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加以共享取消现有的精品课程结题机制,只评审不结题。课程维护及推广实行轮流制,对精品课程按照维护情况给予经费支持,轮到谁维护就给予相应的经费配套以及与精品课程申请相同的待遇。精品课程旦建立,就不能因为些个人职位的调动而对课程建设和维护产生不良影响。课程的建设者在先期付出的努力通过相关的经费已经得到实惠,但同时,他们也应该承担课程维护的重任,不能把课程的建设作为短期效应加以对待,应该注重课程的长期效应。如果相关轮值单位对精品课程维护不力,可以在以后的精品课程申报和维护以及课题申提出了个流,根据相关规定,精品课程上网需要提交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等等。现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精品视频公开课也要求提供相关的东西,只不过目前的规定更加细化而已,换汤不换药。如果认为精品课程的维护仅仅限于对这些网络资料的维护的话,实质上就是对精品课程建设与维护对象的狭隘理解。精品课程的维护应该不仅限于这些文档,这些只能作为静态的文档常规的文档体现在精品课程的网站上,当然,所谓的静态,只是相对的,并非成不变的,如果课程的内容发生的变化,相关网站内容也应该随之而变或者进行增补。精品课程维护在静态文档维护方面主要体现在随着课程的变化,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持人手操控。课题的参与者其实对精品课程本身可能并不感兴趣,而且往往门课程被别人申报为精品课程之后,其他教师就没有机会再申请了,其实,精品课程的申报也是存在教师之间的竞争的。到底以谁的名义申报目前总的来说是由相关的教授以及院级领导牵头申报,但实际上相关申报人本身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参与该课程的讲授,这样,申报者把课程的任课教师的资源截取,在建设过程中,其他老师的积极性高与否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被动要求参与课程的建设与维护的老师的积极性更加难以调动。因此,精品各项资源是申报者的,而且相关的经费已经被申报者分配殆尽,按照目前的精品课程的评价体制,申报者应该是课程的主要维护者。如前所述,大多数申报者可能已经大都不担任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让他们参与精品课程的维护明显欠妥。在课程的维护主资历不同,申报者获得的课题费越来越高而已。从精品课程网站几乎看不出这几门课程之间有什么差异,这跟精品课程的层级差异形成鲜明的反差。基于国际商法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对于大多数精品课程的问卷调研,般来说无外乎从两个方面进行调研方面是教师的教学分析,对教师的教学中涉及的主要指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研从学生方面,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臵相关的问题,比如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解的程度对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感受对课程学习目标的理解程度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的精神通过课程的学习,是否学到基本内容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等等。而且这种问卷主要是针对本门高校精品课程后期续建问题分析以国际商法精品课程为例原稿者认为除了以上点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建立精品课程申报建设维护位体机制精品课程既然是精品,这种精品不应该是昙花现的涂饰,也不应该作为课程建设者丰功伟绩的温床。根据教育部关于资源共享课以及实施办法,省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与评审方式分别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决定。采取遴选准入方式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向教育部推荐,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由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直接向教育部申报。教育部组织专家高校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及遴选标准,对推荐课程进行网上评价和会议评审,评审通过的课程上网实现共享。对于原国家精品课程中建设基础较好使用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以及为满足课程改革需要建设的新课程,可由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论证确定课程选题,采取招标的往往门课程被别人申报为精品课程之后,其他教师就没有机会再申请了,其实,精品课程的申报也是存在教师之间的竞争的。到底以谁的名义申报目前总的来说是由相关的教授以及院级领导牵头申报,但实际上相关申报人本身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参与该课程的讲授,这样,申报者把课程的任课教师的资源截取,在建设过程中,其他老师的积极性高与否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被动要求参与课程的建设与维护的老师的积极性更加难以调动。因此,精品各项资源是申报者的,而且相关的经费已经被申报者分配殆尽,按照目前的精品课程的评价体制,申报者应该是课程的主要维护者。如前所述,大多数申报者可能已经大都不担任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让他们参与精品课程的维护明显欠妥。在课程的维护主体方面问题颇多,主体不明,课程难以得到更好的维护。在所列举的几基础,多样性和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导体,建立个为校内外师生服务的教学支撑与服务系统。从学生的指标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国际商法精品课程的认识模糊,对精品课程的兴趣不大,对别的院校是否精品课程更是不知情,即使知道,也对别的院校的精品课参与度也较低或者基本没有参与。