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且弹性卸料板对工件施加的是柔性力,不会损伤工件表面,故可采用弹性卸料。出件方式对于复合模生产,应采用上出件比较便于操作与提高生产效率。确定送料方式因选用的冲压设备为开式压力机且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宽度大于送料方向的凹模长度故采用纵向送料方式,即由前向后送料。确定导向方式方案采用对角导柱模架。由于导柱安装在模具压力中心对称的对角线上,所以上模座在导柱上滑动平稳......”。
2、“.....方案二采用后侧导柱模架。由于前面和左右不受限制,送料和操作比较方便。因为导柱安装在后侧,工作时,偏心距会造成导套导柱单边磨损,严重影响模具使用寿命,且不能使用浮动模柄。方案三四导柱模架。具有导向平稳导向准确可靠刚性好等优点。常用于冲压件尺寸较大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零件,以及大量生产用的自动冲压模架。方案四中间导柱模架......”。
3、“.....导向平稳准确。单只能个方向送料。根据以上方案比较并结合模具结构形式和送料方式,为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该复合模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即方案二最佳。零件的工艺计算拉深工艺计算零件材料厚度为,比较小,所以所有计算以毛坯直径为准。确定零件修边余量零件的凸缘相对直径式中凸缘直径锥形件中径。查文献表得修边余量,所以,修正后拉深件凸缘的直径应为......”。
4、“.....查文献表得到以下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其中零件凸缘部分的表面积为,零件除去凸缘部分的表面积为。判定能否次拉深成形因为零件为带个阶梯的锥形件,所以首先要判定锥形部分能否次拉深成形。零件的坯料相对厚度式中柸料厚度柸料尺寸。零件的相对高度式中锥形件部分的高度锥底直径。查文献表得,符合浅锥形件拉深的条件,所以零件的锥形部分能次拉深成形......”。
5、“.....所以要判合模时,取其厚度为当为冲孔切边复合模时,取其厚度为。压边圈的设计选用刚性压边圈装置,根据工件的凸缘部分,为了防止起皱,综合考虑取压边圈厚度为。卸料螺钉的选用卸料板上设置个卸料螺钉,公称直径为,螺纹部分为,卸料螺钉尾部应留有足够的行程空间,以保证卸料的正常运动。销钉的选用根据多方面的考虑,选用圆柱销。当为落料拉深复合模时......”。
6、“.....取其公称尺寸为。凸模的结构设计凸模的结构形式及其固定方法根据零件形状和尺寸,采用整体式凸模,直接用螺钉和销钉紧固在下模座内,紧固在下模座的部分代替了凸模固定板。凸模长度计算当为落料拉深复合模时,式中凸模固定板厚度凸模进入凹模的零件冲压工艺性较好。零件凸缘上均布着六个的小孔和底孔,为了保证孔的位置准确和精度,其加工放在拉深结束后冲裁。此外......”。
7、“.....满足拉深件口部圆角半径大于或等于两倍料厚的要求。精度分析零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选精度等级为,工件的所有未注明公差均由文献表查得。工艺方案的确定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切边冲孔等工序,其总体工艺过程有以下几种方案先落料,然后拉深,再冲孔,最后切边。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先落料拉深复合,后冲孔切边复合。采用复合模生产......”。
8、“.....其中,方案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四副单工序模,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需要两副复合模,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加大,成本高,但工件的相对位置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操作方便。方案三中的级进模比单工序模生产率高,减少了模具和设备的数量,工件精度较高,便于操作和实现生产自动化......”。
9、“.....用简单模或复合模冲制有困难时,可用级进模逐步冲出。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较复杂,成本较高,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小型冲压件。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零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模具总体设计模具类型的选择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模冲压。因为倒装式复合模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利用压力机的打杆装置进行推件卸件可靠,便于操作......”。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