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译码复杂度,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论文在理解了空时分组码的编码译码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天线选择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设计方案,在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结构上添加自适应系数,解决多交叉归零问题,使信道矩阵正交化,消除码间串扰,降低最大似然解码复杂度,从而达到了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论文主要以码为例来推导自适应的编码译码算法和平均信噪比,以此作为天线选择准则。仿真结果表明,有自适应的天线选择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比仅有天线选择的系统性能好,无天线选择系统的性能最差,在相同信噪比的条件下,采用自适应的联合收发天线选择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最好。关键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自适应天线选择选择准则瞬时输出信噪比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毕业设计刘碧芳基于天线选择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设计我国也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将统的性能和无天线选择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第章绪论第章绪论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成功开发,新代无线通信系统,和,码方法和平均信噪比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和研究。在最后的第四章对自适应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引入了天线选择技术,在仿真中将有自适应的天线选择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与仅有天线选择系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的发展,第二章介绍了基于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即正交空时分组码和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译码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第三章作为本文的重点,对自适应的编码译码的编码矩阵的部分符号乘上自适应系数或,解决多交叉归零问题,使信道矩阵正交化,消除码间串扰,降低最大似然解码复杂度,从而达到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本文的第章绪论简单地介绍了移动,因此,在发射天线数大于时,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具有全速率传输和误码率低的优点。为了能在满足空时分组码完全分集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译码复杂度,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论文提出了采用个自适应系数,对得误码率曲线的斜率受到影响,其性能反而不如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之后,等人又提出了新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从而在任何信噪比条件下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误码率均优于正交空时分组码分别独立的提出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概念,并分别提出它们的编码译码方法。在低信噪比时其性能优于正交空时分组码,但在高信噪比时,由于其编码矩阵的子模块仍然采用形式,因此不可避免的使得分别独立的提出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概念,并分别提出它们的编码译码方法。在低信噪比时其性能优于正交空时分组码,但在高信噪比时,由于其编码矩阵的子模块仍然采用形式,因此不可避免的使得误码率曲线的斜率受到影响,其性能反而不如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之后,等人又提出了新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从而在任何信噪比条件下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误码率均优于正交空时分组码,因此,在发射天线数大于时,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具有全速率传输和误码率低的优点。为了能在满足空时分组码完全分集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译码复杂度,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论文提出了采用个自适应系数,对码的编码矩阵的部分符号乘上自适应系数或,解决多交叉归零问题,使信道矩阵正交化,消除码间串扰,降低最大似然解码复杂度,从而达到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本文的第章绪论简单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的发展,第二章介绍了基于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即正交空时分组码和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译码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第三章作为本文的重点,对自适应的编码译码方法和平均信噪比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和研究。在最后的第四章对自适应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引入了天线选择宽带无线通信网技术作为重大项目,投入大量的研究力量,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创新,以便在未来移动通信标准的竞争中,继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等。年底,美国分别独立的提出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概念,并分别提出它们的编码译码方法。在低信噪比时其性能优于正交空时分组码,但在高信噪比时,由于其编码矩阵的子模块仍然采用形式,因此不可避免的使得误码率曲线的斜率受到影响,其性能反而不如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之后,等人又提出了新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从而在任何信噪比条件下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误码率均优于正交空时分组码,因此,在发射天线数大于时,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具有全速率传输和误码率低的优点。为了能在满足空时分组码完全分集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译码复杂度,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论文提出了采用个自适应系数,对码的编码矩阵的部分符号乘上自适应系数或,解决多交叉归零问题,使信道矩阵正交化,消除码间串扰,降低最大似然解码复杂度,从而达到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本文的第章绪论简单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的发展,第二章介绍了基于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即正交空时分组码和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译码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第三章作为本文的重点,对自适应的编码译码方法和平均信噪比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和研究。在最后的第四章对自适应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引入了天线选择技术,在仿真中将有自适应的天线选择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与仅有天线选择系统的性能和无天线选择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第章绪论第章绪论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成功开发,新代无线通信系统,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新代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训或更高,支持的业务从语音到多媒体业务,可以满足高移动速度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随着创新国家战略的提出,我国也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将宽带无线通信网技术作为重大项目,投入大量的研究力量,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创新,以便在未来移动通信标准的竞争中,继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之后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是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它得到了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以及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全面支持,是我国电信第个完整的通信技术标准,是可代替的方案。案。它集技术优势于体,具有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软件无线电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第 1 页 / 共 48 页
第 2 页 / 共 48 页
第 3 页 / 共 48 页
第 4 页 / 共 48 页
第 5 页 / 共 48 页
第 6 页 / 共 48 页
第 7 页 / 共 48 页
第 8 页 / 共 48 页
第 9 页 / 共 48 页
第 10 页 / 共 48 页
第 11 页 / 共 48 页
第 12 页 / 共 48 页
第 13 页 / 共 48 页
第 14 页 / 共 48 页
第 15 页 / 共 48 页
预览结束,还剩
33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