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之托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重点字词的解释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公正与正确翻译重点句子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下作者的为人第二段谈今铭“二弊”,首先是不实,其次是“传者盖少”。
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应当要观察所撰写的对象。
倘若所托非人,就会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所写的碑铭也就不足以流行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
所以千百年来,朝廷的公卿大夫直到乡里的人士,无不撰有碑铭,但能够流传下来的大概很少。
它的原因不在别的,就是所托非人,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的缘故。
第二段的译文第三段原文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第四段的重点字词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通“蓄”积蓄,富于写文章名作动有意奸而外淑善良有名侈于实过分,超出第三段的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谁是撰写碑铭而能尽到公正和正确的合适人选呢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工作。
大概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他对于恶人,就不会接受为他写碑铭的请求,对于般的普通人,他就能分辨清楚。
而人们的行为品德,有的人心地善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却不那么好有的人内心奸邪,而外面表现得很善良有的人善恶相差悬殊,而不容易如实地指出来有的人实际表现要大于他的名声有的人的名声要大于他的实际表现。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
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第三段原文重点字词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加倍如同用个人,不是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怎么能够辩别他而不受迷惑,评议他而不徇私情能够不迷惑不徇私情,就达到公正而且正确了。
倘若所写的人文辞不擅长,那么,在人世间还不能流传开来,于是又在于他的文章能加倍胜人了。
所以说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工作。
难道不是这样吗第三段的译文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
作者提出“立言者”必须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作者在本段总的提出这个论点,然后再分说,“畜道德”和“能文章”。
最后总说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二三段为“转”前部分写的是“古墓碑之美义”这部分,写”今墓铭之恶弊“及纠除弊害的条件。
•第四段原文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重点字词解释虽或并世而有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有时本来卓越第四段译文然而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虽然有时在当代并存,也许几十年或二百年才能出现。
这种人传世是这样的困难,碰到他又是这样的困难。
像先生的道德文章,本来就是所谓几百年才能出现的。
先祖父的言行卓然出众,幸而遇到先生,得以写出公正和正确的神道碑铭,这碑铭能流行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是毫无疑问的了。
•第四段原文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重点字词解释而世之学者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
求学的人追慕仰慕而世上的读书人,每每看到传记中所记古人的事迹,到了他可以感人的地方,就往往极为伤心,在不知不觉中流下了眼泪,何况读的人是他的子孙呢更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慕仰望先祖父的德行,而考虑用什么办法使他的事迹流传,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赐给我的篇墓碑铭,可以泽及我的三代,我心存感激和报答,应该怎样做呢第四段译文•第五段原文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于进于门潜道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重点字词的解释而先生进之。
先祖之屯ū蹶否塞以死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之士。
提携否器宇宏大可是我又想到,像我这样的浅薄迟钝,而先生加以奖励提携先祖父的艰难颠沛,境遇不好,直到死,而先生加以表彰显扬。
这就使世上魁伟杰出的罕见人士,有谁不愿进拜于先生的门下呢那些隐世之士,有谁不希望在世上有所作为呢善行,有谁不愿意去做干坏事,有谁不羞愧而畏惧呢•第五段原文•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
巩再拜。
重点字词的解释且敢进具其所以然。
说出的原因作为人的父亲,祖父的,有谁不想教导他的子孙呢作为人的子孙的,有谁不想让自己父亲,祖父得到尊宠荣耀这几种美行,全都归功于先生。
既拜受承蒙赏给神道碑铭,且冒昧进言说了要请你撰写的原因。
来信中告谕先祖世系相传的世次问题不确切,岂敢不领受教诲而加以详细考查。
承蒙作铭,甚感羞愧,不再赘言了。
曾巩再拜。
基本解读第四五两段为“合”,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豪杰不世之士。
提携否器宇宏大可是我又想到,像我这样的浅薄迟钝,而先生加以奖励提携先祖父的艰难颠沛,境遇不好,直到死,而先生加以表彰显扬。
这就使世上魁伟杰出的罕见人士,有谁不愿进拜于先生的门下呢那些隐世之士,有谁不希望在世上有所作为呢善行,有谁不愿意去做干坏事,有谁不羞愧而畏惧呢•第五段原文•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
巩再拜。
重点字词的解释且敢进具其所以然。
说出的原因作为人的父亲,祖父的,有谁不想教导他的子孙呢作为人的子孙的,有谁不想让自己父亲,祖父得到尊宠荣耀这几种美行,全都归功于先生。
既拜受承蒙赏给神道碑铭,且冒昧进言说了要请你撰写的原因。
