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不谈遥远的历史,就讲讲高原上的风和雪。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时强调,要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坚持严管厚爱统一、激励约束并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奋发进取、担当作为。总书记的嘱托,如高原上的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在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雪域高原上,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讲到“两路”精神,我想起一位老筑路兵的故事。他叫李国华,是当年十八军的一名战士。他告诉我,修二郎山隧道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全靠钢钎和铁锤在坚硬的岩石上一点点凿。冬天,山上的气温零下二三十度,战士们的手脚冻得裂开,血水和棉絮冻在一起。最危险的是爆破后清理碎石,他们常常要被吊在半山腰,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有一次,他亲眼看见一个战友被滚落的巨石砸中,瞬间消失在云雾里。但他没有退缩,他说:“我们不是不知道危险,但我们更知道,这条路通了,西藏的百姓就不再与世隔绝了。” 他讲到这里,眼里闪着泪光,却带着一种平静的骄傲。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所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刻下的誓言。
这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去西藏调研的经历。我们去一个海拔4500米的牧区,路途遥远,高原反应让我头痛欲裂,呼吸困难。同行的一位当地干部,却像没事人一样,一路为我们讲解情况,帮牧民解决实际问题。晚上,我问他:“你常年在这么高的地方工作,身体受得了吗?” 他笑了笑说:“习惯了。刚来时也难受,但想着能为群众做点事,这点苦就不算什么了。” 他还给我看了一张照片,是他父亲在80年代初进藏工作的留影,同样年轻的面孔,同样坚毅的眼神。他说:“我父亲那一代人,是用命在拼。我们这一代人,不能丢了他们的精神。” 这句话,像高原的风,吹进了我的心里。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支撑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说到这里,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同志:在你们的工作中,是否也曾遇到过“苦”与“难”的考验?比如,当一项任务异常艰巨,需要长期坚守、默默付出时,你是选择畏难退缩,还是迎难而上?当你身处艰苦环境,身体和心理都承受巨大压力时,你是选择抱怨牢骚,还是选择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想一想,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传承和践行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
听着李国华老人的讲述,回味着那位藏区干部的话,一个沉甸甸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我们还需要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劲头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精神懈怠的危险,远比高原缺氧更可怕。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在舒适的环境中迷失了方向,工作缺乏激情,遇到困难就“躺平”,追求安逸享乐,不愿到艰苦一线去。这种“精神缺氧”,正在侵蚀我们的战斗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新时代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让这股宝贵的精神力量薪火相传、永放光芒呢?我认为,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信念上“扎根”,把忠诚和热爱融入血脉。
要深刻理解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核心是忠诚于党、服务人民。要像孔繁森那样,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豪迈誓言,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但反观一些令人痛心的案例,某地一名干部被选派到艰苦地区工作,却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私下抱怨“组织不公”,最终因工作不力被问责。这种缺乏担当、逃避责任的行为,与老西藏精神背道而驰。在这方面,我们单位有一位年轻干部,主动申请到对口支援的边远地区工作。三年来,他克服了语言、气候等重重困难,为当地引进了多个产业项目,深受群众爱戴。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把根扎在人民中间,才能汲取无穷的力量。我们必须把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的信念,转化为扎根岗位、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
二、在作风上“淬炼”,让艰苦奋斗成为自觉。
要坚决摒弃贪图安逸、不愿吃苦的思想。要主动到条件艰苦、矛盾集中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说到艰苦奋斗,我要特别提到,某地一支地质勘探队,常年在无人区作业,风餐露宿,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他们毫无怨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为国家找矿探路。他们的工作服上,补丁摞着补丁,却像勋章一样闪耀。然而,也有一些单位的做法令人担忧。某单位组织干部培训,本应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却安排在高档酒店,搞“走读式”调研,干部们“身在基层,心在空调房”。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严重背离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个反面案例警示我们,精神的传承,必须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我们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在繁重的任务中锤炼作风,让艰苦奋斗成为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
三、在团结上“凝聚”,以同心同德汇聚合力。
要深刻理解“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在西藏的建设历程中,解放军战士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正面典型。一位汉族干部在藏区工作多年,他不仅学会了藏语,还深入了解藏族文化,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调解纠纷时,总能用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的语言和方式,赢得了“贴心人”的称号。但反面的例子同样触目惊心。某地因民族政策执行不当,引发矛盾,严重影响了当地稳定。这个教训深刻说明,团结是生命线,必须倍加珍惜、精心维护。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同志们,今天的西藏,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我们所期待的,不是高原上风雪的消散,而是精神之火的永不熄灭;不是物质条件的改善,而是精神境界的持续升华;不是对历史的简单缅怀,而是对未来的接续奋斗。 我们期待看到的,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成为一面旗帜,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默默奉献,接续奋斗。
面对这样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志都成为“擎旗人”。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第二,要锤炼过硬作风,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复杂局面中去经受考验。第三,要践行党的宗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第四,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同志们,英灵回眸应笑慰,身后自有擎旗人。让我们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以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续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今天的党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第 1 页 / 共 5 页
第 2 页 / 共 5 页
第 3 页 / 共 5 页
第 4 页 / 共 5 页
第 5 页 / 共 5 页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