河南省也制
定了专门的旱作节水发展规划,但是目前还没有旱作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因此依托中国农科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和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建
成立河南省旱作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于推动河南省乃至整个中国北
方旱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建设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的现代化旱作节水农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拟建的河南省旱作节水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院,地处北纬,东经
,高效节水种植模式从作物的抗旱生理与机理到抗旱节水技术,开展旱作
节水系统研究,整体构建旱作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技术支撑体系,对于旱
作农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协调型转变,实现旱面积的,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占总
面积的。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灾害频繁,作物残茬利
用率不足,还田率不足。就洛阳市而言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养
分损失相当于座年产万吨化肥厂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
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提出发展农业节水,
推
年有个专题涉及旱作节水,强调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
合开发利用,开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
国家在中长期规划中旱作节水农业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河南省也制
定了专旱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建设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的现代化旱作节水农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拟建的河南省旱作节水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院,地处北纬,东经
,干燥度,年平均,≧活动积温达,
无霜期天。农业生态类型上划分为旱作农业区中的半湿润偏旱类
型区,在研究区域上可以代表该类型区中的豫西豫北半湿润偏旱区汾渭
平原半湿润偏旱区及华北滨海低秋杂粮等,粮食产量年际之间变幅较大,种
植制度有年熟二年三熟及年两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涉
及耕地总面积,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人口万。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已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就旱
作节水种植制度而言,发达国家旱农耕作技术研究的突出特点表现在节水
种植制度与模式的特色化和效益化。种植制度模式是环境资源经济发展
和技术水平有机结合的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筛选与鉴定。
研究和建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源持续利用农业结构和布局优化
模式。建立旱地农业增产技术体系及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优
化模式。
科研成果转化及转让取得的效益
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调理剂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万亩,创社会效益万元。
人才队伍建设
锻练和打造旱作农业研究队伍,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和职称梯次
搭配的研究团体。
交流与合作
立足于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项目和资助的战略性研究项
目,争取拓宽合作研究的领域,积极酝酿新的合作项目。
五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体设计和结构布局
河南省旱作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依托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旱
作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国农科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组成,在洛阳市农业科学
研究院设置工程中心的有关部门和机构。
中心的运行机制
组织建设
以洛阳市农业科学院旱作研究中心为主体,整合洛阳市农业科学院的
旱作栽培保护性耕作节水旱地作物品种筛选利用等学科技术力量与
设备,重新组合,进行优化布局,形成工程中心的技术设备与科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第 1 页 / 共 45 页
第 2 页 / 共 45 页
第 3 页 / 共 45 页
第 4 页 / 共 45 页
第 5 页 / 共 45 页
第 6 页 / 共 45 页
第 7 页 / 共 45 页
第 8 页 / 共 45 页
第 9 页 / 共 45 页
第 10 页 / 共 45 页
第 11 页 / 共 45 页
第 12 页 / 共 45 页
第 13 页 / 共 45 页
第 14 页 / 共 45 页
第 15 页 / 共 45 页
预览结束,还剩
30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