通过问卷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很多精品课程就是由相关的教师在自说自话,唱独台戏。学生主动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维护和推广的机会基本没有。大多数学生是被任课教师通过教学任务考评等相关手段被精品化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对策针对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曾提出了精品课程实行站式申报,实行务实的课程建设体制改变传统的评审模式,走出精品课程评审的误区以及加强课程维护,追加经费,实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等对策。针对高校精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笔关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件等都要进行更新。在所列举的国际商法精品课程网站中,静态维护无外乎是课程简介教师团队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大纲课程章节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例题习题文献资料名词术语常见问题试卷等。除了静态资源的维护外,动态资源的维护是目前精品课程维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动态资源主要指影像资源师生互动学生的创作学生的习作案例探讨等等。根据目前的维护体制,精品课程结题之后,很少能够做到动态维护。精品课程缺乏后续支持根据目前各级精品课程的模式申报中期检查结题,精品课程从最初申报到最终结题都刻上了利字当先的烙印。精品课程完全成为少数人完成科研积点和创收的平台,这完全背离了精品课程设计者初衷。课程结题验收后,建设者怀抱满钵之后功知情,即使知道,也对精品课程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即使有了共享,但共享的渠道共享的资源有限。比如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要想共享资源,对成员分为几类,比如联盟用户和普通用户,普通用户需要积分,联盟用户分为普通联盟用户和增值联盟用户,基本上把精品课程网作为盈利的平台了。而且加入联盟的学校才百多,大多数学校不能享有相关的资源。精品课程不仅要造就批具有流教学质量的课程精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精品的共享来提升其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在价值,通过相关领域内最大程度的共享,为课程的持续建设提供保障。在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应以共享为主线,以个性化为特色,资源库为基础,多样性和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导体,建立个为校内外师生服务的教学支撑与服务系统。精品课程维护对象不明确精品课程到底要对哪些内容加以维护成隐退,课题的生死与之全然无关。当然,个中理由并不能完全归咎与申报者,这种现象完全是多方面因素所致。本文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上的国际商法其中包括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省级中国对外贸易大学国家级以及上海理工大学以及笔者所讲授的国际商法校级为例,把这种现象和原因笔者归结为以下几点。精品课程维护主体不明确精品课程到底由谁加以维护按照人们的正常推理以及现在的通行做法是谁申报谁负责的原则。根据现实情况,精品课程表面上是相关教授及其团队合作的产物,实际在执行过程中就是由相关教授来主持申报,课题的各种名誉以及荣誉都归属于申报者本人,其他团队成员最多只是参与建设,可能会分享相关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是主持人手操控。课题的参与者其实对精品课程本身可能并不感兴趣,而且精品课程应当注重的是团队的合作精神,团队对课程的贡献度以及对教学事业的贡献力。应该建立精品课程的申报建设维护位体机制。课程的申报应该以课程为单位,杜绝重复申报,对已经重复申报的课程进行整合,网站等资源加以共享取消现有的精品课程结题机制,只评审不结题。课程维护及推广实行轮流制,对精品课程按照维护情况给予经费支持,轮到谁维护就给予相应的经费配套以及与精品课程申请相同的待遇。精品课程旦建立,就不能因为些个人职位的调动而对课程建设和维护产生不良影响。课程的建设者在先期付出的努力通过相关的经费已经得到实惠,但同时,他们也应该承担课程维护的重任,不能把课程的建设作为短期效应加以对待,应该注重课程的长期效应。如果相关轮值单位对精品课程维护不力,可以在以后的精品课程申报和维护以及课题申,即使知道,也对别的院校的精品课参与度也较低或者基本没有参与。通过问卷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很多精品课程就是由相关的教师在自说自话,唱独台戏。学生主动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维护和推广的机会基本没有。大多数学生是被任课教师通过教学任务考评等相关手段被精品化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对策针对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曾提出了精品课程实行站式申报,实行务实的课程建设体制改变传统的评审模式,走出精品课程评审的误区以及加强课程维护,追加经费,实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等对策。针对高校精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以上点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建立精品课程申报建设维护位体机制精品课程既然是精品,这种精品不应该是昙花现的涂饰,也不应该作为课程建设者丰功伟绩的温床。根据教育部关于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