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

格式:word 上传:2025-07-21 21:58:00
感情压抑的结果。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表达了个妻子对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的深深思念和牵挂。国风中也有相当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诗中表达了对于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社会中家庭生活的留恋,却并不直接表示反对战争,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诗中的情绪也是哀怨为主,几乎没有愤怒。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实的。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它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首诗的开头。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时关雎和鸠,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在个秋日的清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芦苇丛却呈现出冷寂与落寞的气氛。君子于役里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以傍晚牛羊归家的情景为背景,渲染妻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诗经的语言特点。学生朗读归纳,体会作用。诗经的基本句式是言,间或杂有言,直至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言句为主干。可由此推想,当时演唱的诗经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的简单的。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蒹葭全篇章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在现代歌曲中,还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的道理。通过小组朗读体会。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音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扼抵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苗绘精彩美丽的自然。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注意分析场景细节描写的效果,及强调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揣摩。关于诗歌词义理解的争鸣‚静女‛的含义文雅娴静的姑娘善良的女骇‚静‛通‚靖‛女子的芳名。‚城隅‛究竟是指何处说文解字‚隅,陬角落也。‛高级汉语大字典‚隅角,角落。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如山隅东隅隅陬角落。例日出东南隅乐府诗集陌上桑。课文其中个注释是‚城上的角楼‛,既是城门的角楼,当然不会是城墙的拐角处,而是城楼上。男女幽会,自然会找那种偏僻幽静之所,绝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因而,‚城隅‛理应指城墙脚下幽静偏僻的角落里。板书设计期望约会↘恋人赠物爱情的美好赞美恋人↗形象分析静女美丽活泼热情男子憨厚纯朴真诚布臵作业查找关于诗经其他方面的资料如艺术特色背诵静女全诗。第课时导语爱情是个千年不衰的话题,上节课我们学习静女时,领略了古代社会人们恋爱轻松愉悦的情趣。那么爱情是不是都是那么美好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从氓中感受另类型的爱情情节和主人公形象。全班分组用指读法诵读遍。请学生咬准字音,把握好朗诵节奏。培养语感,熟悉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情节。教师范读正音氓蚩愆ā将ā垝垣ǐ筮咎于ū说ō陨ǔ徂汤ā渐ā罔靡ǐ夙咥隰ī泮学生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最好能够进行翻译成现代汉语教师示范翻译第自然段。翻译时注意灵活使用两种方法直译求逐字逐句求准确意译力求理清段意求流畅。学生分组讨论,分段试译。各组派代表演示讨论结果老师纠正并小结每段大意。分析课文氓是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学生说故事情节。全诗共章。第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个热情温柔的姑娘。第章追述婚后生活。第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章,以兴起,概说‚岁食贫‛,‚士也罔极,其德‛。第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歌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第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主体板书情节恋爱婚变决绝章句第章第至章第章手法叙述抒情议论对比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课文小结我们通过对静女和氓两首诗的学习,了解了诗经所处时代的生活,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我们还学会了抓住典型情节,运用形象思维来欣赏诗歌中所由此而烘托出的具体生动的气氛和情调,还学会了在凝练的语言中把握其暗示性及代表性,受到了美的熏陶。同学们应把这些化为技能,净化灵魂,争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十布臵作业背诵氓全诗完成课后练习。诗经教学设计篇氓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言诗骚体诗言诗的节奏。诗经两首和其他几首诗歌的语言形式不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言到言,再到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氓是国风中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所作。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值得学习。氓它以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教授本课时,首先根据学生初中所学过的诗经知识适当补充内容,并提及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读诗经的兴趣。再次就是赏析氓,使抓住对比,抓住女主人公结婚前后的变化和‚氓‛前后态度的变化,来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大意是结合诗歌,分析女主人的形象,以及探讨其爱情失败的原因是结合诗歌里面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进步理清女主人公的内心想法,进而感知人物形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掌握言诗的诵读节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熟读成诵,背诵课文。德育目标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背诵课文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步骤导入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之。而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百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爱情古往今来又是个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第首氓。板书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诗经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百多年的诗歌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部分板书,‚风‛又叫国风,共篇十‚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雅‛包括‚大雅‛篇,‚小雅‛篇,共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篇,‚商颂‛篇,‚鲁颂‛篇,共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板书形式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板书‚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个事物比喻另个事物,硕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个事物联想到另个事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义‛。板书诵读课文。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音读的方法来品读氓。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言诗的诵读节奏般读成‚‛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集体再次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个什么故事明确氓是首叙事诗,以第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梳理课文行文思路。诗歌共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板书课前我们运用早读课的时间借助课下注释,疏通了诗歌内容也相应找出些常用字的特殊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成语和特殊句式。下面我们就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71
《诗经》教学设计(17篇范文).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71
预览结束,还剩 56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