来信中告谕先祖世系相传的世次问题不确切,岂敢不领受教诲而加以详细考查。
承蒙作铭,甚感羞愧,不再赘言了。
曾巩再拜。
基本解读第四五两段为“合”,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
与文章开头呼应。
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是最重视章法的,在以上所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巩文章的这特点,结构十分谨严,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
此文可称得上曾巩文章这方面的典范之作。
写作特色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是最重视作文章法的,他的文章结构严谨,自成家。
本文从写信缘起议论志铭传世志铭的关键盛赞欧阳深谢欧阳,内容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
“纡徐”和“简奥”是曾文的两大风格•纡徐作为感谢信,开头并不言谢,而是迂回曲折,慢慢道来,由古及今,从虚到实,最后才道出赞美和深谢之意。
•“简奥”言简而意深,语言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
主题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为切入点,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后来流于不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应具备的条件,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
领悟重点本文实为写给欧阳修的封感谢信,但却用了相当的篇幅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
对此,我们应怎样理解文章从第二句起,没有就如何“感与惭并”下笔,而是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样劝善惩恶。
然后,作者对撰写墓志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是撰写墓志铭要做到态度公正,叙事合于实际二是撰写墓志铭要慎重选择作者,须俟“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而为之。
后者强调写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述的补充和发挥。
碑志和史传有相通之处,好的碑志往往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但千百年来,在些作者手中,碑志成了种应酬文字,有的甚至颠倒是非,美化恶人,牟取重金。
欧阳修写碑志力求不虚美,不掩恶,这与作者提倡“公与是”的写作态度和他对“立言者”徇私滥作“不实”之铭的批评是致的。
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文学观点对曾巩影响之深。
总之,全文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的得失,辗转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铭文的幸运。
文章是怎样将对欧阳修的赞誉与庆幸自己祖先有机结合在起的本文方面赞誉欧阳修,宣示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先生推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另方面慨叹自家的荣幸,并推衍欧阳修的美德。
“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
“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
如何理解作者关于墓志铭的产生和演变的分析作者关于墓志铭的产生和演变的分析,对我们认识这重要文体颇有帮助。
他认为要写出既公正又真实,能流传后世的墓志铭,必须富于道德修养,同时要“文章兼胜”,二者缺不可。
这实际上表明了曾巩的文学观点,也为下文对欧阳修的赞美张本。
•关于墓志铭•我国古时候,人死了之后,为防备死者的墓穴遭遇变迁,后人不知为谁氏之墓,故书死者姓名爵位及生平事迹刻于石上,平放于棺椁之前起埋于圹穴之中,使日后发现者有所稽考。
这种特殊形式的文体称之谓墓志铭。
•墓志铭起始于魏晋。
后来刻于方形石上,合之以盖,北魏以来,方形墓志已成为定制。
不过这种下底上盖的墓志绝大多数是统治阶级专有,般平民百姓是不用的。
•墓志铭包括志和铭两个部分。
志文为传,多以散文形式记述死者生平。
铭语似诗,主要是些对死者的颂扬和悼念之辞,通常是以四字句的韵文组成,也有五言七言不等。
•从发现的墓志铭来看,多系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书。
然后由名匠刻于石上。
这种墓志铭拓本流传下来,也成了后人练习书法临摹的范本。
文言知识通假字则必铭而见之至于通材达识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见”通“现”“材”通“才”“畜”通“蓄”古今异义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世之学者古义建立功业。
今义凭自己,不依靠别人古义以及。
今义表示达到种程度,也表示另提事古义般人。
今义大伙,大家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定造诣的人词多义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也欲褒扬其亲则知先生推赐于巩六王毕,四海且敢进其所以然而先生进之是进亦忧,退亦忧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相同,样,形容词专,心意,形容词篇文章,数词统,动词进言,动词提携,推举,动词出仕,晋升,动词超过,超出,动词则必铭而见之而善人喜于见传事不目见而耳闻汝真女子之见生者得致其严则人情之所不得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往往有得通“现”,动词被,动词看见,动词见解,见识,名词能够,动词符合,动词得意,动词心得,收获,名词重点字词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茍其人之恶生者得致其严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有意奸而外淑有名侈于实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而先生显之作用意义如果假如致,表达。
严,尊敬效法作用意义善良过分,超出美,好本来,固然表彰词类活用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也生者得致其严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孰
1、该PPT不包含附件(如视频、讲稿),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